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天人合一

[【文史类原创】] 中国儒学史·魏晋部分讲义(原创,但不是我的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5 02: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与无,内涵与外延都是相互对应的概念,有多则无少,内涵多则外延少,这是必然的,因为事物的总量我们认为是确定不变的,但道理是这样一个道理,可究竟一个事物的内涵有多少外延有多少,这样具体的问题就很难去认识了。玄学这种东西,其实解释的是一个基本的道理,是很抽象的东西,认识以后还存在一个把握的问题,还存在运用的问题,这是最难的。天人合一兄从魏晋时代的大变局、玄学的思想发展史、援道入儒的逻辑进程等方面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玄学的历史根源、思想根源与逻辑根源,可以让大家较为深层次的去把握玄学的本质和意义,很感谢天人兄。不知道天人兄有无从地缘的角度思考过玄学产生的渊源?如果有,还希望天人兄指点一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5 08: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樵兄说的,就是很多人讨论过的南北的问题了,我到没有从地缘的角度讨论过这个问题,但脑海中倒是在转悠这个事情,前两天在研究所的讨论会上还谈过这个问题。南北问题一直存在,胡宝国先生讨论过《南北史学异同》(《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2003),其最后说,“东晋十六国以后,包括史学在内的南北学术的不同其实是导源于魏晋时期中原与河北学术的不同。”是不是就是这个情况,魏晋时期中原与河北学术的不同,对玄学的影响,不过我没有仔细的探讨过,不敢瞎说:)你看唐代就存在朝廷间的南人北人之争,一直到宋代还有这个问题,寇准说“今日又与北人夺得一状元”的时候,南北问题仍然很大,到今天,还有歧视河南人的问题呢:),社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思想起源和学术发展肯定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只是我没有系统的看过这方面的东西,就不敢多说了。野樵兄如何看这个问题?其他朋友如何考虑?
另外,这样加超链接的方式建设电子资源,大家认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5 10: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说实话,俺对儒学史实在是一窃不通的,哈哈,因为一百年前净批孔了,打倒孔家店什么的,补课补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5 2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听雨于2005-10-14 23:25发表的:
感谢天人合一兄带来的原创好帖,威望由斑竹评,我只尽普通会员的最高评分表示自己的心意了。

看到此帖,欣喜,又让我过了一回学生的瘾,先学习消化去了。如有人能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天人合一兄探讨,建议野樵兄适当提高威望奖励。
说实话,这个版历史高手很多,但是除了野樵兄因为是版主几乎天天在以外,其余的像昆吾兄、学究先生、sonia老师和yaolei兄等都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所以就由我这个闲人负责在他们出现之前义务顶帖,务必让每一个感兴趣的网友都看到。^_^
个人感觉第三部分写的最好,(可能因为我只有这一部分看懂了一点)我觉得一个写相对来说大家普遍不是很熟悉的问题,要是写到大家都“不知所云”还是较简单的,但是要写到像天人兄一样让大家都能学到一点就太难了。
顺便问一个不怎么相关的问题:天人兄能否简单的说一下在儒、道、释三家在相互渗透以前,“原汁原味”的时候,它们的最基本观点是什么?如果有重叠的地方,那么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6 00: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兄真是善心可嘉呀。不过上面的问题有点大了,怕楼主也不好几句话说明白吧

这个帖子我也是大致看了,由于在这方面水平不够,更多的是学习了。感觉每次看完一个章节,脑子里就有一个大问题,结果等楼主下一个章节出来又给回答了。正如lz所言,这是一篇讲义,对于一些很‘玄妙’的道理,文章尽量用最朴实的语言给讲解出来。这对大部分读者都是很受用的。个人的感觉,文章的第一,第二章节都是为第三章节做铺垫的,第三章节抛出lz的主要观点,又与前两章相互印证。
既然是学习就有问题,我最想知道的, 何谓‘有’,何谓‘无’什么又是‘贵无’——‘虚无’——‘崇有’——‘无无为’请lz能否更明白的说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09: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benysu兄所说的那样,长歌兄的问题不是我这样学力的人能简单回答的,不过个人以为,重来就没有三家能截然分的清的时候,特别是儒道在开始的时候,佛教大概在东汉以后传来,这以前就只有儒、道的问题,不过孔子和老子交流过,庄子也谈过孔子吧?这样说来,确切的分出到底那个是自己的,也很困难呢。不过一般来说,按冯先生的说法孔子的基本可以概况为正名、仁义、忠恕、知命等,孟子的的思想基本可以分为人性善、政治哲学上忠恕成为外王之道,宇宙论上的神秘主义(浩然之气);老子的思想:道无名,自然的不变规律,,处世的方法等待,庄子的思想,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情和理、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有限的观点、更高层次的只是,神秘主义的方法论。等等。此类探讨书极多,我把我受教的几本书提出来参考:冯的中国哲学简史、钱的论语新解、庄老通辨等。要说最明显的区别,实在不好说:)呵,长歌兄肯定不满意这样的回答,但是我确实是学力不足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6 09: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回答benysu兄的话,所谓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大致是说的人物发展历程和思想发展历程。
人物上,大致是由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前期、中朝名士后期这样发展的,在思想上,我的看法或者说我接受的看法,是这样的,正始名士看到那样的大环境,收到那样的压迫,觉得什么都是没有了,只好在思想上自我解放,认为一切是空虚,这样就有了“贵无论”,随着思想的发展,人物的代谢,竹林名士更无力对抗强大的司马家族(他们大致是曹家的支持者,大致,非全部,一个人也有前后的发展),“无”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竹林名士们毁灭感更强烈,丧失感更强,幻灭感更强,所以产生了“虚无”,凡事发展到底部就要反弹了,加之“虚无”成为社会风气,一般的人都那无来表示自己的高雅,出现了许多伪“无”的人,所以中朝名士前期的裴危就开始走另外极端,开始“崇有”,但裴的思路发展又“真做假时假亦真”,还是有假的,也就是包庇了假名教。所以在理论上又出现了“无无”也就是郭象了。郭象的思想在上面已经说过了,这里不重复。
总之,
     人物集团上大致是由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前期——中朝后期,
     代表人物大致由何晏、王弼——阮籍、刘伶、嵇康——裴危——郭象,
     思想上大致由“贵无”——“虚无”——“崇有”——“无无”。
     理论趋势上大致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

不知道benysu兄以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6 2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兄谦虚了,其实对于我这样的外行,这样的回答我已经满意了。说来惭愧兄推荐的书我只读过一本冯先生的简史,兄说的那些概念多少懂一点,惟独对“名”这个概念,虽然冯先生也反复的讲,但我还是不太明白,所谓的“名”到底是指什么?
另:天人兄,我是学理工的,业余方面的兴趣的大都集中在科技史,对兄的领域知之甚少,所以问的往往也是到不了点子上,若有问题问的不当,兄尽可以不回答。先谢谢兄对我以前提问的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9: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理解,”名“就是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5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兄不够意思呀,来这头注册很久了还没告诉我,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5 18: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也谈过孔子吧?"

庄子诬陷孔子还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5 18: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今天,还有歧视河南人的问题呢"

河南是中州麽.从来不极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5 19: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无终还抱怨我呢,呵。无终啊无终你不好好的学习考大学,整天逛什么啊,赶快考大学!你不是把网停了吗,上网还方便吗?我一直以为你停网是痛下决心考大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5 19: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最近忙什麽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5 23: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我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啊,拜读以后,再向楼主请教。
顺便问下,楼主对道教研究必有很深造诣吧?有没有兴趣做些这方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6 19: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前几日下的tvhead青年哲学系列中有本魏晋玄学,待看过兄的讲义,先有个纲领,再去读那本书,甚妙,哈哈。
无终又晃悠到这边来了。快听你天人老师的话,退网求学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8: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水平的作品。好好研究先!
羡慕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14:06 , Processed in 0.43096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