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37|回复: 1

【其它】《登黄山偶感》艺术品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 09: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黄山偶感》艺术品赏
—— 喜读江主席诗作


贵州省仁怀市市委宣传部 易 涌

  去年五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视察工作期间,兴致勃勃地攀登了黄山,并欣然赋诗一首《登黄山偶感》。这首诗的诗前小序,记叙了诗人登山的宿愿,登山的时间,登山的路径,并描绘了诗人登临黄山时所见、所感,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美。这诗的诗前小序文笔流畅,语词优美,情致遥深,句式长短相兼,参差错落,整饬中含有变化;节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典雅庄丽,与后面的诗句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而厚重的艺术空间。

                                                (一)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黄山群峰竞秀,青松千姿百态,怪石异彩纷呈,云海气象万千,温泉常年喷洒。
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盛赞。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黄山无不兼而有之。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松等四时景观各具特色,各得其趣。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登临并咏赞黄山,李白、徐霞客、贾岛、丰子恺、朱光潜、郭沫若等都留下过名篇佳作。
  《登黄山偶感》首句\"遥望天都倚客松\"。这里诗人以\"遥望\"起句,入手擒题,就景生发,信手拈来,自然入妙,一笔带出两处景物,一是天都峰,一是迎客松。天都峰海拔1810米,在黄山主峰中最为险峻,极难攀登,峰顶有\"登峰造极\"石刻,远眺云山相接,千峰竟秀,古称群仙之都,意为天上都会。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游客望峰兴叹,很难极顶,经后人不断的凿石开路,现今已有了登临峰顶的石级,可以扶拦直上。迎客松是黄山的一大胜景,它破石而长,枝干遒劲,形态优美,寿逾千年,为黄山十大名松之冠,其一枝伸出,恰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八方来客,故名迎客松。迎客松周围峰入云海,风光奇美,\"云以山为体,山以云为衣\"令人陶醉,徐霞客称此为\"黄山绝胜处\"。诗句中\"倚\"是一个拟人化的描写,极富情趣,与遥望相呼应,不仅写出了黄山的高峻、雄奇、神秘,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黄山的神往之情。

  \"莲花始信两飞峰\"。诗人移步换景,目光东移,莲花峰、始信峰似从天外飞来,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黄山三大主峰之最高峰,它峻峭高耸,气魄雄伟。主峰突出,周围诸峰簇拥,俨若一朵莲花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置身峰顶之上,大有顶天立地之感。始信峰在黄山东部,海拔1668米,相传有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览黄山,游至此处,见云海翻
滚,奇松林立,怪石争妍,群峰重峦叠障,时隐时现,才始信黄山是天下最美的山,故名始信峰。黄山还有一峰叫飞来峰,在黄山西部,有一怪石下圆上尖,形如仙桃,高10余米,动感强烈,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峰。这句诗总共7字而有6字涉景,\"飞\"字不仅动感强烈,意境优美,而且一语双关,既描绘了莲花峰、始信峰横空出世,似天外飞来之状,而且暗写飞来峰这一胜景。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飞来峰这些黄山景观,被诗人巧妙采集,化用成诗,象流水淌泻,舒卷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且持梦笔书奇景\",这句诗一反前两句的平实庄稳,如奇峰突起,雅健高昂。诗写黄山的另一风景--笔峰,该景在黄山东北部,黄山宾馆旁,因一石挺出,平空耸立,下圆上尖,如书家斗笔,因此而得名。令人叫绝的是,此峰尖上长出一棵奇异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若盛开的鲜花。峰下还有一石状如卧睡之人,故游人给它起了一个饱含诗意的名字--\"梦笔生花\"。奇巧的是笔峰的对面有一石峰,与笔峰遥遥相对,峰顶岔有五峰并列,形同笔架,故名笔架峰。诗人在这里突发奇想,想寄万里蓝天,握住这如椽大笔来书写黄山这天下奇景,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神思壮采。此句作者从空际着笔,不了解黄山景象的读者,表面看似乎没有涉及黄山的任何物象,非写实的,实际上诗句也写了黄山的景象,虚实兼而有之,所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此句诗有一种自然流走之势,想象雄奇,直抒胸意,信手拈来,妙趣天成,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飘逸豪迈之气。诗句中的\"且\"字,通常用于古文言文的句首或句中,这里把它融入古诗中却比较少见,也非常别致。它不仅使前两句以写景为主和后两句以抒情为主的诗句意绪关联,脉络贯通,而且具有启承转合之功用,给诗句开创了相当的虚拟想象空间。如将\"且\"字改换成有确切指称的\"余\"或\"吾\",不仅粘着过实,而且境界和妙趣俱无。因而,这个\"且\"字,虽无写景着实之处,对全诗来说,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之中\"。
  结句\"日破云涛万里红\"是全诗的高潮处,诗句不仅描绘了黄山云海和日出时的壮丽景象,而且使全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云海和日出,也是黄山的一大盛景,日出和云涛俱现,并得而观之,是游人最感幸运的,诗人不仅如愿攀登了黄山,还看到难见的日出奇观。江泽民同志目睹盛景,顿觉无比欣慰,满眼光明,对国家的中兴充满希望。于是诗人便给我们描绘了\"日破云涛万里红\"这样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此句诗气象峥嵘,景象宏阔,突兀高远,酣畅淋漓,潇洒出尘。在全诗来说,有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这犹如一首壮丽的交响乐曲,行进到最为华美,最为辉煌的时候。诗中一个\"破\"字,刚劲有力,既状红日喷薄而出冲力之强,更显作者写景状物笔力之雄。清人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诗末句表面是写黄山红日喷薄而出时的涛涛云海,而此情此景,却象征着蒸蒸日上的中国,这与诗人的理想和身份妙合无垠,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对祖国秀美河山的热爱之情,而且还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未来有着美好的希冀和憧憬。

                                                (二)

  《登黄山偶感》全诗景象繁多,作者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神气贯注,脉络贯通,极尽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平仄转换,以\"0NG\"押韵,抑扬顿挫,一气哈成,有宫商之声,角徵之调情景理俱佳。
  本诗前两句写景状物几乎不露声色,用语平常,自然入妙,务于字外着力,看似平易,实则运笔千钧,举重若轻,第三句蓄势待发,引而未发,达到不得不发的境地,最后一句顺势托出,一笔作颂,一笔作收,流吐毫不费力,不尽之意,仍在妙处。诗的后两句流走飞动,神采飞扬,而又不失浅近。
  诗句即牢牢粘着于黄山的景象,而又平易流畅,精炼华美,充分显现出诗人高度艺术才能。
  在短小的绝句中,表现空间感受上本已不易,而本诗潜在的空间转换却非常频繁。短短的四句诗,因涉景较多,景点空间位置不同,有仰视、平视、远眺、俯视。全诗二十八字中,黄山的景名共出现八次,总共占去16字--天都/客松/莲花/始信/飞峰/梦笔/日破/云涛。遍览万首唐绝句,历代骚人墨客,圣贤典籍,绝无仅有,这是江泽民同志的独创,就连李白的《峨眉山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其中,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涉及地名景名的总共也只五处,仅有十二字。不仅如此,江泽民的这首诗,黄山景名的运用也富于变化。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迎客松是明写,飞采峰是暗写,笔峰是明暗兼俱,云涛和日出是化用,也是象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登黄山偶感》的成功在于语言的熔铸和运用,作者运用惯常的一些作诗手法,不落俗套,巧妙采集黄山的峰名景名,以景写景,借以构筑其艺术图像,融化自然,了无痕迹,字字蒙络、雅健、高亢,如流水淌泻,舒卷自然,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疏朗古朴,与优美的诗前小序一道,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而厚重的艺术空间。 全诗几乎是句句抒情,词词着景,抒情不露声色,寓情于景,写景却无一染色,信手拈来,最后着一\"红\"字,曲终奏雅,韵味无穷,极尽辉煌华美之致,言有尽而意无穷。前两句是比较一般的就景生发,作者对黄山的神往之情蕴涵其间,温雅调徐,自然朴实,重于景象的描绘,轻于情感的抒发;而后两句突兀高远,酣畅淋漓,峰回路转,境界全出,重于主体情致的抒发,轻于客观景象的描绘,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流出,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诗境。特别是第三句的顿挫蓄势,为最后一句作了较好的铺垫和烘托,使得最后一句豪情如红日破云,喷薄涌泄,一泻千里,有吞吐宇宙之气象,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华赡情调。

                                            (三)

  诗歌创作,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江泽民同志对以奇秀著称于世的黄山\"心向往久之\"。工作之便,攀登黄山,身临其境,一览黄山的杜鹃、溪流、松石、和风、山峦、峭壁、云雾,心旷神怡。其喜悦之情和对中国未来美好的憧憬,靠胸中造化和意蕴淡泊,偶感成诗。全诗气象峥嵘,景象宏阔,诗格高昂,莹彻玲珑,无一奏泊,与黄山之景象天然妙合。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境界和政治涵义。
  一首山水小诗,把黄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辉煌、壮丽、华美,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这样淋漓酣畅、准确贴切,以追光蹑景之笔,抒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是非常难得的。江泽民同志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高级知识分子,他不但在治国治党的理论和实践上都颇有建树,而且在繁忙的国事活动中,尚能赋诗赏乐,堪为文坛仕林和学界百姓所称颂,其儒雅方正的领袖风范、学者风范由此可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5 0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爽!妙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2:42 , Processed in 0.1785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