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60|回复: 1

真实的沈从文-在家乡的演讲(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5 14: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谢各位,我实际上算不上什么作家,说我是考古专家,也不是的。可以说,六十多年前,我是打烂仗出去的。二十五年前回来时,住在龙再宇同志家里,住了三天。这次回来,想看看家乡,向各方面学习。
  
  我不会说话,一直如此,三几个人谈天还可以,遇到人多的时候,我就变成了哑巴,说不出什么。在座的有永玉同志、萧离同志,他们说说感受,一定比我深刻得多。

  我只是和各位交谈,请求不要录音。

  谈文学我是没有资格了,现在情况和我们那个时代不同,我是三十年代的,而且还算是二十年代的了。人家讲三十年为一世,已经是一世多了,所以现在谈不出所以然,谈不出什么要点了。

  谈考古,也没有什么,我在博物馆工作三十多年,做的是一些琐琐碎碎的工作。主要按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我特别觉得这几个字有意义。其次是“古为今用”。我对这几个字

  感到有点体会,所以,我才不声不响地在博物馆作了三十年。“四人帮”倒台以后,把我调到社会科学院,重新再工作,出了本书。外面讲是中国服装史,其实不是,主要是资料性的、试探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得到各家的好意,香港已经出版,大家觉得还象本书,实际上是一本很笨的书,大而不当的书,重到九磅,拿都拿不动。今年有第二版,希望印到大约五磅重,再送大家一本。(“感谢沈老”!鼓掌)都是些常识性的,这三十年,在博物馆见得比较多,提出一些问题,不过,在国内是个开端。

  提到过去,我们这个地方,六十年前,遍地是鸦片烟。鸦片烟那时三毛钱一两,称鸦片烟是用称肉那种秤称的,算个烟国。新旧社会对照,新社会的伟大,新的成就很明显。一天天变了。

  吉首大学这个学校,我个人很希望它更快成为对湘西、对自治州特别有贡献的崭新的学校。我相信各位一定做得到的。特别是在我的本行,大概是历史文物方面,我个人认为保存的东西比较多,这个条件特别好,许多(东西)引起外头人注意,这是必然的,相信过一阵更会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这是应当的。

  我还是说话毫无准备,最好是请永玉和萧离谈谈,特别是萧离同志谈。(萧离:“今天主要目标是你,我们是前呼后拥来的。”“别人向他约稿他不写,推到我!”笑声)永玉同志大家知道,是湘西的光荣,希望我们同乡中不断地有这种画家出现,相信一定会有。

  我就说到这里为止,对不起,讲得汗流浃背了。(笑声、掌声)

  (萧离:“沈老是文学家、考古学家,但不是演说家!”笑声。“是不是大家随便提问,他老人家肚子里的东西太多了,要这么挤、挤、挤出来,要什么拿什么。”笑声。)

  (大家请黄永玉谈,黄永玉摇手:“手艺人,不会讲!”笑声“今天下午我转回去,画张不像样的画送给大家吧!”掌声)

  (吉首大学参加座谈的人提问,提及沈老成就的事,沈老继续发言)

  [glow=255,red,2]我是毫无成就的,我到北京,当时连标点符号也不晓得,[/glow]去那里,是想摆脱原来那个环境,实际上打算很小,想卖卖报纸,读读书。一到这个地方,才晓得卖报纸没有机会,卖报纸是分区分股的,卖报不行。后来发现,连讨饭也不行,北京讨饭规定很严,一个街道是一个街道的,一点不能“造反”!(众笑)不过,我得到一个传统的便宜,过去,为了科举的方便,设有会馆,我们湘西,有个酉西会馆,上湘西的,是张世凖先生办的。他是花垣人,画画的,做诗也行。我一去,就在酉西会馆住下来,因为按规定不要花钱。幸好,我亲舅舅|永玉的祖父,他在香山慈幼院做事,有个关照。

  更重要的是北京从“五四”以来学校开门的情况。现在大家提到蔡元培先生伟大的地方,有一点不大提及,都只讲学校为教授开门,选教授不考虑资格,这点当时是著名的。梁漱溟先生考不起北大,两年后,被聘在北大教书。其实,据我的记忆,不止这点。北大对学生也开门,我个人认识,这影响很大。北大搞文学革命最有影响,当时的刊物《新青年》销路并不大,几千份,可是它分布范围广。当时一般刊物都只销几千份,销路最大的是《小说月报》,一万份。北大为学生开门,很方便,我不是学生,也可以去北大随便听课。教员有这么个习惯,谁听课听得好,考试他也给你分数,他不问你是哪个系的,把你也算进去,也可以拿奖励,三毛五分钱,我也就得到这个便宜。

  [glow=255,red,2]大概有两年,我是穿单衣过冬的。[/glow]在北京,穿单衣过冬,算是个考验!零下二十几度嘛!(众笑)不久,我就得到各方面的赞助,我想,他们绝对不是认为我是什么“天才”,他们大概都是欣赏我这个气概,凤凰人嘛,我又在军队里混了五年,什么都不在乎,冬天穿单衣,也不觉得寒伧。北京还有个好处,习惯朴实,所以我这个穷学生,很快就同清华的、北大的、燕大的、农大的一些人熟了,遇到困难,得他们帮助,有时就到人家那里吃饭,这,大概也得力于那个“不在乎”“无所谓”。有个朋友,碰到星期天,他就带我到那个小摊摊吃饭。有时,我也免不了挨饿。

  那个时代,政治腐败,物价乱涨,政府部门,凡属自己保管的,他都可以卖,譬如管市政的,他管城墙,就可以借故拆城砖卖,拿钱发薪水。最次的是教育部,在我们看来,没有东西可卖,但它也可以把善本书抵押到银行,拿钱来发薪。当时北京社会,就是这么个社会。当时在北京有八百议员。维持北京市面繁荣的,一部分就是这八百议员。于就是军阀,军阀一做生日,就花上几万块。当时北京,满地萧瑟,就是这么个局面。

  在相熟的人中间,有个人要去黄埔。按规矩,到上海后就可解决去广州的问题,到上海去大概要三十块钱左右,大家就凑钱给他。这,是一部分有志气的。有一部分就不去,光想守在西边。我在家乡军队里做了几年,一天所见就是杀人,所谓“清乡”“剿匪”,其实乱杀人,没有看到一点光明和希望。我政治水平也低,我想,也不能出去,没有那么个勇气,就留下来,一天天过下去。

  至于说到文章,做学问,我这个人就糟糕透了,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字认不得。不仅当时不懂得标点文法,现在还是不懂标点文法,说我是个知识分子,那是个错误,我是个假知识分子!(众笑)

  当时,有机会让我学写文章,我也就学起来,实际上,困难多,有时也实在没有出路,吃饭也成问题。北京当时什么奉系直系军阀,一个排长什么的,在枪口上插个“招兵委员”的旗子,我也跟着他们后头跑,走到天桥杂耍棚那边,到旅馆了,要按手印,发伙食费时,我又溜了,(众笑)有好几回是这样。所以,说坚强,说不上,形势所迫,使我简直难于动弹。

  到了文章有了点出路,人家说我有什么“天才”,其实,我文化是最低级的,我是最不相信“天才”的,学音乐或者什么别的也许有,搞文学的,不靠什么天才,[glow=255,red,2]至少我是毫无“天才”,主要是耐心耐烦,改来改去,磨来磨去。[/glow]我文章大概发表了不少,但文字成熟得很晚,直到一九二九年后才比较成熟,比较通顺。一九三0年到一九三一年,这几年写得比较顺利。有人不是骂我是“多产作家”吗?那时,要解决生活问题,有时不得已,不是好现象。

  当时,我们许多曾在一起的,有的有机会、有熟人进清华念两年,再到美国两年,回来得个博士,每月就可拿四百块钱。我算是第一个职业作家,最先的职业作家,我每个月收入从来不超过四十块钱。直到一九二八年后,到学校教书了,每个月才拿到一百块钱。那生活,比想象的要困难些。我唯一的一点好处,有个习惯,向前走了,就不回头。本来,我给家乡亲戚、老上司写个信、要点钱,有什么要紧?可我觉得硬扎一点好。

  说当时书店对作家有什么好处,也看不出,一九二八年以后,新书店还能维持,全靠剥削作家。照例,我一本书稿,连版权也卖给人家,只一百块钱。对这,我也不在乎。我总觉得,要搞新文学,要用它代替文言文的影响,或者晚清文言文的不良影响、代替鸳鸯蝴蝶派式的文字,能在国内和国际上胜任文学革命所说的要求,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大概每个人应该有几十年的努力,做各方面的试验,才有点希望。不是几个人,有个团体,办个杂志,一起哄就成的。一定要每个人写几十本书才能见效。这个想法当然好,照这样做的,恐怕就为数不多。因为在有的人看来,写下去,要时间,也解决不了社会问题。一些对革命有认识的,到武汉去了,后来大部分牺牲了。另外一批,身份不同一点的,做官去了。我不中用,也不机敏,有凤凰人的固执,[glow=255,red,2]只想在文学上“试验”下去。[/glow]

  再说,我讲话这个家乡口音永远改不脱,人家听起来,觉得怪里怪气。(“我们越听越亲切”!笑声)我有个亲戚,燕京的,他是文字改革的专家,讲语言学的,我们相识五十年,只听懂我讲的十分之三四,可想见我的话不好懂。他说我语言低能。所以,教书也很不适应,每次都只好用写作来代替我的教学,试验各种各样的写法,写了许多作品,有时好点,有时不好,不好又换个方法,是试验,失败也是意料中的事。不仅是一篇文章,一本也是这样。一九三五年印我的选集时,大约是从三十个本子里抽选出来的,我还是叫它为“习作选”。为什么,我觉得,习作五十年,我才有机会,有资格按照我的理想来写,前面部分都只是习作。但是,社会变化太快了,所以,很快我这个习作资格也不够了,社会大变化了,我还能用个老腔调在那里唱吗!那社会怎能承认呢?跟不上了,我在写作上,实际是失败了。

  要紧的是学习,但学习上我也很差,可以说只学习了十一个字,就是“为人民服务”、“实践”、“古为今用”。对这十一个字,我认识得具体。凡是抽象的带点务虚性的,我总是弄不通,总是理解得很差,也很容易犯错误。所以,到社会大变革后,我就转到博物馆去了。转到博物馆,不知不觉过了三十年,说是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向人民学习。三十年来,机会也好,能见到比较多的实物,绫罗绸缎、坛坛罐罐、花花草草,总是十万八万的,机会和条件都好,也很有兴趣,而且特别有兴趣的是毛主席提到的“古为今用”。地下的东西,发现得越来越多,个人在这些东西间不知不觉就过了三十年。至于说到我是专家,万万不能相信,就只有一些常识,各方面有点常识。由于我的金文底子不好,常识也只限于汉代以后,以前的就少了。现在编了一本书出来,也还是党的鼓励,是科学院得到周总理同意让我来编的。所以,我也就大胆于接了过来,得到各方面的帮忙,大概一九六四年就编了出来。可是,很快大运动就来了,这书稿也几乎烧掉。幸好,竟保存下来,“四人帮”倒后,我被调到科学院,帮我设立一个服饰研究工作组,给了我一些工作条件,寄托了很大希望。实际就我个人理解,它还是很粗糙的,充满了实验性和试探性的。多半是从实物出发解决问题的。这次回去后,就是要进一步修订再版。刚才有同志说我是专家,万万不要相信。等于我那个写作,写作我应当承认是失败了。

  我这个人好象脑子有点毛病似的,我有几个同事,那真正称得上天才,人家写完了一个字不改,印出来很象个东西,烧掉后重写,又同原来一样。至于我,写东西是一个个字改出来的。所以,假定我的书烧掉了,我连书名字也记不得!(众笑)

  我的书,在五三年时,曾因从书店看来是过时的,便代为烧掉了。台湾一直禁止出我的书,到现在还没有解禁。现在有机会重印些出来,是香港一些不认识的朋友帮寄了些来。香港这个地方杂一点,我过去写的东西也还找得出。他们给我寄了五十本来,我才以编个选集,对这个选集也不宜寄托大的希望,因为写的都是五十年前的事,过时了。譬如写到我家乡的地方,除景色以外,社会面貌基本上是变了。只能当成反面材料,用来对照,看到我们新社会的可喜,看到我们这小地区人过去的痛苦的情况。

  也有人说:你把湘西,你的家乡刻划得太美了。可他们到了湘西,又都同意,说湘西是不错。特别是我们湘西人的爽快、热情、爱好朋友、做事情坚韧方面,得到大家认可和好评。

  由于大家提到我过去写作的事,我的话也就多了点,很对不起大家。爱好我的朋友,特别是搞中国文学的,不要把我当成研究对象,这个事情,很快就会过去的,我是个过时的人,完全说不上有什么成就,在社会上,虚名过实的混了六十年,混不出什么来。

  刚才有位老师提到这地方历史文物问题,我看了几期《吉首大学学报》,对有几篇文章,很感兴趣。关于酉水流域悬棺葬问题,由于我在博物馆,这方面不是专门,只略有常识。这是个大问题,过去没有人接触过。它很能解决古代我们这个云梦泽的一些问题。我们这带,是太史公看不起的荆蛮之地。过去,许多人总是受《史记》的影响,讲这地方筚露褴缕,破破烂烂,什么都没有。其实,现在从出土文物来看,最多接受商文化的倒是楚国。……据说,湘西一带许多悬棺都被人盗过,成了空棺,空棺也不要紧,只要捡得些东西的碎片,也可以推断它的年代,这个工作,很值得自治州这方面给予人力,有组织地进行。它有助于解决巴文化与楚文化关系问题。这是我个人看法。

  听说大庸还发现一批,很值得有人去研究,甚至我们这个吉首大学也可以有计划地培养这方面的人,给他们以助力,让他到研究单位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楚文化研究是个大事情。

  我到江陵去过。那里至少还有几千座如山的大坟,几千座小坟可挖。全部郢州,原来以为是被人打进来焚毁了。“哀郢”嘛,说焚掉了。现在探查结果,是埋进了地下,埋在水田下面,是湮没而不是烧毁了。因为没有发现灰,没有烧掉的痕迹。这个有利于研究中古的(春秋到战国)文化。不过,现在简直没有法子挖。不敢挖。搞我们这一行的太少了。据我今年参观的部分已出土的东西,有些锦缎,在中国现在已发现的锦缎中,是最早的。与我们土家族织锦的提花方法有某些近似,这个材料还没有公开,很快就要公开吧。挖这个坟的人,其中有我的一个助手,是曾经参加地挖马王堆的。

  说到我们湘西土家族苗族原始文化,文献也有限,恐怕也还得注意原始纺织技术的研究,如果我们州博物馆还能象个样子,多收集一点这方面的资料,有地方性,这样也就会具有国际性。(插话:“沈老,沅水一带也发现有楚墓。”)是,常德德山一带就有,在澧水一带还发现一个“龙山文化”,还不曾公开。实在值得培养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我搞这个搞了几十年,晓得全国性的专门搞这一地的只两百多人,远远不够。现在文物所要改成一个文物局,放到文化部,人不足,我们都感到棘手。再过若干年,管文物肯定得设立一个部,了不起呀!我们地面上只有一部二十五史,地底下有一百部二十五史!

  值得有人对我们国家无比丰富的文物产生兴趣。基础差点不要紧,慢慢学嘛。吉首大学学生中有对文物喜爱的,要鼓励他考研究生。考不起也不要紧,我来带!

  (热烈鼓掌,“感谢沈老!”)

(刘一友  记录整理)

原载《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85年第3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5 15: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沈老的作品,风格独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1:48 , Processed in 0.1662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