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18|回复: 4

[音乐歌曲♡] 音乐  柴可夫斯基可听的东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8 18: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柴可夫斯基的东西是非常感性的东西,不象德奥音乐那么“高雅”而脱俗(有点脱离群众),相反可以是粗俗的、率性流露感情的,如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末乐章就很“粗俗”,但对于中国的听众来说,似乎天生就契合那样的感性风格,所以在中国乐迷中老柴的音乐一向是有很多知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老柴是很擅于谱写优美煽情旋律的,和另几位旋律大师如舒泊特、德沃夏克、莫扎特比,老柴的旋律特点是优美抒情、委婉绵延,虽说往往不是很“高雅”,但确是容易打动人的,特别是中国人。

我本人从高中最先接触老柴的音乐,确确实实,是很被他作品里的感情浪潮和委婉旋律所打动的,特别印象深刻的是4、5、6三部交响曲、罗米欧和朱丽叶幻想序曲、意大利随想曲、Francesca da Rimini 等。罗米欧和朱丽叶幻想序曲里的“爱情主题”和“争斗主题”,曾让我深深倾倒,Francesca Da Rimini里的苦涩抒情的乐段也是分外感人的。老柴在煽情方面确实是高手!更不用说第6悲怆交响曲。虽然我不太喜欢那个黑暗而毫无希望的末乐章,但第一乐章的幻想主题堪称老柴笔下最令人入神的旋律之一,高潮部分也很有魅力。老柴这个天生的煽情高手调动了一切才思,来打动聆听者的心灵,在这点上,尽管可以批评他的音乐缺乏格调和品位,但能“打动人”这点是无可疑问的。

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我一听就喜欢的。钢琴协奏曲一开头那个雄壮、温暖的旋律几乎人听人爱,没有几个人会无动于衷,第三乐章那个激动人心的高潮也有着罕见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小提琴协奏曲虽说有个我不太喜欢的粗俗的第三乐章,但第一乐章的倾诉旋律和第二乐章的抒情,还属老柴笔下最有的灵感流露。

老柴的音乐似乎也不必首首都听,有一些比较二流的东西,如名气很大的1812序曲,就大可不必去关注。但即使是他的二流作品,也总有一些异常动人的片断,如弦乐四重奏中的行板乐章,如钢琴三重奏的第一乐章,如第一交响曲的慢乐章,作为单独的乐章,都是很委婉动人的,值得拎出来单独欣赏。

建议从没真正听过古典的朋友们,从老柴入手听听看!这个以情动人的大师很有可能会感动你,领你去听更多的古典音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8: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1.[MERCURY公司]古典发烧名碟《1812序曲》

唱 片 简 介

●碟    名:1812序曲
●作    曲:柴科夫斯基
●演    绎:ANTAL DORATI/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多拉蒂指挥明尼波利斯交响乐团)
●指    挥:多拉蒂
●录音公司:MERCURY(水星公司)
●制    式:STEREO ADD
●C D 编号:434 360-2
●发行时间:1995年(1955-1960年录制)
●演绎指数:★★★★
●录音指数:★★★★
●推荐指数:★★★★☆


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理应成为入门者的选择,不过这部作品的版本非常之多。最为通俗的推荐其实来自TELARC与ERICH KUNZEL/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的组合,不过虽然他们先后两次录制这部作品,但是评价家们依然认为前后两张唱片都过于偏重特效,而忽略了音乐本身。要说兼顾录音效果和演绎技巧的,应当首推多拉蒂指挥明尼波利斯交响乐团的水星录音。MERCURY是最早从事高品质发烧录音的唱片品牌之一,他们的LIVING PRESENCE系列广受好评。这张多拉蒂指挥的《1812序曲》加入了真实的炮声录音,高潮处爆棚至极,而舒缓的乐段同样美妙动人,可谓"张弛自如"。另外唱片还附带老柴的《意大利随想曲》和贝多芬的《战争交响曲》,也均属入门听众的"好粮食"。后面一部作品是贝多芬为了纪念威灵顿将军在滑铁芦大破拿破仑而写下的著名作品,所以也称之为《威灵顿的胜利》。这部作品充满着火药味和激情的音乐元素,第一乐章中充斥着枪炮声,第二乐章则体现了贝多芬式的凯旋与昂扬。除此之外,唱片中还有背景资料说明和单纯的真炮录音,俨然是老资格的发烧天碟。

这张发烧管弦乐唱片,或许都已经是老鸟们听出耳茧子的东西了。这些"初级教材"在若干年之后重新回味肯定会发现其中有不少缺点--与真正富有内涵的交响乐作品相比,这些通俗曲目显然有些轻浮;与真正高水平的指挥家、演奏团体相比,通俗乐团的弱点也会暴露出来。但是我想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刚刚接触交响乐时候的经历有着深刻的记忆。如果您还没有进入交响乐的殿堂,或者您对交响乐心有畏惧,那么上面介绍的这些唱片将是您最好的练耳工具,将会带您走上上交响乐的欣赏之途。

这张唱片其实不用多做介绍,大家都知道。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使用了真实的炮声和钟声,炮声使用1775年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则用纽约河畔教堂的大钟钟声。并且在当时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录音,当然,这张是在1958录音,在这之前,也就是1954相同的指挥和乐团就已经演奏过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并使用了炮声是在西点军校录下拿破仑时期制造的古炮射击声,钟声则录自耶鲁大学校园内的大钟。1958年的录音由飞利浦唱片公司在1995年重新制作成CD发售,但封面仍然使用了水星的标记。

可以说,水星公司在当时使用的三支麦克风的录音机来进行录音,得到了极大的成功,多少年来,这张1812无不是试音首选碟,和这个曲目的第一版本。

假如,我们撇开真实的声音不谈。光就多拉蒂的指挥来说,也是极其成功的。在他指挥下的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声音饱满圆润,充满了激情和内涵,无愧1812第一版本的称号。

贝多芬的《惠灵顿的胜利》,是极少演出的曲目,但在多拉蒂与伦敦爱乐乐团的演奏下,极其火爆,出采,是对音响器材的绝对考验,也是对于激情的绝佳体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9: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DG极品珍藏大碟]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组曲》
唱 片 简 介


                    ●碟  名:Tschaikovsky: Swan Lake/The Sleeping Beauty/Nutcracker Suite
●出版商:DG
●CD编号:449726-2
●作  曲:Tschaikowsky(柴可夫斯基)
●指  挥:Mstislav Rostropovich(罗斯特罗波维奇)
●演  奏:Berliner Philharmoniker(柏林爱乐乐团)
●发行时间:1979年
●压片地:德国
●音乐:10分  
●录音:9.9分
●入门推荐度:★★★
●入门推荐曲目:第01、03首
   每一位喜爱古典音乐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张大碟的分量,由柏林爱乐乐团/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的DG公司的这张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组曲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评鉴!此碟被公认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最佳版本,一点不错!流畅的演绎和完美的音响效果造就了闻名的大荷花系列,整整69分钟的音乐餐宴,全碟充满斯拉夫的张力与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是柴可夫斯基三大经典芭蕾舞曲珍藏版!
   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的3组柴科夫斯基芭蕾舞组曲非常特殊。他的《胡桃夹子组曲》迷人可爱:轻柔飘逸的引入《糖果仙子之舞》,《俄罗斯舞蹈》的风格绝妙,而《花之圆舞曲》则把激动人心的活力与热情和优雅结合起来。《睡美人》和《天鹅湖》也不逊色,前者的《全景》壮丽辉煌。该版录音非常出色,集生气勃勃和丰富的细节于一身,69分钟的真正音乐欣赏,严重推荐每一位爱乐者下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9: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3.[DG公司]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佛罗伦萨的回忆》

唱 片 简 介
●专辑名: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品  牌:DG
●CD编号:DG 453 460-2
●发行时间:1997
●压片地:德国
柴可夫斯基(1840~1893)為俄國近代作曲家,1840年3月7日生於俄國佛根斯克。初攻
法律,後習音樂,並在安東.盧賓斯坦門下學習音樂,畢業後,執教於莫斯科音樂院,
其間發表了第一首交響曲「冬之夢」。
十八世紀初葉,巴洛克風格的藝術繼續在歐洲各地流行,在此時期,則有另一種稱為洛
可可(rococo)的藝術風格在法國產生。 rococo是從法國字rocaille演變而來的,原是
指一種混合貝殼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法國洛可可藝術在十八世紀初期形成。主要
是指路易十五時代(1715年)以後興起的室內裝飾藝術。特色為採用許多優美的小弧形
。存在的時間不長,很快被新古典主義取代。繒畫作風輕快華麗 ;雕刻多為室內裝飾用
的小雕像,與巴洛克的顯著差別是小巧、精緻、甜美而優雅。巴洛克是奉獻紿王權的 ;
洛可可則是致力於各人快樂的尋求,更加徹底現實化的。
這首落可可變奏曲,是柴可夫斯基想要為所有的樂器當中音調最為優美的大提琴,尋找
出華麗又炫技的動人旋律。柴可夫斯基興起為大提琴創作一首動人樂曲的動機,乃是受
到了俄國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Karl Davydov( 1838-1889)在1875年一場音樂會的影響
,這場音樂會給予柴可夫斯基極深的印象。而柴可夫斯基趁著對這場音樂會的印象還十
分深刻之際,在1876年向當時莫斯科音樂院一位德裔的大提琴教授Wilhemlm
Fitzenhagen(1848-1890)[註一]請益,並開始著手洛可可主題的大提琴變奏曲的創作
,這個主題乃是由柴可夫斯基獨自構思,以表示對他最終愛的音樂家,莫札特的尊敬。
這首變奏曲的配器法運用了十分傳統的雙重木管,兩部法國號與弦樂器的搭配。但
是柴可夫斯基也發揮許多的個人色彩在許多的樂段當中,像是第四組曲中,表達對莫札
特愉悅的稱頌。當Wilhelm Fitzenhagen在1877年11月30日於莫斯科公開首演這部作品
時,這首變奏曲只有八段變奏與完結部。柴可夫斯基當時並不反對修改成由大提琴獨奏
,而在1878年柴可夫斯基授權並準備正式的鋼琴譜記,Wilhelm Fitzenhagen由此理由
變更了洛可可變奏曲的順序,並拋棄了第八段的變奏但保留了完結部。這項結果雖然無
疑的是有效的,但近幾年來,一些提琴演奏者回復至原有的順序。但絕大部分的俄國獨
奏家仍指出柴可夫斯基確實承認Wilhelm Fitzenhagen的改變,並援用這項改變至管弦
樂的譜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4.[DG公司] 柴可夫斯基《第四 第五 第六(悲怆)交响曲》2CD
唱 片 简 介
●专辑名:Tschaikowsky Symphonies No.4-6
●指  挥:穆拉文斯基
●演  奏: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品  牌:DG
●CD编号:DG 419 746-2/DG 419 746-2
●初版发行时间:1961
●压片地:德国
该碟企鹅评价:三星!!!
客观地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给人的情感冲击要多于灵魂激荡,作为结局的“悲怆”就其情感状态而言高于悲伤或悲哀,但绝非悲壮。他的晚期三首交响曲实在可以当作一个既独立又连贯的整体来看,也可以当作一种心路历程来看,这历程大致如下:一个生活在隐秘的憧憬与噩梦之中得人对命运之神的无从摆脱,但希望之力依然强大(第四)——越来越沉重的命运的寒冷气息笼罩之中,希望的火焰明明灭灭而至于渐渐灰暗(第五)——恐惧与痛苦之中对往昔美景的回忆,终于出现的死神身影导致内心的再次激荡,希望的支架彻底轰坍,灵魂在安魂曲中飘向天国,世界在黑暗中归于静谧(第六)……柴可夫斯基晚期交响曲杰出版本的来路大致有两种,其一为俄国指挥家系列,其二为西方大师系列,归结起来,似乎可以具体到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扬身上去。
每次听这套唱片,都像经历了一场人生大悲剧,没有人能像穆拉文斯基那样传达出柴可夫斯基心中美的希冀被彻底撕裂时的巨大惨痛感,在穆氏手下,这三首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穆氏音响特点在于:音调极其柔厚宽阔,乐队外形独特地水平铺展,指挥家对乐队的严格控制使音乐显示出形式与内容双重的惊人亮点。穆氏1956年的单声道版似乎侧重于弦乐的质感美,1960年的这版相形之下有铜管乐得到强化之感。显然,穆氏理解中的悲剧力量来自于他看的更为透彻的命运对灵魂压迫这一层面。《悲怆》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出现那一刻的气氛营造,我以为穆氏这个60年版无与伦比。穆氏的愿意像是要将柴可夫斯基身上从多侧面全面展现出来,时至今日确实没有谁能在一次录音中传达出比他更多、更深、更真实的柴氏情感。
卡拉扬一生都把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当作重头戏来搬演,《悲怆》录了八次,四、五两首也有三四种版本,这样翻来覆去的重录,或许意味着卡拉扬对它们的感悟在不断变化之中。科普兰在《怎样听》中写到:“在这位俄国作曲家那里,每次重听他的作品,它几乎总是向你诉说同样的意思,而贝多芬则不然……”如果真如他所说,那么如何解释卡拉扬的举措?看来穆拉文斯基的解释之外依然有着难以穷尽的空间,这便是音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2 16:28 , Processed in 0.12287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