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72|回复: 0

我国首次申报诺奖始末与人工胰岛素为何无缘殊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0 2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年度的诺贝尔奖项相继揭晓,关于中国科学界何时能够实现诺奖零的突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http://www.sciei.com/info/fund/award/200510/info_1693.html

参加第一次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人员

钮经义(1920-1995)生物化学家,江苏兴化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1953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度的诺贝尔奖项相继揭晓,关于中国科学界何时能够实现诺奖零的突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1965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胰岛素,很多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都给予肯定,认为是当年获得诺奖的大热,而我国也正式提出申报。至于后来这一重大成果怎样与诺奖擦肩而过,到今天演化出很多版本,甚至以讹传讹,错误的说法广为流传,湮没了历史真相。

  近日,当年的历史见证人、中科院院部长年从事生物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薛攀皋在近日的《科学时报》上,首次向公众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传闻之误

  近几年,国内出版的一些专著、传记、报刊,都把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失去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机会,归咎于我国有关机构违规申请诺贝尔奖。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当推两本专门研究中国人与诺贝尔奖的书,即栾建军的《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与中国获奖之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和吴东平的《华人的诺贝尔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两本书的说法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就是:(1)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是在“***”期间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的;(2)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推荐了两次;(3)“我国有关机构”也写了申请,推荐了四个候选人,虽不符诺贝尔奖的规定,却又不肯更改,从而导致中国科学家失去了诺贝尔奖。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或毫无根据的。事实是:(1)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只有一次,是1979年1月;(2)杨振宁确实十分关注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成果,1972年、1978年先后向周恩来和邓小平提出过,但也只在1979年这一次作了推荐;(3)中国科学院只是应杨振宁等有资格提名或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的人士的要求,向他们提供了一份代表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的全体人员的名单,作为诺贝尔奖1979年候选人的有关资料,而且没有以自己的名义同诺贝尔奖有关部门进行任何联系。

  1972年 第一次拟申请

  我国对诺贝尔奖持批判拒绝态度不是始自“***”,其发明权也不属于江青或“有的领导者”。拒绝或反对诺贝尔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对学术奖励制、学位制、学衔制乃至于军衔制等采取全盘否定的必然结果。

  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成果,正式通过国家鉴定的时间是“***”前夕的1966年4月。在这次鉴定会即将结束时,有人发言:“诺贝尔是靠搞炸药发了财的,后来拿出一些钱作奖金,我们要打破诺贝尔奖金的迷信。奖金本身是资产阶级物质刺激办科学的手段。诺贝尔奖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我们不要这些奖金,我们要的是人民的奖赏,这是最崇高的。”(1966年4月19日,鉴定会议简报第14期)

  1966年5月,“***”席卷中国大地。我国科学事业在“***”中遭受空前浩劫。1972年,杨振宁向周恩来提出,拟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形势,周恩来婉言谢绝。“***”期间,它提不到日程上来。

  1977年 开始运作诺贝尔奖申报

  钱三强为促进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成果参与1979年度诺贝尔奖评选做了大量工作。1977年6月12日至30日,以钱三强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在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次谈话中,有人对钱三强说:“你们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是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问题在于你们愿不愿意接受。”

  在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这次谈话后,钱三强才从同团出访的童第周、王应睐那里知道了事情的梗概。他认为,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这一可喜的重大成就,不管能否获得诺贝尔奖,应该借此扩大中国的影响。他愿意出面推动这件事。

  1978年11月 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候选人

  1978年9月,杨振宁向邓小平提出他准备提名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应睐收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B·乌尔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来信,要他在1979年1月31日前推荐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在得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方毅、副书记李昌的同意后,钱三强便开始运作,向杨振宁发去电报和信函。

  1978年11月3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认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可以作为候选人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

  1978年12月 初评出4名候选人

  接下来的难题是按诺贝尔奖的有关规定,从参与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众多科学家中推选出代表,作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是3个不同单位人员共同合作的结晶,仅最后一两年直接参加研究工作的人员就有30余人。

  为此,1978年12月11日至13日,钱三强组织并主持召开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与会的有3个单位参加合成工作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30人,以及通过协商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委员 17人,评选委员会的任务是对会议最后推出的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

  会议初步选出在合成工作中4名成绩突出者:钮经义(生物化学研究所)、邹承鲁(原生物化学研究所,1970年调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季爱雪(北京大学化学系,女)和汪猷(有机化学研究所)。

  1978年12月 正式推选出钮经义代表我国申请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会议认为,如以4人申请难以被接受;出3人,矛盾较多,而且联邦德国、美国在胰岛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有可能此奖将由两国或三国科学家共同获得。据此,我国以一名代表申请为宜。北京大学和有机化学研究所认为,如出一名代表,理应由生物化学研究所选出。生物化学研究所则推荐钮经义为代表,认为他自始至终参加B链合成,成绩突出,也有一定学术水平。评选委员会表示赞同。

  钱三强主持起草亦代表中国科学院,签发了1978年12月25日呈报国务院的《关于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的请示报告》。

  《报告》在汇报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的情况,推荐钮经义一人为代表的原因和过程后写道:“我们建议,以钮经义同志一人名义,代表我国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全体人员申请诺贝尔奖金,拟由杨振宁教授和王应睐教授分别推荐。”一周后,请示报告获得批准。按要求所需的各种推荐材料,由钱三强具函,以最快速度寄给杨振宁以及也受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推荐候选人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王浩。与此同时,王应睐也作了推荐。

  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集体的代表钮经义,被推荐为诺贝尔化学奖1979年度候选人的过程和事实就是如此。

  最后,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为美国人布朗和德国人维提希。我国钮经义未能获选。(科学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5 07:31 , Processed in 0.18361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