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关于自由的文本
(不习惯网页浏览的朋友可以下载PDF版)阅读关于自由的文本
Roy A. Childs, Jr.⑴, May 1987
罗列任何在近期出版的以自由为主题的“伟大书籍”都必须是个人性质的。自由主义是第一个并且是最重要的以维护个人自由、私人产权,不受压制的资本主义(此语应该是相对于施行计划经济、社会生活层面处处受到国家影响的社会主义而言)、自由贸易之信念体系。如此这般,它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部书或是论文中被完全地表达。作为信念体系,它的理论分布在难以计数的书籍与文章中,作为一种观点,它也有着各种不同变异。想要把这些书和文章罗列成任何书单都注定是不完整的,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开这类尝试。这里是我自己列出的关于(以自由为主题的)“伟大书籍”的推荐书单,是从我超过二十年的阅读经历中甄选出来的。
我总是以Henry Hazlitt⑵所著《Economics in One Lesson》⑶作为开头。这是最棒的书:一部充满才智介绍经济学的书、一部教导你怎样联系政治和经济的最重要原则来思考问题的作品,并且是对于自由市场经济持有迷思之徒的一种反驳,都包含在这部作品之中。Hazlitt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子。你想要“医治失业症”,Hazlitt说,或者在于他国竞争时保护美国的各种工作岗位,你钟意某些看上去不错的政府项目,但问题是,你仅仅观察到了那些项目所带来的一些比较容易察觉到的结果,你并没有注意到那些项目所会造成的一些并非原本打算中结果。为了看到完整的图象,在二十六章内容中,Hazlitt将会带你通过一个又一个关于此基本要点的论证,并且展示给你看那些惹人喜爱的政府项目是怎样变得弊大于利的。这是一部心智完全开放的书。任何年份都有成千上万的新读者从中发现到他们的喜悦。
再把目光从经济学转到一部在政治学理论中有史以来最通俗易懂的论文上,Frederic Bastiat⑷所著《The Law》⑸,我们降临到世上时是赤身裸体的,他写道,并且为了生存我们人类生产我们所需要的物品。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所有权,恰当的政府所制定的恰当法律的功能应该是在于能保护这些基本权利。但是(糟糕的是)!法律到了今天已被误用,并且变成了一个使得抢夺合法化的工具。《The Law》最初是作为一本小册子在1850年出版的,它所揭露的事实却是永恒的。如果你想要获得Bastiat所著包含《The Law》在内的其他也同样具有突破性价值的论文合集的话,就去找《Selected Essays on Political Economy》⑹。就重要方面而言,Bastiat预见得要比Henry Hazlitt和Ayn Rand还要来得早。
我的下一个选择是我个人的最爱:Rose Wilder Lane⑺所著、令人印象深刻之至的作品《The Discovery of Freedom》⑻,对于自由来说,这是一首回旋、荡漾的赞美诗,首版于1943年,全面研究了广阔的人类历史的规律。为了人类自由,探索了数个世纪以来“人类对抗权威的奋斗历程”的故事。以富有激情的滔滔雄辩之辞写成的历史故事,这部著作还在年复一年地使一些新的读者陶醉其中。
Albert Jay Nock⑼的经典之作《Our Enemy, the State》⑽出版于1935年,是一部具有很高可读性的对于历史进行解读的作品。Nock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人,在黑暗的新政时期几乎是独自高举着自由火炬。他关注美国历史并且发展出了一种历史就是政府力量与自愿
第一页
性的社会力量相竞争的理论。他所谴责的那种国家(主导的)理论正在不断走向消亡。
下一个要登场的当然是Ayn Rand⑴不朽之作《Atlas Shrugged》⑵。自从她在1982年去世后,有一股非常强的对于她作品兴趣的回潮,特别是随着Barbara Branden⑶的超级个人传记《The Passion of Ayn Rand》⑷在去年的出版。华盛顿邮报的George Gilder在为该自传所写的书评中,写道《Atlas Shrugge》是自《战争与和平》以来在观念方面最为重要的一部小说了,并且注明Rand早在1957年《Atlas Shrugged》出版时就已经在用她的巨著谴责当时还沉湎在国家力量中的知识界。对于许多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人,阅读《Atlas Shrugged》是一项震撼性的智识举动。自从它出版以来,数以百万计的人已经阅读过了,并且它每年还在继续吸引超过十万人的新读者。这是对于理性、人类能力、个人自由和资本主义无与伦比的庆祝。通过任何方式去取得硬皮版本的《Atlas Shrugged》吧。你将会一次又一次的去回顾它的。
在公众可见度上比Ayn Rand还要来得伟大,也许只有一位自由主义者才能办到,那就是独一无二的Milton Friedman⑸,我们时代最受人尊敬的提倡资本主义者。他在1962年出版的《Capitalism and Freedom》⑹在我眼里可以说是他观点陈述得最棒的一部作品。在这里你将会见识到一个正在运作的伟大心灵,并且领略到以平静语气说服人的力量。并且如果你一旦得到机会,千万别错过亲眼见识为Milton Friedman带来所有赞誉的天才发挥之作、内容长达十个小时,由PBS制作的系列教学片《Free to Choose》⑺。
下面我要推荐的是F. A. Hayek⑻的作品。他的划时代之作《The Road to Serfdom》⑼是在1944年出版的并且已经变成一部对于源自计划经济所固有的对于自由的危险谆谆告诫经典作品;这部作品的威力直到今天仍然一如往昔。像\"Why the Worst Get on Top\" (为什么最坏者当政)and \"The End of Truth\"(真理的终结)这样的章节都是即容易引起争论又让人感觉可怕的。千万别跳过这部书哦!接下来要推荐的,可不单单只是一部,而是Hayek的另外两部惊世之作:《Constitution of Liberty》⑽、三卷本的《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⑾。它们将会列入你阅读到的最富有收获的书籍之列。
现在再来看Murray Rothbard⑿的作品,他的《For a New Liberty》⒀的宣言建立了他个人对于自由主义基本原则的版本,并且深入观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领域。这里你将会寻找到对于任何有争议问题的富有健身性的回答。公共教育、福利国家,甚至是街道、马路、环保主义、外交政策,以及更广阔的一些领域!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发现这是一部对于自由主义有着卓越见解的作品,如果你需要思想上的食粮,那么你将会获得美食家般的享受。但是可别遗漏了使Murray Rothbard年少成名、享有盛誉的那部作品:他的论文《Man, Economy, and State》⒁是一部非常杰出的对于经济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均做出了贡献,还有它的后续《 Power and Market》⒂,表达了了对于政府介入经济活动的全盘抨击。
让我们以我们时代两个伟大心灵的两部作品作为结束吧:Ludwig von Mises ⒃and Robert Nozick⒄。我们几乎正在进行Mises 曾经写道的任何事情,毫无疑问他已经用智慧在捍卫资本主义方面做出了我们时代比任何其他人还要来得大的贡献。找到他那两部不容拒绝的杰作的副本吧,《Socialism》⒅、《Human Action》⒆,Socialism毫无疑问是二十世
第二页
纪社会哲学中众多杰作的一员,它是当时已出版的书籍中最为让人惊讶的对于社会主义理论进行谴责的书籍。《Human Action》稍微要难阅读一些,但是它是在二十世纪中人类心灵所产生的成果中让人感到难以拒绝的一项。这是一部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的全方位的论著。首版在1949年发行,但是成千上万的新读者每年阅读它都会感觉有新的收获,并且有难以计数的人士发现他们常常需要去重新阅读。
最后一部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部是,Robert Nozick所著《Anarchy, State and Utopia》⑴,是一部使人振奋的作品,在政治哲学中已经被宣布是一部经典之作。这是一部使人叹为观止地具备高超的智慧技巧、才思敏捷并富有洞察力的作品。以上就是我以自由为主题的“伟大书籍“的推荐书单。还有许多、许多其他的以及正在印刷中的作品,你将会发现他们散布在目录中(scattered through the catalog?)。那里(catalog)有由Thomas Sowell⑵、Thomas Szasz⑶、James Buchanan⑷、Israel Kirzner⑸,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人的经典之作。我所提到的每位作者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并且彼此也经常有着激烈的不同观点。就这些了。
好好阅读它们吧。
原文地址是:http://www.lfb.com/index.php?action=help&helpfile=litoflib.htm
(原创译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内容相当简单,但注释的内容却相当复杂、冗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在排版时对本文做了分页,在浏览的时候也许会让读者产生一些不方便,但了更详细的介绍一些不为大陆读者所熟识的作者、思想家,使得大家在通过这小小的一篇介绍后能产生出阅读他们作品、了解他们思想的冲动来,希望大家能够谅解这样的举动) 第一页的注释:
⑴Roy A. Childs, Jr. (April 1, 1949 - May 1992)
美国人,是一位崇尚自由主义的作家、评论家,早年深受Ayn Rand, Ludwig von Mises, Rose Wilder Lane, and Robert LeFevre的影响.1977 -1981负责编辑《Libertarian Review》(《自由主义者评论》),之后的1982到1984年他是Cato Institute(卡托研究所——美国著名的宣扬保守主义思想的智库)的研究员和政策分析师,他最为著名的公共角色应该是在Laissez Faire Books(http://lfb.com/index.php?action=help&helpfile=home.htm,这是一家销售各类主题为自由主义书籍、发行关于自由主义书籍评论出版物、研究自由主义思想的书店兼研究中心,laissez faire语出法国一位信奉重商主义的部长,原来的意思是“leave us alone”,现在的理解一般为:不要干涉个人在经济活动、宗教信仰、思想及文化方面的事务,让个人能不受压制的追求其满意生活,详细的典故可以访问,青年经济学家薛兆丰在其个人主页上把它称为“自由放任书店”http://www.lfb.com/index.php?action=help&helpfile=home.htm)上担任书评家这一职位,从1984年直到他1992年去世,他主要从事的都是这份工作。在他死后,有识者Tom G. Palmer(Senior Fellow, Director of Cato University)这样写道他,“Roy Childs是非常优秀的、成功更新了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激进思想者群体中的一员,,并且敢于对20世纪的福利国家制度发表非常前沿的挑战,他的写作对于年轻一代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者发挥了非常强的影响力。”他的主要著作有:《Liberty Against Power: Essays》(《论文集:自由对抗强制力》此书没有发行中文版)。维基上有他的简单的个人介绍,http://en.wikipedia.org/wiki/Roy_Childs,
http://www.theadvocates.org/celebrities/roy-childs.html上则有他极为详细的资料介绍
⑵Henry Hazlitt(November 28, 1894 - July 8, 1993) (中文译名,亨利•亨兹利特)
是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哲学家、经济学家、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New York Times、 Newsweek的专栏作家,并且把Austrian economics(奥地利经济学派)介绍给了英语世界的受众。身为记者的亨利•海兹利特是Ludwig von Mises最主要的拥护者,他在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上发表了米塞斯著作的书评,海兹利特还在自己的经典作品中宣传米塞斯的思想。海兹利特也为奥地利学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逐字逐句的反驳了凯恩斯的《通论》,为萨伊的作品辩护,重建了萨伊在奥地利宏观经济理论领域的重要地位。海兹利特以米塞斯为榜样,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他也因此被迫放弃了四个新闻舆论界的高薪职位。他还是1982时建立的米塞斯研究所的主要资助人,他在报纸专栏上专为大众著述的经济学科普读物《一课之师》“简单却有教益”,1946年初版,经受50多年的历史考验,销量已超过100万册。米塞斯研究所上有其详细的个人生平及其所有著作的详细介绍,http://www.mises.org/content/hazlittbio.asp,要想对Henry Hazlitt做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访问“Henry Hazlitt Foundation”(http://www.hazlitt.org/网站不知何故已遭封锁,要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访问到)。中文网站上对于Henry Hazlitt的介绍很少,似乎只有秋风先生所主持的“思想评论”网站对他做过非常零星的引荐,http://www.sinoliberal.net/austrian/hazlitt.htm
⑶中文版书名为《一课之师》,在1999年时由吴栋、王力等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但据“思想评论”网站对该译作的评价,似乎此书的翻译质量很糟糕,建议大家最好还是阅读英文原版。英文版下载地址为,http://www.fee.org/~web/Economics%20in%20One%20Lesson/Economics%20In%20One%20Lesson.pdf。读《一课之师》是一种享受,其原因在于黑兹利特很会写文章,用自己的观点洋洋洒洒地对传统经济学思考方式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批判,但决不滥用任何多余的言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说:“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这本书以其少有的勇气和正直,准确地写出了最需要写的东西。我还没见过其他任何一本现代经济学书籍能使一个经济门外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到如此多的经济学基本规律。”
⑷Frédéric Bastiat (1801-1850)(中文译名为巴斯夏)
是19世纪中期法国最伟大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学家和法学家。有人曾评论,他是有史以来捍卫自由贸易最坚定的学者。他对法律和政府的看法也与当代的公共选择理论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而他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范式,也隐含着自发秩序的理论。米塞思研究所上有其详细个人资料介绍,http://www.mises.org/content/fredericbastiat.asp,要想对Frederic Bastiat做更深入的了解,请访问http://bastiat.net/en/(有四种语言可以选择,这个是英语版),该网站收录了非常丰富的关于Frederic Bastiat个人及其思想、所有作品(论文及书)的介绍,精通法语的朋友可以则还可以访问http://www.bastiatstichting.nl/,从网站所拥有的内容来看,网站的建设者们估计也是一群Frederic Bastiat思想的崇拜者,否则是不会为一个逝世已经一百多年的古人花那么多心思建设这么高质量的一个网站的。国内研究Frederic Bastiat的先锋仍然是秋风先生及其主持的“思想评论”网站,已经在很久以前就为他开始了个人专栏,http://www.sinoliberal.net/bastiat/bastiatindex.htm。 Bastiat最重要的著作有《Economic Harmonies》(中文译本《和谐经济论》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Economic Sophisms》(《经济学的诡辩》此书似乎尚未有中文版)、《Selected Essays on 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文集》已有中文版,下面有详细说明)以及包含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The Law、Government这些名篇在内的众多论文
⑸《The Law》英文版下载,http://www.constitution.org/law/bastiat.htm,中文版本的《The Law》则由秋风先生翻译,并把它收录在了《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政治经济学文粹》,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有读者反应,此书的翻译质量非常之高,大家可以放心购买。
⑹同上
⑺Rose Wilder Lane(December 5, 1886–October 30, 1968)(中文译名:罗丝•怀德•蓝恩)
是美国的一位崇尚古典自由主义(也称“自由放任主义”或“自由意志论”——libertarianism)的女作家,Rose Wilder Lane不仅在中文世界中很少被介绍,就连在她的本乡——美国也正在逐渐被人淡忘,人们即使偶尔提及她,也仅仅是因为她那位名人母亲——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著有《草原上的小木屋》一书),她自身所创造的成就反而不大让人印象深刻。对美国的保守主义而言,1943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美国本土的三位古典自由主义——也称“自由放任主义”或“自由意志论”(libertarianism))——女干将艾茵•兰德(Ayn Rand)、罗丝•怀德•蓝恩(Rose Wilder Lane)和伊莎贝尔•帕特森,分别推出了她们的力著《源头》(The Fountainhead)、《发现自由》(The Discovery of Freedom: Man's Struggle Against Authority)和《机器之神》(God of the Machine)。同样是在1943年,创办了《自由人》(Freeman)杂志的著名记者Albert Jay Nock(艾尔伯特•杰伊•诺克,后面就将介绍到此人)发表了他的无政府主义白日梦:《一个多余人的回忆》(Memoirs of a Superfluous Man),对那个盛行战时集体主义(war collectivism,包括新政自由主义、共产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法西斯主义)的年代发出了绝望的哀鸣;而此后不久,奥地利流亡者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在美国发表了他那本后来震动了世界心灵的名著——《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虽然如此,这些声音总体而言是孤独的。犹如“铁屋中的呐喊”,它们的响应者寥寥无几。尤其是兰德、蓝恩和帕特森三女将,她们在当时的处境是完全可以用“不合时宜”这个让人心酸的词语来形容的。那个年代,整个美国都在为与德、日、意法西斯主义的战争,为罗斯福的再次连任而欢呼,为此他们以每日制造一艘战舰的速度努力着;在那个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崇尚的是新政自由主义,而其它与世界体系有着联系的地方不是处于法西斯主义,便是在共产主义治下,帕特森她们的思想和理念与那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更具有悲剧性的地方在于,她们偏偏不甘于“独处其身”,却试图向她们所处的时代发出挑战,这使得其行为带有某种堂•吉珂德式的悲剧色彩。蓝恩出生于西部开发者的家庭,是一名在寂寞中鼓吹“自由意志论”的新闻人,她结过婚,但很快就离婚了,她完全将精力投放在了写作和研究上,最后是在生活窘迫、与世人疏离的境况下去世的;她很象是维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lff)笔下“拥有自己的房间的女人”的形象典范。据此,有人提出,生长在那个时代的保守主义者大多是孤寂的,就象Albert Jay Nock说的那样,是一些“多余的人”。 Rose Wilder Lane逝世后,身前所拥有的各类文件、资料均被胡佛总统图书馆所收藏,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访问一下,http://www.ecommcode2.com/hoover/research/wilder/。
——此注解
大多数内容均参考自刘自林先生的书评《女人和人类发动机:伊莎贝尔•帕特森和美国的思想》(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book-womanndynamo-090705CN144.cfm)
⑻《The Discovery of Freedom》的英文版至今仍没有在网络上找到,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后发现此书初版只印了1000本,之后再版的次数也很有限,假如哪位朋友收集到了此书的英文版,请及时的通知我,我好把此条注释加工的更完美一些。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主席Edward H. Crane对此书有着非常高的评价,他评价蓝恩以及她这部著作道,“这部作品是如此的有冲击力,它也许很好地发动了现代的自由运动。在1943年的时候发行初版,《The Discovery of Freedom》起到了犹如一道闪电的作用,点燃了比当代其他一些领导着逐渐增长地对于政府操控我们生活进行猛烈抨击的现代知识分子更为闪亮的智识火焰。这是一部不受时间影响的重要著作。只要对于自由的遗产(不仅是在美国,还包括整个世界),有浓厚兴趣的人,都必须阅读这一著作。阅读它是一种享受。蓝恩,据说是在感情万分激动之下写成的这部著作,(写完之后)被立即看作是一位机智的思想者、一位具有天赋的说故事的人。这本书对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哈耶克所谓之为“致命的自负”的国家计划经济,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在一个集体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她勇敢的站了出来,指出现时的出路在于恢复美国革命(一次真的革命,而不是像旧世界那些只是停留在感官层面、把轮子的转向也称之为革命)时的基本原则。她对于美国革命时期(你可以猜测出她是多么希望她能给潘恩、麦迪逊、杰佛逊以及建国之父们助上一臂之力)扣人心弦的描述是这部充满机智的著作中最棒的部分了。蓝恩是一位真得让人感到印象深刻的妇女。就像杰佛逊,她抨击生活,以最大限度的方式去生活,作为一个冒险家、新闻记者、环球旅行者、反对偶像崇拜、一般流俗的人,甚至在她死之前,被认为是发生在越南的那场战争的共犯(蓝恩支持那场战争)。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惊讶,在《The Discovery of Freedom》中她是带着思路清晰的决定心、超常的能量来攻击那些与自由为敌的人,在所有杰出的支持自由的作者中,这是独一无二的。”
⑼Albert Jay Nock(October 13, 1870 or 1872 - August 19, 1945)(中文译名:艾尔伯特•杰伊•诺克)
是美国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崇尚自由主义的作家、教育理论家、二十世纪早、中时期的社会批评家。中文世界中对于此人的介绍非常少,前面引用的刘见林先生的文章对其人做了一番非常简单的介绍,通过网络工具对这个名字进行搜索,发现除了刘文与几篇论述陈炯明的文章中出现过这个名字外,再无其他任何资料。而切Nock本身就是一个极度重视隐私的人,很少把他的私人生活的细节透露给外界、甚至是工作中的伙伴,从维基上看到的他的个人介绍中写道,“Nock出生于Scranton, Pennsylvania, 他的父亲既是一名钢铁工人,又是一位圣公会的牧师, 他在 Brooklyn, New York长大,之后毕业于St. Stephen's College,在1897年他自己也被授予圣公会牧师的职务,In 1914, Nock 加入了The Nation magazine,这是一本宣扬古典自由主义的刊物,Nock于是变有机会结交到当时众多的社会名流,他后来深受反对集体主义的德国经济学家Franz Oppenheimer作品的影响,后来Nock还把Franz Oppenheimer最为著名的作品Der Staat在1915年时翻译成了英文,, 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他还在Oppenheimer见解之上建立了对于人类最终追求可以分成两种形式的观点:一种是生产性的或经济活动的方式,另一种则是政治行为的方式。在1920 ——1924期间, Nock 是最早时期的Freeman magazine.的共同编辑,由于Freeman magazine从来就未扭亏为盈过,终于在1924年终止了发行,Nock变成了一个自由撰稿人,他把余生大部分创作时间奉献给了New York City和Brussels,1920年代中期时他部标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版书籍——一部简短的关于Thomas Jefferson的个人传记,名为《Mr. Jefferson》,在他1932年时发表的一部名为《On the Disadvantages of Being Educated and Other Essays and Theory of Education in America》(《受教育的弊端以及其他关于美国教育理论的论文》),Nock发表了非常尖锐的对于以现代公立教育的批评。在1931-1933年间,他作为客座助理教授在Bard College教学,并在University of Virginia开设讲座,他在这些学校教学与讲座形成了《Our Enemy, the State》一书的基础,也许是最能涵括他政治思想的一些记录。在他1936年出版在Atlantic Monthly上的文章“Isaiah's Job”中,Nock表达了以观念来改进现有(社会)体系彻底的幻灭感。考虑到不可能说服人群中的大部分选择正确的走向并且他本人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Nock提出的替代方案是自由主义者必须注重培养他称之为“the Remnant”(不知道该怎么用中文表达这个概念,remnant意思是事物或人剩余的小部分)的东西,Nock对于“the Remnant”的理解是:一小群理解国家和社会本质的人,并且只在当前的危险进程变得不大容易逆转、形成一种直到遥远的未来都不太可能发生的局势的时候变得有影响力,Nock关于the Remnant的哲学受到了具备强烈的悲观主义论调和精英色彩的社会批评家Ralph Adams Cram在1932年发表的论文"Why We Do Not Behave Like Human Beings".很大的影响。他在1941年出版的两部分的论文《美国的犹太人问题》被许多人士批评是反犹太论调,Nock的回答则是"Someone asked me years ago if it were true that I disliked Jews, and I replied that it was certainly true, not at all because they are Jews but because they are folks, and I don't like folks."(有人问我是否是不喜欢犹太人,我的回答是那我的确不喜欢犹太人,不是因为他们都是犹太人,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人,而我只并不喜欢人而已)。到了1943年,Nock出版了他的个人自传《Memoirs of a Superfluous Man》(《一个多余人的回忆》),书名就表达了他的幻灭感、游离在当前社会趋势的程度。之后他不定时地成了石油大亨William F. Buckley, Sr.(他的儿子William F. Buckley, Jr.,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保守主义宗师)的座上嘉宾。Nock 在1945年时死于.leukemia。”考虑到本文的篇幅,关于Nock情况只能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他的生平,至于他的思想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维基他的个人辞条上探个究竟,http://en.wikipedia.org/wiki/Albert_Jay_Nock
⑽《Our Enemy, the State》(《我们的敌人,政府》尚无中文版),英文版下载地址是,http://www.barefootsworld.net/nockoets0.html 第二页的注释:
⑴Ayn Rand (1905-1982)(中文译名: 安•兰德)
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戏剧家,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的标本。1905年出生于俄国,1926年流亡美国。经过短短几年,她以非母语的英文写作在好莱坞电影圈和百老汇戏剧界成名,后来又通过报纸专栏、小说和哲学作品成为影响卓著的公共知识分子。1982年去世,但在美国公共文化中的影响却毫无衰减。她的弟子与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于1985年创立了“兰德学院”,至今仍然非常活跃。 她的代表著作有《根源》(The Fountalnhead)、《地球的震栗》(Atlas Shrugged)、《理性的声音:论客观主义哲学》等。1991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与“月读俱乐部”联合主持的一项读者调查,兰德的哲学性小说Atlas Shrugged在“历史上影响力”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圣经。1997年出品了兰德的两小时的记录片《兰德:一种生命感)(Ayn Rand:A 5ense of L1fe),记述了她一生传奇般的经历,此片获得当年的奥斯卡奖提名。在2001年中国翻译出版的《格林斯潘:金钱背后的人》这本传记中,出色的传记作者贾斯廷•马丁充满激情的语调偶像化了这位犹太裔美国金融巨子,但他同时慷慨地花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绍这位曾经非常害羞的青年读书期间的偶像—爱因·兰德。那时这位饿裔女哲学家已经名满天下。早在1943年出版的为她赢得了名誉与财富的小说《源泉》奠定其客观主义哲学基础,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70年代末开始她的客观主义哲学风行校园,她本人则成了无数不甘平庸的青年的偶像,而那时就读纽约大学商学院的格林斯潘则只是其中的一个。
格林斯潘信奉自由放任的经济主义,而这种信仰却直接来自爱因·兰德而并非尽管非常出名的哈耶克。40多年前,格林斯潘在人生和事业上都还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一日读到兰德的书忽然茅塞顿开,从此奉之为精神偶像。后来与兰德结识,与之保持了15年的友谊与合作关系,其生涯也一路“康庄大道”。仅在这个意义上,不了解兰德就很难理解美国精神,无论是要“献媚”、合作还是抵抗。兰德坚定而彻底地信仰自由理念,她把自己的哲学理念称为“客观主义”,也就是不承认一切神秘主义的价值、不承认一切建立在“理念”和“理想”基础上的权力要求。兰德以绝对的客观现实为出发点,推崇个人的权利,“自私的美德”是她影响最为深远的理念之一。在兰德看来,每个人都能充分追求自我权利的社会才是美好的,实现这样的状态则只有一个办法。或许是因为她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她的思想在学院流传不广,但兰德思想在大众层面的影响力却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她信奉经济自由主义,但并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在她的出色政治哲学论文《政府的性质》里,她认为,保护个体权利是政府存在的理由也是政府的唯一目标。其中,警察,保护人们免受犯罪分子的侵害;武装力量,保护人们免受外族入侵;法庭,根据客观的法律解决人们之间的争端。这代表了古典自由主义者的基本观念,因此她的名字和著作也出现在《1632年至今古典自由主义年表:论著、思想家与思想运动》(此文已由秋风先生翻译成中文,http://www.sinoliberal.net/idea/classical%20liberalism%20historical%20timeline.htm)中。这份由Amy H. Sturgis和Larry M. Hall编选的年表中只有三个女性人物,而她就是其中的一个(前面提到的Rose Wilder Lane是另外一位)。萨特与阿隆的百年诞辰纪念举办得相当隆重,甚至从法国蔓延到了中国。与此相比,安•兰德(Ayn Rand)的百年诞辰只限于美国三个城市的纪念会。但近年来,这位特立独行的“学院外”知识分子在美国大有死灰复燃之势。1999年创刊的《兰德研究》(The Journal of Ayn Rand Studies)已经出版了12期,下期的主题将是“兰德与尼采”。这表明兰德最终受到了学院派的关注。其中的一个缘由,大概是时间应验了兰德的先见之明。她在40多年前的一次演讲中就曾预言:“如果美国有朝一日会灭亡,它将灭亡于知识分子的渎职。”美国没有灭亡,但文化危机却日益严重,这恰恰被兰德不幸言中。最近,兰德两部重要文集的中译本出版(新星出版社,2005年5月)。《致新知识分子》汇聚了兰德作品的精华,而《理性的声音》是在她去世之后由弟子汇编的演讲与评论文集。两本书的共同论题之一,就是对美国文化与知识分子提出激烈的抨击。兰德在1966年的演讲《我们文化价值的丧失》中就提出警告:“今天我们文化中的非理性或反理性使得个人处于理智的沙漠之中。”而在兰德看来,美国大众反智主义的流行是“我们时代智识事业破产的结果”。哲学是文化的基础,但今天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家们“唯一能达成共识的实际上就是没有什么哲学——而这点认识便可以让他们以哲学家自居了”。因此,哲学的破产与文化的没落是知识分子的渎职。兰德认为,现代知识分子自虐性地放弃了对理性与自由的希望,转向一种神秘主义的巫术,从而陷入绝望之境。哲学没有为人文科学确立基础,变成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但如果“智力是虚弱无能的,现实是不可知的,知识只不过是一种幻影,理性是一种迷信”,那么哲学就成为一场骗局,而知识分子却仍然像中世纪的巫医一般夸夸其谈地行骗。这种反讽的局面将会是一场悲剧:美国是一个被其知识阶层出卖和抛弃的国家。而亚里士多德遗产中残存的一点“常识”却被知识分子所鄙视的商人们所继承,这是商人所掌握的惟一哲学形式,它要求明白的证据,而当今的知识分子经不起这种要求,这种要求“会使知识分子全体失业”。那么,兰德自己的思想是什么呢?她的确给出过一个最简洁的表述:本体论上的客观主义,认识论上的理性,伦理学上的私利为美德,政治上的资本主义。但她所标榜的“理性主义”并不是柏拉图或者康德的传统,而是基于“事实”与“常识”的理性。不管她鼓吹的理念与我们相左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能不去直面兰德犀利的拷问。很长一段时间,学院派一直以蔑视的态度对兰德置之不理。但如果她不幸言中了当代文化危机的要害,那么蔑视的姿态更可能是出于无言以对的畏惧。 ——此条注解所有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特别是刘擎先生的介绍,近两年来中文世界对于兰德介绍是越来越多了,有心的朋友不妨多搜索一下,作为研究兰德思想的一个指南。
⑵《Atlas Shrugged》(《地球颤栗》或《阿特拉斯耸耸肩》阿特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被宙斯降罪用双肩支撑苍天的擎天神,至今仍没有在中国大陆出版):《BOOK》杂志最近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20本书”,这原是见仁见智的事,聊備一说,读者大可不以为然。但说着20本书是美国200年来历史的路标,也许还不能算是过甚其词。http://www.enliu.com.cn/articles/reading/20031028-mei.asp?id=4326),这部小说位列第十五位。1991年,国会图书馆和每月一书俱乐部(Book-of-the-Month Club)主持的一项调查,此书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历史上对美国人民影响第二大的图书。大陆在这两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了Ayn Rand的三部作品《通向明天的唯一道路——安•兰德专栏集粹》、《给新知识分子》以及《理性的声音:论客观主义哲学》,另据了解,兰德两部影响深远的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和《源泉》也即将引进出版。这对于渴望思想的人士来说不啻是一大福音。不过假如对中文版没什么信心,对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又深具信心的话,我推荐你最好还是去读原著,许多汉译后的作品简直就是在对原著者摸黑。http://www.aynrandsociety.org/、http://www.aynrand.org/上有非常详细关于Ayn Rand个人及其作品的介绍、下载,想对Ayn Rand进行深入研究的朋友不妨多关注一下。Ayn Rand的几部小说都被制作成了有声书,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不妨通过电驴的搜索功能去下载。
⑶Barbara Branden是兰德崇拜者兼学生兼情人的纳撒尼尔•布兰顿的妻子
⑷《The Passion of Ayn Rand》(《兰德的激情》,根据Barbara Branden的回忆录改编成的记录片)就人生而论,兰德作为一个“性情女人”敢于在最私密的生活领域中实践自己的哲学。1999年出品的故事片《兰德的激情》(The Passion Of AvnRand),记述了她与纳撒尼尔•布兰顿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历险。
纳撒尼尔从14岁开始就是兰德的崇拜者,后来成为她的“私淑弟子”。他常常与未婚妻(后来的妻子)巴巴拉一起到兰德家做客,与兰德的丈夫弗兰克也成为熟知。交往从密的两对夫妇分属师生两代,但兰德与纳撒尼尔从彼此的欣赏与倾慕中生出了不可抑制的爱情。这不只是“师生恋”,也不只是“婚外恋”。因为兰德比纳撒尼尔年长25岁,这还是男女年龄“倒错”的“代际之恋”。 这三重危险的因素不仅没有使兰德退却,反而使她做出了更为铤而走险的选择:在相互表白后的当天,她就说服纳撒尼尔向各自的伴侣公开了他们的感情。她对巴巴拉说,“这并不意味着纳撒尼尔不爱你,或者我不爱弗兰克,你必须理解这一点”。经过短暂的犹豫,四人达成了一项难以置信的“安排”协议:保持各自的婚姻,但兰德和纳撒尼尔每周可以有一天“私密幽会”。如果说萨特与波伏瓦是出于他们共同信奉的“自由选择哲学”而邀请那位“女宾客”与他们同住,那么兰德的“安排”也有她自己哲学上的“正当理由”。首先,在兰德的哲学中,自私是一种美德,爱情也只有自私才是道德的。你之所以爱一个人是因为他(她)具有一种品质,使你从中获得自私的快乐,这种快乐正是你对爱人所能给予的最高赞美和回报。而所谓“无私的爱”意味着你从爱人那里无法获得自己的快乐或幸福,你感受的只是怜悯与自我牺牲,而这对于所爱的人是一种羞辱,是不道德的。其次,自私作为道德原则,必须是公开和坦诚,因此“偷情”是不可接受的。兰德和纳撒尼尔都信奉这种道德原则,如果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要无私地为他人牺牲放弃,或者以偷情模式来维系,那么他们就违背了自己的哲学,也就背叛了自己,他们将不再“是其所是”。而他们各自的伴侣如果是因为他们“是其所是”而爱、而获得快乐、而嫁娶他们,那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安排”呢? 这场极端的爱情实验令人惊讶地持续了几年,直到纳撒尼尔陷入了与一个年轻女子帕翠西娅的秘密恋情。被激怒的兰德与纳撒尼尔愤然绝交。后来,纳撒尼尔也与巴巴拉离婚,娶帕翠西娅为妻。在兰德去世之后,纳撒尼尔与巴巴拉分别发表回忆录,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这段感情经历。兰德本人永远失去了回应的可能,而电影正是根据巴巴拉的同名传记作品改编,因此在许多兰德的崇拜者看来,电影所做的阐释带有极大的偏见。 我们难以辨别的是,兰德决定与纳撒尼尔绝交,是一个女人的疯狂嫉妒所致,还是因为纳撒尼尔的隐瞒违背了“坦诚”这一道德原则。许多评论者都发现,在个人生活中,兰德时而显露的专断与权力欲对她自己所崇 尚的个人自由的哲学构成了致命的颠覆。
——此注解全文引自刘掣先生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女性标本》(http://biz.sinobook.com.cn/comment/newsdetail.cfm?iCntno=2719)
⑸Milton Friedman (born July 31, 1912) (中文译名:米尔顿•弗里德曼)
(维基上对于Friedman 的辞条http://en.wikipedia.org/wiki/Milton_Friedman)生于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靠一笔奖学金进了路特吉斯大学。弗里德曼说:在这所大学,“我有幸接触两位卓越的人物”,即亚述.F.伯恩斯和荷马.琼斯。他们“把我引向严格的经济理论”,“并且对我以后的事业产生了指导性影响”。从此,弗里德曼就与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荷马.琼斯的推荐下,弗里德曼1932年获得一笔奖学金,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当研究生。在那里,弗里德曼接触到一种从未梦想到的世界性的和动人心弦的学术气氛。1934年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了一年,弗里德曼说:在这一年里“进一步开阔了我的眼界”,“威斯里.C.密切尔、约翰.M.克拉克和其他人使我接触到一种制度的和经验的方法和一种对经济理论的新见解,与芝加哥大学,给亨利.舒尔茨当了一年研究助理。1935年,弗里德蔓去美国全国资源委员会工作,参加那时正在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消费者预算的研究。这项研究构成了他后来的《消费函数理论》一书的“两个主要部分之一”。1937年,弗里德曼与库兹涅茨联名发表了《独立专门职业收入》。在这本书中,弗里德曼第一次提出了永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概念。1941-1943年,弗里德曼在美赋国财政部研究战时赋税政策。1943-1945年,他作为一名数理统计学家,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统计研究小组的工作。1945-1946年,弗里德曼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946年,弗里德曼接受芝加哥大学的聘请,教经济理论。弗里德曼说:“以后,芝加哥大学一直是我的学术之家。”同时,弗里德曼应邀在国家经济研究局从事对经济循环中货币作用的研究工作。他认为,“芝加哥和研究局结合的富有成果的:,“对货币史和统计的著作被经验研究局和芝加哥讲习班产生的理论发展所丰富和补充”。从60年代开始,弗里德曼日益被引到公共舞台。不过,他说,“这些公共活动仍然是一种次要活动----我始终拒绝华盛顿全日职务的聘书,我的主要兴趣是继续我的科学工作”。1976年10月14日,为表彰弗里德曼在“消费分析、货币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并且由于他证明了稳定政策的复杂性”,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77年弗里德曼从芝加哥大学退休以来,他一直在斯坦福大学胡福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值得提及的是,弗里德曼曾经分别在1980年、1988年和1993年访问过中国。弗里德曼的主要著作有:、Capitalism and Freedom(1962年)、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with Anna Schwartz) (1963年)(与安娜•施瓦茨和著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年》)、Money Mischief: Episodes in Monetary History 、Price Theory、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Economic Freedom, Human Freedom, Political Freedom 、Two Lucky People: Memoirs (with Rose Friedman) (《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发行,但在内容上与原版相比还是有删减)、Why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Milton Friedman in South Africa 。Friedman最受人争议的不是他的理论而是他在70年代时所做的智利之行。此行的由来是因为一批曾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后来成为智利政府顾问以及当年自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在Pinochet内阁成为专门负责经济事务的、被外界称之为“the Chicago boys”智利学生主动邀请Friedman去智利宣扬他的经济学思想,为此他在智利时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还会见了智利当时的独裁者Pinochet(皮诺切利是一位在位期间虽带领智利走上了富裕之路,却也背负上了滥杀罪名的独裁者)。据他自己在《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描述,他在智利之行以后,没有答应成为智利政府的顾问也没有与Pinochet保持联系,尽管如此,他仍然被一些人抗议说他支持一个对政治异见人士实施酷刑与杀害的政策的野蛮国家,在他1976年被授予Nobel Prize时,仍然有一大批人士在抗议他获此殊荣。关于此事的详细情况可以看秋风先生所著《弗里德曼、哈耶克与皮诺切特》(http://www.sinoliberal.net/qiufeng/qiufeng2004040303.htm)以及由其翻译的《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第24章——智利。中文论坛中对于弗里德曼的介绍仍然比较有限,可能大部分是局限于他在经济学方面的主张、理论,对于他在与经济学紧密相关的政治学见解除则很少提及,有愿意对Milton Friedman的思想继续研究的朋友不妨访问一下Friedman夫妇亲自创办的The Friedman Foundation(http://www.friedmanfoundation.org/)
《》
⑹Capitalism and Freedom(1962年),《资本主义与自由》中文版已由商务出版社发行,网路上到处能找到该书的中、英文电子版。
⑺Free to Choose,为PBS拍摄的《自由选择》电视记录片则可以通过电驴的搜索功能下载到。
⑻F. A. Hayek(1899-1992)(港台译名,海耶克)(大陆译名,哈耶克)
虽然这将近十年来,大陆对于这为大师的介绍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但还是觉得有必要在此以不小的篇幅向一些对他不是很熟悉的读者介绍一下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他的思想建树。想要以简短的篇幅来介绍哈耶克以及他的基本思想,不妨参考一下台湾维基上对于Hayek这一辞条的介绍(http://www.xxc.idv.tw/oddmuse/wiki.pl/Friedrich_A._Hayek)。相对于台湾维基上对于Hayek的详尽介绍,大陆版维基上对于他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而且还把他的国籍写成了“澳大利亚”,正是看到了这种情况,才觉得在此有“大做文章”的必要。看完简单介绍后仍感觉不满意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由陈奎德先生写作的《海耶克》传记,(http://www.sinoliberal.net/hayek/ckdhayekcontent.htm)以及由秋风先生翻译、由Alan Ebenstein原著的《哈耶克》(http://www.sinoliberal.net/me/me2003041901.htm)。哈氏的大部分著作在这几年中都已经被陆续翻译成了中文,大家若是有需要,可以到万圣书圆上查找一下相关书讯。英文阅读能力强的朋友建议你访问一下http://cepa.newschool.edu/het/profiles/hayek.htm这个介绍Hayek的网页上,在它的“Resources on F.A.Hayek”一栏中罗列了众多互联网上研究Hayek的网站,肯定能满足你对Hayek研究的需要。感觉阅读英文很吃力的朋友也别丧气,秋风先生主持的“思想评论”网站上有哈耶克的专辑,收录了许多关于哈耶克思想研究的文章、书评以及相关中文电子版本的下载(http://www.sinoliberal.net/hayek/hayekindex.htm)
⑼《The Road to Serfdom》,哈耶克抵制集体主义、计划经济的代表作,最早的中文版由殷海光先生意译,大陆版本的译名为《通往奴役之路》,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⑽《Constitution of Liberty》⑽(邓正来把书名翻译成《自由秩序原理》,但许多译者都把它翻译成《自由宪章》,而石元康则把它翻成《自由的构成》,邓还在《自由秩序原理》卷首对于该书名的翻译做了特别的介绍,他在《读书》1997年8月号上更发专文“《自由秩序原理》抑或《自由宪章》”做特别澄清,个人感觉邓的翻译方式还是有相当道理的)由三联书店出版
⑾、《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中文版译为《法律、立法、自由》,由邓正来等人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⑿Murray N. Rothbard (1926-1995)(中文译名,莫瑞‧罗斯巴德)
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前主要担任内华达大学经济学S. J. Hall讲座杰出教授。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已经取得了比20世纪30年代以来任何时候都要显赫的地位,但是像前辈米塞斯一样,罗斯巴德并没有被学术界的普遍接受。罗斯巴德晚年虽然在拉斯维加斯获得了内华达大学的教职,却从未被授予指导论文的权力。尽管如此,他还是成功地将许多活跃的各学科间的奥地利学派学者组织起来。他曾任米塞斯研究院(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学术事务副会长,也曾任《奥地利经济学评论》(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的编辑。罗斯巴德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承约瑟夫‧朵夫曼(Joseph Dorfman)。他也长期参与纽约大学举办的米塞斯研讨会达十多年。罗斯巴德教授为文上千,重要著作包括:《1819年大恐慌》(The Panic of 1819)、《人、经济与国家》(Man, Economy, and State)、《美国大萧条》(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此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权力与市场》(Power and Market)、《金融体系的秘密》(The Mystery of Banking)、《自由的道德》(The Ethics of Liberty)、《在自由中孕育》(Conceived in Liberty)共四册等。鉴于大陆对于Murray N. Rothbard生平、著作等的情况介绍的极为有限,想要更深入地对Murray N. Rothbard思想加以研究的朋友不妨访问一下米塞斯研究所上专门为其设立的个人主页,Murray N. Rothbard的所有著作、论文、有声资料以及其他人对于其所做的评价,网站都有所提供,http://www.mises.org/content/mnr.asp
⒀《For a New Liberty》,《为了新的自由》此书尚无中文版,想阅读的朋友可以到米塞斯研究所去下载英文电子版。
⒁《Man, Economy, and State》, Murray N.Rothbard此作是根据他老师米塞斯的名篇《人类行为》,以20世纪60年代早期撰写的大量经济学论文为基础,结集后以《Man, Economy, and State》(《人、经济与国家》)为名出版,并且在某些领域——垄断理论、效用与福利、关于国家的理论——巩固并强化了米塞斯的观点。此书目前尚无中文版,想阅读的朋友可以到米塞斯研究所去下载英文电子版。
⒂《 Power and Market》,《权力和市场》,目前目前尚无中文版,想阅读的朋友可以到米塞斯研究所去下载英文电子版。
⒃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中文译名,路德维希•冯•米瑟斯)
关于他的介绍请阅读由他学生——Murray N. Rothbard 的文章《路德维希•冯•米瑟斯》、汉斯-海尔曼•赫柏的《路德维希•冯•米瑟斯与自由主义》(秋风先生主持的“思想评论”网站上为米塞斯开设有专栏,这两篇文章都能在专栏里找到http://www.sinoliberal.net/mises/misesindex.htm)或由李卫公网友(他的个人博客,,http://blog.donews.com/maverick/category/66200.aspx)翻译的《什么是奥地利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的重要价值》,收藏异常丰富(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重要著作、所有论文以及各类有声讲座、采访的电子档完全免费下载)的米塞斯研究所(1982年,在麦吉特•冯•米塞斯(Margit von Mises米塞斯夫人——译注)、哈耶克和海兹利特的资助下,米塞斯研究所(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成立了,这为罗斯巴德和奥地利学派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通过定期召开的学术会议、教育研讨会、各种书籍、专论、时事通讯、研究项目以及影片,罗斯巴德和米塞斯研究所在后社会主义时代推动着奥地利学派继续发展)你可一定不能错过http://www.mises.org/。另外要说明的一点是米塞斯在大陆的公开出版物《自由与繁荣的国度》(韩光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根据其1927年德文原版《自由主义》翻译来的。
⒄Robert Nozick (November 16, 1938 – January 23, 2002)(中文译名,罗伯特•诺齐克)
思想评论上设有诺齐克的专辑,上面有国内众多学者:秦晖、顾肃、刘擎、汪丁丁、万俊人、秋风等人对他生平、思想的详细介绍、评论, http://www.sinoliberal.net/nozick/nozickindex.htm,在这里我就多说了什么了。国外纪念Robert Nozick的网站也很多,这里我只列举资讯含量比较丰富的两个: http://www.juliansanchez.com/memorial.html、http://www.policylibrary.com/nozick/
⒅《Socialism》,《社会主义》,在大陆此书仅由网友李卫公翻译了前言(http://blog.donews.com/maverick/category/66200.aspx),似乎并无其他翻译版本出现,不过该书的电子版还是可以在米塞斯研究所上下载到。米塞斯的这部作品是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核算》这篇20世纪非常重要的经济论文,在此基础上,出版发行的,此前虽然已经有过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批判,但它们无一迫使社会主义者解释下面的问题,即在没有自由价格机制和私有财产权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的经济将如何运行。米塞斯指出,社会主义既然承诺取消资本财货的私有产权和交换,就必定无法把资源分配到最有价值的地方。米塞斯预测说,社会主义将会走向极度的混乱和文明的终结。
——此注解中关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很多相关资讯均大量引用了由李卫公网友关于奥国经济学派的译文,特此致谢
⒆《Human Action》,《人的行为》(此译名参照自台湾出版的由夏道平先生所译《人的行为》,关于为何要取此书名,作者在序言中也有详细说明,https://www.ylib.com/search/pre_show.asp?BookNo=L7601),思想评论上说商务印书馆在2002年时已经引进该书,但在其网站上却并没有发现该书的任何资料。英文版可以在米塞斯研究所上下载到。此书是米塞斯以在日内瓦期间创作的巨著《国民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为蓝本,将其加以修订和扩充,在1949年出版。他的学生罗斯巴德称这本书是“米塞斯最伟大的成就,本世纪人类思想最杰出的作品,经济学因此融为一个整体”。这本书的出版是奥地利学派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人的行为》仍然是能够标志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著作。 第三页的注释:
⑴《Anarchy, State and Utopia》,中文译名《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由何怀宏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电子中文版,在网路上随处可见,但英文版却不大容易找着。一部与罗尔斯所著《正义论》齐名,为当代最为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阅读该著前不妨先读一篇由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何信全写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导读》(http://dzl.legaltheory.com.cn/info.asp?id=7255)
⑵Thomas Sowell(born 30 June 1930)(中文译名,汤玛士‧索维尔,参考自台湾对此人的译名,主要的考量是大陆对于此人的介绍实在是太有限了)
他是一位信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知名专栏作家是Rose and Milton Friedman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驻校学者。1958年在哈佛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59年在哥伦比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6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2002年时获得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国家人文奖)、2003年时由于在智识方面的成就被授予Bradley Prize。
主要著作有以下这些:
(2005)Black Rednecks and White Liberals, Encounter Books
(2004). Affirmative Action Around the World: An Empirical Stud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Basic Economics: A Citizen's Guide to the Economy, Revised and Expanded
(2003). Applied Economics: Thinking Beyond Stage One
(2003). Inside American Education
(2002). The Einstein Syndrome: Bright Children Who Talk Late,
(2002). Controversial Essays
(2002). A Conflict of Visions: Ideological Origins of Political Struggles
(2002). A Personal Odyssey
(2002). The Quest For Cosmic Justice(1996). The Vision of the Anointed: Self-Congratulation As a Basis for Social Policy
(1986). Marxism: Philosophy and Economics(1975). Race and Economics
其中《Controversial Essays》一书可以在胡佛研究所上下载到电子版:ttp://www-hoover.stanford.edu/publications/books/controversial.html,他为各类媒体写作的大量评论性文章都可以在他的个人主页上浏览到:http://www.tsowell.com/
⑶Thomas Szasz((born April 15, 1920 in Budapest, Hungary)(中文译名,托马斯•萨斯)
纽约州立大学Syracuse(赛陆克斯)健康科学中心精神病学荣誉教授,他被认为是世界上对精神病学压制手段与借口方面最著名的批评家,同时也是自由与责任议题上出色的哲学家。他已经有二十四部著作,包括《The Myth of Mental Illness》(1961)、《Our Right to Drug: The Case for a Free Market》(Praeger, 1992)与《The Meaning of Mind: Language, Morality, & Neuroscience》(Praeger, 1996)、《The Myth of Psychotherapy: Mental Healing As Religion, Rhetoric, and Repression》、《Faith in Freedom: Libertarian Principles and Psychiatric Practices》、《The Meaning of Mind》、《Fatal Freedom: The Ethics and Politics of Suicide》等。基欧佛瑞•惠特克洛夫特(Geoffrey Wheatcroft),新闻工作者与作家说道“托马斯•萨斯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独立心智之一。他一再让我们思考,思考关于人类存在的中心道德问题”。在萨兹(Thomas Szasz)的两本书《精神疾病的迷思》(1961)与《制造疯狂》(1970)中,这位(纽约)西拉鸠斯大学精神医学教授认为,并不存在『精神疾病』这样的东西:它不是一个自然事实,而是一个人造的『神话』。他进一步解释:在一般的看法中,精神医学被定义为一种医学专业,关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我认为,这个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使得精神医学沦为炼金术与占星术之流,沦为一门伪科学。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很简单:因为『根本不存在「精神疾病」这样的东西。』过去四十年来,萨兹教授一直宣扬这样的看法。他认为精神疾病并不是一个科学可以阐明其本质的真正疾病;它只是精神科医师为了自己专业发展虚构出来的神话,但是因为它可以提供处理社会问题成员的简单方法,因而得到社会的认可。他认为几个世纪以来,医生与他们的支持者,一直进行着一种『虚构疯狂』的自私行为,他们在一些有害社会、奇特或是对社会构成威胁的人身上,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这种对污名化的过度沈溺,萨兹认为,倾向器质性(organic)理论的精神科医生有其责任。弗罗伊德及其弟子们的责任同样也不轻,因为他们所发明的无意识(the Unconscious),为已死的心智的形上学与灵魂的神学注入新生命。就萨兹的观点而言,所有想在心灵或身体——更不用说是弗罗伊德的深层世界——找到精神疾病病因的期待,都是一种范畴错误(category mistake),甚或是纯然的恶意:『精神疾病』和『无意识』不过是一种隐喻,使人产生误解。在具体化如此不严谨的概念时,精神科医生或是天真地描绘出人的心灵,或是成为见不得人的专业帝国主义的共谋,假装自己是某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专家。因此,在制式的疯狂与疯狂史的研究方法中,充斥着许多不当的假设与错提的问题。
Thomas Szasz在互联网上建立了The Thomas S. Szasz Cybercenter for Liberty and Responsibility(自由与责任虚拟网络中心)http://www.szasz.com/
⑷James M. Buchanan(born October 3, 1919)(中文译名,詹姆斯•布坎南)
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穆尔弗里鲍尔,他1940年毕业于中田纳西州师范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并在田纳西大学完成了一年的研究生课程,194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4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以前,他在田纳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国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等校任教。现任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1949年,布坎南接受田纳西大学的聘请,成为该校的教授,并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55~1956年,布坎南靠富布赖特奖学金在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受到了欧洲财政学派的影响,使他进一步坚定了关于政府不是一种理想的制度的观念。从意大利回国后,1956~1968年,布坎南在弗吉尼亚大学任麦金太尔讲座经济学教授,他与W?纳特建立了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心,并于1958~1969年担任该中心主任,在这期间逐步奠定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1962年,他发表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著作——《赞同的计算》(与戈登•塔洛克合著),并与塔洛克一起创建了公共选择学会和出版名为《公共选择》的杂志。1968~1969年,布坎南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任教。1969年以后,布坎南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任教,与塔洛克一起创建和领导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1982年他随该研究中心迁到弗吉尼亚的乔治•梅森大学,任该校经济学教授。布坎南是该中心主任并冠有霍尔伯特•L?哈里斯大学教授称号。布坎南曾获得两个荣誉博士头衔,一个是梅森大学于1982年授予的,另一个是泽里奇大学1984年授予的。自1976年以来,他还是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名誉学者和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1983年,他成为美国经济协会的有突出贡献会员。1983~1984年担任了美国北部经济协会的会长,1984~1986年,担任了M?T?皮莱林协会的会长。他在1971年还担任过美国经济协会副会长的职务。主要学术贡献:布坎南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个从根本上说十分简单但却很有争议的思想——即担任政府公职的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行为可通过分析其任期内面临的各种诱因而得到理解。这一思想的主要推论是政府不一定能纠正问题,事实上反倒可能使之恶化。尽管声名大振,公共选择学说仍受到许多学术界人士的抵制,因为它攻击了势力强大的两大学术集团所珍视的观念:一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采用“福利经济学”的处方即可实现公众利益,而另一批政治学家则认为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多元化竞争将为公众谋得利益。搞政治报道的报界人士也倾向于否定公共选择学说。公共选择学说是有争议的,因为它推翻了几十年来盛行的政治经济学思想,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是主流派思想的典型,他在其1958年版的著名教材《导论性分析》中赞同政府调节应取代强韧的个人主义以使生活更为人道的观点。萨缪尔森和其他经济学家把政府在试图弥补私营经济的缺陷时使情况恶化的可能性压至最低限度。卓越的政治学家们也如此,他们认为民主政府通过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而反映社会的意志,尽管这种反映并不完善。布坎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政府的许多决定并不真正反映公民的意愿,而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一样严重。
James M. Buchanan的思想、著作在大陆被介绍的仍然很有限,思想评论上面收录为数不是很多介绍、评论他著作、思想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下http://www.sinoliberal.net/bucanan/bucananindex.html
,http://www.econlib.org/library/Buchanan/buchCContents.html则收藏了他的绝大多数英文著作,他在乔治•梅森大学还建立了一个James M. Buchanan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James M. Buchanan政治经济学中心),ttp://www.gmu.edu/jbc/#
⑸Israel Meir Kirzner (Yisroel Mayer Kirzner) (born February 13, 1930)(中文译名,伊斯瑞尔•柯兹纳)
毫无疑问,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的过程中,不管是从学术上还是组织上,最重要的人物应该是Israel M. Kirzner。Kirzner深刻的学识、通情达理的态度及献身真理的精神,成为指导青年奥地利学派学人进入学术市场的路标,而这个市场经常对其观念持有敌意。他运用自己的组织才能召开了几次关于奥地利学派思想的研讨会,并组织出版了一些现代奥地利学派发展中最重要的著作。如果说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奥地利学派1950年和60年代的“教父”的话,那么很显然Israel Kirzner就是1980年代的教父。Kirzner于1930年出生在英格兰,1940年随家人迁居南非,1947年进入开普敦大学,不过在最后一学年迁居美国。Kirzner 1954年从Brooklyn学院毕业后,决定攻读商业硕士学位,潜心学习会计,1955年获得了纽约大学MBA学位。学完MBA课程后,Kirzner偶尔遇到了米塞斯,他当即决定放弃会计专业而决心成为一名学院经济学家。Kirzner在米塞斯指导下写作学位论文,1957年获得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此时他获得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聘书,在那儿任教至今。主要作品包括:"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 An Austrian Approach,"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March 1997) 、The Meaning of Market Process. (Routledge 1992) 、Discovery, Capitalism and Distributive、Justice. (Basil Blackwell 1989)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hicago 1973),英文维基“Israel Meir Kirzner”这一辞条下列出了众多介绍、研究Israel Meir Kirzner思想的网路资源,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吧,ttp://en.wikipedia.org/wiki/Israel_Kirzner
——此注解全文引自秋风先生翻译Peter Boettke写作的《当代奥地利学派掌门人:ISRAEL M. KIRZNER》一文,感兴趣者可以上思想评论上专门为其设立的专辑阅读完整的介绍http://www.sinoliberal.net/kirzner/kirznerindex.htm 看来,本版又多了位高手,抢在别人前面欢迎. 确实向shrek所说的注释的内容很丰富 感谢斑竹的赏识!今后一定努力在这里多发一些原创作品! 搜资料搜到了书园,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在这里找到。
书园真是卧虎藏龙!
多谢,已下载,虽然文章对我来说有些深奥,还是希望抽时间拜读一下。
这是我今天翻译的ANSWERS专题,希望也能帮助引起更多书友的兴趣。
Source
Spotlight: Which book is second only to the Bible in the influence it has had on readers' lives? According to a 1991 report by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hat distinction goes to Atlas Shrugged, by Ayn Rand. Released 50 years ago today, the novel espoused Rand's view that individuals have the right to live entirely for their own interest, and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her follow-up non-fictional writings on Objectivism. Detractors call he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views selfish, immoral and greedy. Fans applaud her belief that private success leads to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 and that individuals should strive for excellence.
Quote: "We can evade reality, but we cannot evade the consequences of evading reality." — Ayn Rand
2007年10月12日
每日焦点:在影响读者生活方面除了名列第一的《圣经》,紧随其后的是哪本书?根据国会图书馆1991年的一份报告,享此殊荣的是小说《地球颤栗》(Atlas Shrugged),作者是女作家安-兰德(Ayn Rand)。五十年前的今天,该书出版。小说支持兰德的观点,即个体有权完全为自己利益而活。该小说为她后继推出的一系列有关客观主义的非小说著述奠定了基础。诽谤者称她小气抠门、政见自私、品格低下、贪婪成性。而拥护者却拍手称好,支持她的信念:个体成功能促进社会进步,个体应追求卓越。
经典语录:我们可以逃避现实,但是我们无法避免逃避现实的后果。—安-兰恩 另外ZT一份搜到的资料,可惜介绍说链接失效了。
中文名称:地球颤栗
英文名称:Atlas Shrugged
资源类型:MP3!
版本:英文小说有声读物
发行时间:1991年
简介: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Controversial Work of the 20th Century
Atlas Shrugged is the "second most influential book for Americans today" after the Bible, according to a joint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and the Book of the Month Club. One of the most acclaimed and influential works of the 20th century, Atlas Shrugged portrays the murder and rebirth of the human spirit.
Tremendous in scope, breathtaking in suspense, profound in meaning, it also illuminates Ayn Rand's unique philosophy, Objectivism, which has gained a worldwide audience. First published in 1957, Atlas Shrugged is considered a modern American classic. Features a new introduction by the world's foremost expert on Ayn Rand, her legal heir, Leonard Peikoff, Ph.D.
"I swear by my life and my love of it that I will never live for the sake of another man, nor ask another man to live for mine."
-----------John Galt, Atlas Shrugged
NOTEs:
http://www.sparknotes.com/lit/atlasshrugged/
安·兰德:重写世界的女性思想家(转贴)
作者: 刘 擎(上海)
不了解兰德就很难理解美国精神
长假的午后在书店游逛,竟然发现了安·兰德(Ayn Rand)的作品,多少有些惊讶于出版人的见识。这次由三辉图书公司策划、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的三种中译本是:《通向明天的唯一道路—安·兰德专栏集粹》,《给新知识分子》以及《理性的声音:论客观主义哲学》。毕竟,我们
“文化贩卖行业”中还有老辣的眼力,没有放过这样独特的文本,这样一个标本性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女人。
安·兰德究竟是谁?在中国没有听说这个名字的人或许很多,但很少有人会不知道美国联储局的“长老”格林斯潘。而格林斯潘对兰德的关系几乎可以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崇拜”。40多年前,格林斯潘在人生和事业上都还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一日读到兰德的书忽然茅塞顿开,从此奉为精神偶像。后来与兰德结识,保持了15年的友谊与合作关系,其生涯也一路“康庄大道”。仅在这个意义上,不了解兰德就很难理解美国精神,无论是要“献媚”、合作还是抵抗。
兰德于1905年出生于俄国,1926年流亡美国。经过短短几年,她以非母语的英文写作在好莱坞电影圈和百老汇戏剧界成名,后来又通过报纸专栏、小说和哲学作品成为影响卓著的公共知识分子。1982年兰德去世,但她在美国公共文化中的影响却毫无衰减。她的弟子与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于1985年创立了“兰德学院”,至今仍然非常活跃。她的著作在去年销售达40万册。1991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与“月读俱乐部”联合主持的一项读者调查,兰德的哲学性小说《阿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在“历史上影响力”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圣经》。1997年出品的长达两小时的记录片《兰德:一种生命感》(Ayn Rand: A Sense of Life),记述了她一生传奇般的经历,此片获得当年的奥斯卡奖提名。
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
当然,细说兰德会引出一大堆麻烦问题,首先是她的身份暧昧、难以标签。小说家、戏剧家、专栏作家、哲学家或者“偶像型”知识分子,都和她沾边却都不尽确切。更麻烦的是,在“读以致用”的年代很难避免的问题是,她的书究竟对我们有什么用?
我们的确不知道,对于建制化的所谓中国学术界来说,兰德还有什么启示意义。依着她的性情与风格是绝无可能在任何“课题项目”中挣到一点“工分”的。她宣称,“我的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人作为英雄存在的观念,以他自己的幸福作为他生活的道德目标,以创造性的成就作为他最高贵的活动,以理性作为他唯一的绝对。”这种观念与当今西方学院派的反本质、反理性、反崇高的后现代文化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因此,就学术资源而言,我们也不敢判断她曾风靡20年的“客观主义哲学”是否已经过时,或者本来就是一条死路。
然而,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兰德无疑是令人惊叹的。她毁灭了一个所谓“批判知识分子必为左派”的神话。对她而言,真正的知识分子除了反对蒙昧之外无须服从任何意识形态的禁忌。她是极权主义最勇猛的批判者,是经典资本主义最露骨的辩护者,是“以自私为美德”的最热烈的倡导者。但这绝不意味着她是现存权力秩序的附庸。恰恰相反,她在对罗斯福新政到肯尼迪福利主义长期而激烈抨击中,扮演了一个激进的“异议”人士角色。对于已经被“左右之争”的僵化模式拖入泥潭的中国公共思想界来说,兰德“激进而右翼”的批判话语似乎别有一种警策意义。说到底, “知识分子”(intellectual)如果失去了“智性”(intellectuality)品格,便是根本性的自我迷失。没有独特的睿智与洞见,无论摆出什么道德姿态,无论在“划线站队”中标榜什么立场,都与知识分子的本意无关。
在兰德的著作中,我们随处可见那种将“进步”、“保守”与“反动”观点混合一体的奇谈怪论。“每个试图奴役一个国家的运动,每一种独裁或潜在的独裁,都需要某些少数群体作为替罪羊,用作民族困境得以归咎的原因,用作独裁权力的正当借口。在苏维埃俄国,这个替罪羊是资产阶级,在纳粹德国是犹太人,而在美国则是商人”(《资本主义:未知的理想》)。兰德桀骜不驯的人格与敏锐犀利的文风,令人想起她的同龄人汉娜·阿伦德。虽然她们分属学院内外,彼此也并无交往,却一同被视为“重写世界的女性思想家”(见200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Passionate Minds: Women Rewriting the World)。
她的性情与激情
就人生而论,兰德作为一个“性情女人”敢于在最私密的生活领域中实践自己的哲学。1999年出品的故事片《兰德的激情》(The Passion Of Ayn Rand),记述了她与纳撒尼尔·布兰顿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历险。
纳撒尼尔从14岁开始就是兰德的崇拜者,后来成为她的“私塾弟子”。他常常与未婚妻(后来的妻子)巴巴拉一起到兰德家做客,与兰德的丈夫弗兰克也成为熟知。交往从密的两对夫妇分属师生两代,但兰德与纳撒尼尔从彼此的欣赏与倾慕中生出了不可抑制的爱情。这不只是“师生恋”,也不只是“婚外恋”。因为兰德比纳撒尼尔年长25岁,这还是男女年龄“倒错”的“代际之恋”。
这三重危险的因素不仅没有使兰德退却,反而使她做出了更为铤而走险的选择:在相互表白后的当天,她就说服纳撒尼尔向各自的伴侣公开了他们的感情。她对巴巴拉说,“这并不意味着纳撒尼尔不爱你,或者我不爱弗兰克,你必须理解这一点。”经过短暂的犹豫,4人达成了一项难以置信的“安排”协议:保持各自的婚姻,但兰德和纳撒尼尔每周可以有一天“私密幽会”。
如果说萨特与波伏瓦是出于他们共同信奉的“自由选择哲学”而邀请那位 “女宾客”与他们同住,那么兰德的“安排”也有她自己哲学上的“正当理由”。首先,在兰德的哲学中,自私是一种美德,爱情也只有自私才是道德的。你之所以爱一个人是因为他(她)具有一种品质,使你从中获得自私的快乐,这种快乐正是你对爱人所能给予的最高赞美和回报。而所谓“无私的爱”意味着你从爱人那里无法获得自己的快乐或幸福,你感受的只是怜悯与自我牺牲,而这对于所爱的人是一种羞辱,是不道德的。其次,自私作为道德原则,必须是公开和坦诚,因此“偷情”是不可接受的。
兰德和纳撒尼尔都信奉这种道德原则,如果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要无私地为他人牺牲放弃,或者以偷情模式来维系,那么他们就违背了自己的哲学,也就背叛了自己,他们将不再“是其所是”。而他们各自的伴侣如果是因为他们“是其所是”而爱、而获得快乐、而嫁娶他们,那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安排”呢?
这场极端的爱情实验令人惊讶地持续了几年,直到纳撒尼尔陷入了与一个年轻女子帕翠西娅的秘密恋情。被激怒的兰德与纳撒尼尔愤然绝交。后来,纳撒尼尔也与巴巴拉离婚,娶帕翠西娅为妻。在兰德去世之后,纳撒尼尔与巴巴拉分别发表回忆录,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这段感情经历。兰德本人永远失去了回应的可能,而电影正是根据巴巴拉的同名传记作品改编,因此在许多兰德的崇拜者看来,电影所作的阐释带有极大的偏见。
我们难以辨别的是,兰德决定与纳撒尼尔绝交,是一个女人的疯狂嫉妒所致,还是因为纳撒尼尔的隐瞒违背了“坦诚”这一道德原则。许多评论者都发现,在个人生活中,兰德时而显露的专断与权力欲对她自己所崇尚的个人自由的哲学构成了致命的颠覆。
其实,在兰德的客观主义、理性主义的哲学之外,还有另一个奇怪的“潜意识理论”。她说,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一幅独特的图景——关于宇宙以及人在其中的位置,这成为一个人“对于存在的最为个人、最情绪性的应答”。她将这种潜意识里的图景称为一个人的“生命感”(sense of life)。也许,兰德自己独有的生命感是她的哲学无法解释也无从把握的。
这是Atlas Shrugged的未删节版本,96kbps。共享到5月29日;每天10:00~22:00在线。想找更多的英文小说,可以到en8848上看一看。 奇怪,忘了贴链接,想修改,提示是删除操作!
上面文章引用链接:
http://lib.verycd.com/2005/03/24/0000043499.html 从来没见过这么长的注释 少见多怪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