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97|回复: 1

经天行地找答案 纵古揽今读女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0 14: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天行地找答案 纵古揽今读女人



人类的生命
在女人胸腔里孕育,
从她的柔唇上你吚呀学语,
她拭去你最初的泪滴,
当生命摆脱羁绊,
当弥留尘世之际,
往往也是在女人面前,
你倾吐出临终的叹息。

---- 拜伦

千古以来,中国女性似乎总是在扮演着最沉重的社会角色,承载着太多的悲凉。女人,这个缤纷世界最绚丽的色彩,应该呈现出怎样的辉煌呢?一次次的花开花落,一次次的春秋轮回,千年女性形象,或激扬、或婉转、或恬淡、或悲凉,都被历史彻底地回避和抛弃了,湮没在历史的烟尘里。但是中国女人在历史缺位的背后,本有的生命和生活的激情,眼泪和微笑的精彩,还在继续,还在现世里重光。

解读中国女人,不只是要穿过正统家谱中那些母仪风范的嘉言懿行设置的樊篱,更重要的还得识别千百年来那些被理学道德搅乱的思维。“易经乾坤首,诗经关雎先。”中国古代,天下的男人和女人一直是各居其半的。女人在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进程中,自有其不容漠视的地位与贡献,难道只有“三从四德”的卑微?“六德七出”的制约?

打压女人的始作俑者西汉董仲舒以“阳为阴纲”为立论基础,在《基义》一书中提出的“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周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又说:“阴阳合德。”在《周易》里,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精致比拟,表明了男人(乾道)和女人(坤道)之间合作、顺应、和谐的关系。阴阳两爻如果缺一,就无法产生千古流传的八卦与六十四卦,这些卦象根本无法领悟出“阳为阴纲”的意味。董仲舒纯粹是偷天换日,胡说八道。

孔子编辑的中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诗经》里第一首诗歌是《关雎》。虽然理学家们把《关雎》解释为:“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近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简直是一派胡言,白日见鬼。明明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对爱情大胆地追求,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却硬要纳入封建礼教的规范。明明是孔老夫子春情萌动,因“求之不得”,而“展转反侧”,爱得都睡不着觉了。何况孔子一直强调夫妻关系的准则是“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君子治理天下必须齐家开始;齐家必须从处理好夫妻关系开始。“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爱天下人必须从爱妻子开始。

道教提出的“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女子只要精修勤炼,不论哪个阶层的均可达到这一目标,即修道成仙并非男子的专利,妇女与男人一样具有得道成仙的可能。

中国的汉传佛教,也主张妇女可以成佛,她们所证的果位和智慧与男人一样。如观世音菩萨的确立,说明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的重要。她们的慈悲博爱与男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涅槃经》里,佛陀说:“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教对男女真实的见解。

中国文化从根子上就没有轻视女人的本义。如所谓的“男尊女卑”,源之《列子·天瑞》篇,列子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儒家,只是一家之言。孔子主张夫妇“同尊卑,共相亲”,何来尊卑?西汉董仲舒、南宋朱熹、北宋程颐等恶意曲解,贩卖的自家私货。象朱熹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反对寡妇再嫁,岂不知孔子的儿媳妇是再嫁的、孙媳妇也是再嫁的。万事师表的圣人孔子也是自由恋爱的产物,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他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朱熹看到了撩人的春色时,写下了:“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何时了,不如抛却去寻春。”连书都要摔了,不读了,悄悄地去和二个尼姑私通,那里还有半点理学家的味道。程灏也在诱人的春光中写道:“云淡风清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为偷闲学少年。”想在春天里找回逝去的青春。表面的道貌岸然,行规蹈矩;骨子里的爱欲横流,春情勃发。虚伪的正如李贽所称“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所以,别相信道学家的说教,别理会道学家的梦呓,别迷信道学家的学问,千古女人的形象正在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女人承载着人类繁衍的重任,担戴着大自然所给予人类的一切艰难。自有人类开始,女人便受到顶礼和膜拜。从上古到先秦,女人和男人一样得到了应有的尊崇。到了汉代,女人的个人行为,尤其在婚姻嫁娶方面并不受到约束。如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入匈奴,为左贤王妻,相处十二年,生二子,愿被曹操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好,社会上没人看不起她。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更是为当时及后人大加称赞。朱买臣妻主动离婚的事实,也表现了汉代女性婚姻的相对自由。《汉书·朱买臣传》说,朱买臣家贫,卖柴为生,常担柴道中,诵书歌讴,“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即听去。”《汉书·张敞传》记录了“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憮”。于是“京兆画眉”、“京兆眉妩”,成为形容夫妻和美的典实。东汉名士樊英患病,妻子派婢女探问,樊英竟起身下床答拜。有人不免诧异,樊英解释说,“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表现出汉代人在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的意识。两汉史籍还记载女子封侯封君事多至三十余例,也说明了汉代女性的地位。

可以认为中国第一部女性教科书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并不构成对女人的侵犯,其中亦不乏可敬可愛的女子。刘向所拟的标准,至今看來仍有可取之处,至少在他的书中里,我们看不到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教条,也看不到卑下曲從的柔弱之道。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经高度评价:“搜次不行,不专节操。”应该说刘向的《列女传》对于男女的德行操守是平等看待的。

《汉乐府》中有首轻松愉快的男女相悦之词《江南》,充满着男欢女爱的幸福。古人以莲象征爱情,以鱼比喻女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敢于反抗夫权,对花心的男人毅然表示“决绝”的女性,如《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用雪月表明自己的光明纯洁,汉朝的女提出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爱情理想。虽为情而伤,但追求个性解放,藐视男权的倔强却跃然纸上。

用火一般的热情和实际行动大胆地冲破礼教束缚,去追求并实现“愿得一心人”的爱情理想,在汉乐府中的《有所思》和《上邪》得到全面的表现。《有所思》的女主人公和爱人是自由结合,根本没理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为爱痴狂,在《上邪》诗里表现的更为强烈:“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隋唐是女权的鼎盛时期,女人武则天当上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在观念上也无所顾忌,男女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往不受礼法约束往,自由而随便。《唐律·户婚》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这条规定,从法律上为青年男女的自由择配开了绿灯。离婚极为常见,再嫁不以为非,在两性关系上有些妇女占主动地位。唐代公主再嫁、三嫁者甚多。仅以肃宗以前诸帝公主计,再嫁者二十三人,三嫁者四人。不少女子敢於另尋情侶,追求自由爱情。一个名叫魚玄饥的少女,风华绝代、才情似锦,竟敢在新科进士们题诗的观壁上,当场写下“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凭这透出的万丈豪情,不让须眉,向男人挑战。如拥有着非凡的才华上官婉兒、虽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她就像她那个时代帝国上空的一道长风,在波诡云谲的政治争斗中,几经沉浮,成就了一番事业。

宋朝的女人也相当开放,否则那个脍炙人口的“河东狮吼”典故就不好解释了,怕老婆的故事不少都出自宋代,宋朝的女人的确了得。从宋词中关于爱情及恋情的歌唱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发乎情,止乎情”天籁之声,并不以“礼义”为归属,妇女的地位实际上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平民化和世俗化趋向而得以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21: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翻翻左传在纳闷:
古代典籍中在刘向的《列女传》之前
除了《诗经》的国风
大概系统记录女性的还不存在

但左传是个例外
左传记录了很多的女性
很多女子胆大开放、足智多谋,
完全不同于我心目中的受压迫妇女形象

怎么来解释?——保存了原始遗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7:05 , Processed in 0.1903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