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69|回复: 2

[热点动态]禽流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 18: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禽流感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流行性感冒病毒包括人类的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和动物的流感病毒。本病毒归属正粘病毒科,该科病毒的共同特点是为RNA病毒,结构由内到外分核心、基质蛋白(M蛋白)和包膜。目前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H、N是病毒包膜上分布的两类呈放射状排列的刺突,H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是由三条糖蛋白链以共价键形式连接成三聚体。N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由四条糖蛋白链组成四聚体。H有1-15个亚型,N有1-9个亚型(在甲型病毒的情况下)。由于H和N的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解读禽流感的流行与防治
由于目前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暴发禽流感,最近WHO公布了对禽流感防治的最新研究报告。
鸟类疾病:影响与控制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鸟类传染病。禽流感这种全球性传染病,100多年前第一次在意大利被发现。
   虽然某些物种的抵抗力比另一些物种强,但所有鸟类对禽流感都有易感性。病鸟症状轻重不等,严重者传染性极大,迅速死亡,造成严重流行。后者被称为‘高度致病性禽流感’,其特点为突然发病,病情严重,迅速死亡,病死率可接近100%。
   流感病毒15个亚型可感染鸟类;因此,流感病毒有大量宿主,导致禽流感在鸟类之间广为传播。迄今为止,所有高度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H5和H7亚型引起。
   迁栖性水禽(特别是野鸭)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这种鸟类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也最强。家禽(包括鸡和火鸡)对迅速致死性流感特别易感。
   家禽直接或间接接触迁栖野水禽被认为是导致禽流感流行的常见原因。活禽销售市场在流行传播中亦起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证明,在家禽中短期传播后,有时致病性低的病毒可发生突变,变成致病性高的病毒。在1983-1984年美国禽流感病毒H5N2流行期间,开始时病死率不高,但在6个月内其致病性显著增强?病死率接近90%。为控制流行宰杀了超过1700万只家禽,经济损失接近6500万美元。1999-2001年意大利流行期间,开始H7N1病毒的致病性也较低,但在9个月内变成致病性非常强的病毒。死亡和宰杀的家禽超过1300万只。
   控制流行的常规措施包括对感染养殖场进行检疫,宰杀受感染或接触过病禽的家禽;目的是预防感染扩散至其他养殖场及防止禽流感病毒在该国家禽中‘安家落户’。除了高度接触传染性外,禽流感病毒很容易通过机械方法(例如污染的设备、车辆、饲料、笼子或衣服)从一个养殖场传至另一个养殖场。排出体外后,高度致病性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尤其是环境温度较低时。严格的卫生措施可为养殖场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如不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流行,并进行严密监视,流行可以持续数年。例如,1992年发生在墨西哥的禽流感病毒H5N2流行,开始致病性较低,以后致病性逐渐增强,直至1995年才被控制。
一种不断变异的病毒:二种后果
所有甲型流感病毒(包括经常导致季节性人流感流行的病毒),都通过遗传获得易变性,适应性强能逃避宿主防御系统的攻击。流感病毒对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缺乏校正和修复机制。由于这些未被纠正的错误,在人和动物体内复制过程中,病毒的遗传组成不断发生改变。于是原来的病毒被新的抗原变种所取代。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组成的这种长期但通常小的改变,被称为抗原性漂移。
   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经常改变,所以需不断监视全球的流感形势,每年调整流感疫苗的组成。从1947年成立开始,这二项活动一直是WHO全球流感项目的主要工作。
   流感病毒影响公共卫生的另一个特点是:甲型流感病毒(包括感染不同物种的亚型)可以交换或再搭配遗传物质,并进行融合。这一过程称为抗原性变异,从而产生与原来病毒不同的新亚型。由于人群对新亚型无免疫力,现有疫苗也不能提供保护,因此抗原性变异曾导致多次严重大流行。新亚型需从人流感病毒获得基因后才能产生抗原性变异,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新亚型容易在人群间传播。
   人和家禽及猪接触生活可促进抗原性变异的发生。因为猪对禽和哺乳类动物的病毒(包括人株)都易感,所以猪可起‘混合器’的作用,使人病毒和禽流感的遗传物质混合在一起,导致新亚型的出现。但最近发现存在另一种可能的机制:在禽类间传播的15种禽流感病毒亚型中,人至少可充当其中某些亚型的‘混合器’。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时间表
除禽和猪外,禽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其他物种。1997年香港第一次发现发生在人的禽流感病毒感染,H5N1株导致18例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6例。当时香港正发生家禽禽流感流行,病原也是H5N1。
    图示为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病毒H5N1株感染的情况。推测一种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株通过粪便污染的水传播,从迁栖的候鸟传播给鸭。这种病毒再传播给鸡?并在香港的家禽市场上出现。当在不同物种间传播?病毒对鸡产生强致病性?通过市场的鸡偶然传播给人。尽管禽流感病毒H5N1株对人和鸡有强致病性?但对鸭和鹅没有致病性。
深入研究证明,与感染家禽密切接触是导致人感染的原因。少数医务人员亦感染了禽流感病毒,但病情不严重。
   在3天内宰杀了香港所有家禽(估计约有150万只),减少了直接传染人的机会,并有可能防止大流行的发生。这是第一次对卫生官员的警告,因为它证明禽流感病毒可直接传染给人,并产生病死率很高的严重疾病。2003年2月香港又发生一次H5N1禽流感流行,到中国南方旅行后,一个家庭内出现2例病人,1例死亡。
   最近二次禽流感流行,病毒亦传给了人,2003年2月荷兰发生禽流感病毒H7N7流行,出现轻症病人83例,1名兽医死亡。禽流感病毒H9N2感染香港患儿3例,病情均不严重(1999年2例,2003年12月1例)。禽流感病毒H9N2对禽类的致病力并不强。
   2004年1月越南北方从严重呼道感染病人分离出禽流感病毒H5N1株。
   为什么禽流感病毒H5N1特别令人担心
   在15种禽流感病毒亚型中,禽流感病毒H5N1特别令人担心。因为H5N1可迅速发生突变,有从感染其他动物的病毒获得基因的倾向。实验室研究证明,该病毒分离株致病性强,可使人患严重疾病。存活的感染禽类至少排病毒(通过口和粪便)10天,这有利于疾病的传播(在禽类销售市场或通过迁栖禽类)。
   2003年12月韩国出现高度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流行,现在一些亚洲国家也出现禽流感病毒H5N1流行,因此倍受公共卫生官员关注。1977年证明H5N1变种可直接感染人,2004年1月越南也出现直接感染人的情况。感染在禽类传播增加直接感染人的机会。如果感染病人不断增多,人(如果同时感染人和禽流感病毒株)起‘混合器’作用的可能性亦会增加,从而导致容易在人之间传播的、有足够人基因的新亚型的出现,这标志流感大流行的开始。

能否阻止流感大流行的发生?

根据历史资料,平均每个世纪发生流感大流行3~4次,它发生在出现新病毒亚型时。但何时发生流感病毒大流行不能预测。1918-1919年发生的流感大流行估计全世界约死亡4000万~5000万人。以后在1957-1958年和1967-1968年又发生二次流感大流行。
   专家一致认为另一次流感大流行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即将来临。
大多数专家还同意,1997年香港迅速宰杀全部家禽,有可能避免一次流感大流行的发生。
一些措施可以减少可能由高度致病性H5N1造成的禽流感大流行引起的全球公共卫生危险。首先是阻止禽流感在家禽中的进一步传播,这可减少人接触H5N1的机会。有可能接触感染家禽者应接种疫苗。接种能有效控制目前正在传播的人流感病毒株疫苗,可减少人流感病毒株和禽流感病毒株混合感染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发生基因交换的危险。宰杀家禽者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预防感染,如穿隔离衣和服用抗病毒药等。
出现禽流感病人后,需及时了解人及动物流感感染严重程度的信息和正在传播的流感病毒的信息,以评估其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危险,指导预防措施的有效进行。仔细研究每例病人是必不可少的。虽然WHO及其全球流感网络和其他国际机构可协助进行这些工作,但成功地遏制公共卫生危险还取决于流行国家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能力,并有足够数量的监视机构在起作用。
虽然所有这些活动可以减少大流行株出现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证另一次流感大流行确实能被阻止。

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的临床过程和治疗

关于H5N1禽流感病人的临床经过,发表的只有1997年香港暴发流行的资料。在该次流行过程中,病人出现发热、咽喉炎、咳嗽等症状,死亡病例有肺炎,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以往健康的成人及儿童和一些慢性病患者曾受感染。
   所有人及动物流感病毒株的诊断试验既快速又可靠。WHO全球流感网络的很多实验室都有丰富的检测经验并配备有高度安全的检测设备和试剂。现在亦可在病人床边进行快速检测诊断流感,但精确性还不够高。
   抗病毒药(有些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有效,但有一些局限性。有些药价格较贵,供应量亦不够充足。
   制备流感疫苗已有丰富的经验,这是因为每年需改变疫苗的成分,以适应由于抗原性漂移造成的传播病毒的改变。但制备数量充足、能保护人群不被新病毒亚型感染的新疫苗至少需4个月。

                                  (摘至《中国医学论坛报》)

可考虑用于禽流感防治的药物

从理论上说,过去用于人类流感病毒?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效的措施,对于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因为到目前为止,传播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H7N7、H9N2,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同时,有些药物或防治措施也已经在实践中或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是有效的。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抗流感病毒吸附剂,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这一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流感病毒的M2蛋白功能而防止向其宿主细胞内释放有感染性的核酸。该药可用于短期预防?用于治疗时一定要在病程早期开始使用。
    另一类药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即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这些药物选择性地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因而具有强的抗流感病毒活性。上述几种禽流感毒株都有神经氨酸酶。已有研究显示扎那米韦既能抑制人类流感病毒,也能抑制禽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Avian Dis 2003 47 3 Suppl 1141)。另外荷兰已有人将奥司他韦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的禽流感病毒感染(Ned Tijdschr Geneeskd 2003 147 1100)。因此这些药物都可考虑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禽流感病毒感染。
    对于以上药物的剂量、疗程、用法及注意事项等,都必须参考有关资料,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


生物学家就人类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4点建议

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已发生了人类因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生物学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议一:别去疫区旅游
旅游者应当避免去暴发禽流感的地区。因为目前仍未找到禽流感的病毒源,也不知病毒的真正传播途径以及会否由禽畜传给人类,或者再由人传人。
建议二:别与活禽接触
如果必须要到禽流感流行的地区,那么必须牢记:禽畜粪便很可能是禽流感传播的途径之一,接触禽畜后切记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人们特别是儿童,应避免与活禽接触。
建议三:重视疾病预防
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建议四:重视高温杀毒
  此外,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高温及紫外线均很敏感。在56℃ 时加热30分钟,60℃ 时加热10分钟,70℃ 时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到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 00: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回该轮到鱼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19: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1 00:11 , Processed in 0.26664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