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sudar 发表于 2005-5-19 19:30:15

Dasha“巴蜀书社”《中国野史集成》和《中国野史集成·续编》书目校后记

大约五年前,出于生活的百无聊赖,也出于对德语诗人里尔克的真心喜爱,Dasha开始自学德语。多年来,Dasha对西洋文字移译成的汉语,一直心存芥蒂。好友何家炜说:“只要你敢,甚至可以重写(想起琴南大师),反正隔着大海茫茫,谁来查究?”比如时至今日依然被奉为汉译里尔克至尊的冯至同志,fünf Treppen hoch他老人家竟能译成“五楼”不说,单看这句汉语“那如此常常/ 已经来过的如今回来,又像是/ 新鲜的事物。”⑴中文系毕业、曾经狂热喜欢洪峰和残雪、食指与海子的Dasha彻底傻了,冯至老先生的现代派一直领先于我辈啊,这样的诗句,Dasha不知道哪年能够终于读懂。于是,Dasha终于发狠,看西洋的文字,就一定看原文,哪怕自己学语言、翻词典,否则,宁肯不看。

   最喜欢里尔克的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中文大抵译作“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手记”,迄今,除去台岛有名为方瑜的女教授驴唇不对马嘴地全译出来过(据称亦经其不通德文的先生藉日译本四种校对)外⑵,祖国大陆只有魏育青院长的信马由缰的节译⑶,并绿原、钱春绮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堪卒读的选译⑷。里氏的这部小说里,涉及了许多西洋历史掌故,比如俄罗斯的伪季米特里(Лжедимитрий I)、法国的“疯王”查理六世(Charles VI)、勃艮第公爵蛮勇者查理(Charles le Téméraire)⑹……而小说中的主人公Malte,里尔克将之虚构为丹麦贵族子弟,丹麦史,大陆汉语中近乎空白,只有一本从David Hohnen英译本转译而来的Palle Lauring的《丹麦王国史》(Historiske steder i Danmark)⑺……凡此种种,里尔克大抵是根据“野史”记载敷衍而成的故事,比如,疯王的故事就是来自于Jean Froissart的Chroniques,于是,为了体验里氏的当年的本真情境,也为了能够在有生之年最终问心无愧地尽善尽美翻译出这部小说,Dasha搜集了CX电子版《中国野史集成》和《中国野史集成·续编》。

   三个月前,借助“读秀”,Dasha似乎已经将CX的全部里尔克以及与里氏相关的汉语文本一网打尽。网尽里尔克的同时,Dasha却然发现曾经下载的PDG有缺页、有无法阅读,因此忙于PDG的补档。三个月来,Dasha只顾读书名,无暇读正文,CX都快把Dasha磨练成目录文献学专家了。目录文献就目录文献吧,于是,Dasha索性在疯狂下载PDG的同时,将《中国野史集成》和《中国野史集成·续编》的总目OCR出来。没有料到的是,这套计81册的丛书,短短的目录,相关编委会和四川大学图书馆竟然能错讹得如此离谱:前一行是“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后一行就弄成了“国民上海商务印书馆”;“清朝隆道光中长塘鲍氏刻《知不足斋丛书》本”明显应该是“清乾隆道光中长塘鲍氏刻《知不足斋丛书》本”;薛福成的《庸庵文》,目录上标明“庸庵文九则不分卷”,可是愚顿的Dasha无论怎么数,都是“十一则”……错讹之外,编辑体例亦异常混乱,《穆天子传》、《华阳国志》竟然出现在续编里(可能是当初没有搜集到善本?)。编辑体例混乱之外,再说遴选标准,《笔记小说大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进步书局出版,当时就被公认“舛误遗漏甚多”,而此套集成,却从这《笔记小说大观》里大量选编……

   目前大陆出版的野史,版本繁多,Dasha之所以选中此种,是因为此书是影印本。多年来,Dasha对大陆的古籍出版虽然也一直心存芥蒂,尤其是简体横排的,但是,中华书局⑻、上海古籍、天津古籍、齐鲁书社、巴蜀书社……这样的出版社印行的古籍也还颇留有余地。然而,如今面对这巴蜀书社出版的有缪钺大师题字的影印本的“集成”,Dasha已经无话可说。对于外国文字的汉译本的不信任,Dasha亦常常为这些译者开脱:彼等母语可能被夷人的语言所戕害,情有可原。可是,面对这中国人甚至已经连中国字都弄不明白,Dasha还能说什么?Dasha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兹引原文,以为结尾:
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⑼

---------------------------------------------------------------------------------------------------------
⑴ 《冯至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56页,原载《世界文学》1992年第一期。德语原文为:“Jenes so oft / dir schon Gekommene scheint dir zu kommen / wieder wie Neues. ”
⑵ 方瑜译《马尔泰手记》,志文出版社民国六十一年版
⑶ 叶廷芳、李永平编《上帝的故事:里尔克散文随笔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La Dame à La Licorne(独角兽与少女),魏育青译作“犀牛的女人”,遗憾。La Dame à La Licorne是法语,对于教德语的魏院长当然很难,可是,这La Dame à La Licorne指称的是著名的一套六幅的法国中世纪壁毯,当年被才女乔治·桑(George Sand)得获,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L'H魌el de Cluny)……而St Jean de Dieu,St. John of God,San Juan de Dios,魏竟然译成“圣约翰·德·迪”,葡萄牙语Dieu即英文的God、德语的Gott,St Jean de Dieu是天主教圣徒,汉语天主教译作“天赐圣若望”或者“圣天主若望”。
⑷ 绿原、张黎、钱春绮译《里尔克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绿译里尔克的口碑,参见http://www.myrilke.com/text.asp?ID=1385;钱春绮,天涯“闲闲书话”有网友对比heidegger和nietzsche的诗艺时,对尼采的诗评价不高。因为,他根据钱的汉译尼采和郜元宝据英文转译的海德格尔进行对比,郜元宝的译文里有“朝暾”这样的词:-D
⑸ 从当今俄国史汉译习称。
⑹ 目前法国史汉译为“大胆”查理,Dasha的译名据《卢森堡大公国史》([比利时]P.韦贝尔著 南京大学外文系法文翻译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73版)
⑺ [丹麦]劳林(P.Lauring)著 华中师范学院《丹麦王国史》翻译组译; 丹麦王国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Historiske steder i Danmark\", skrevet af Palle Lauring & Henning Dehn-Nielsen;A History Of Denmark, by Palle Lauring; Translated From The Danish By David Hohnen.
⑻ 中华书局,亦饱受专家病诟,Dasha不复多言。
⑼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且介亭杂文》)

傻按:Dasha,Gossudar在许多论坛的ID也。

hiljt1978 发表于 2005-5-19 22:20:35

看西洋的文字,就一定看原文,哪怕自己学语言、翻词典,否则,宁肯不看

如此的反狠,实属少有啊,呵呵

coolsila 发表于 2005-5-19 22:26:28

Dasha说得有道理,我看科技论文也宁愿看原文而不愿看译文,现在人大多办事浮躁,静不下心,在学术方面离欧美差距正在扩大

zzfls 发表于 2005-5-19 22:45:18

最可笑的是学世界史的,不用外文资料也可以写出硕士论文来!

Gossudar 发表于 2005-5-19 23:28:37

嘿嘿,北大中文的陈晓明老师就不这么认为:

不懂德语就不能研究里尔克,这是谁定下的规矩?那不懂德语的人研究马克思的还大有人在,怎么这就不成问题?懂德语就懂了里尔克?就懂了海德格尔?
原文在:http://www.yecao.net/Html/2004114122443-1.Html

benysu 发表于 2005-5-20 00:50:44

下面是引用Gossudar于2005-05-19 23:28发表的:
嘿嘿,北大中文的陈晓明老师就不这么认为:

原文在:http://www.yecao.net/Html/2004114122443-1.Html


那个自然,我也不信当年的开国领袖们都是看过德版马列主义才干好革命的。做学问的,咬文嚼字,精益求精,怡然自得,几种译本共存也让读者好有个比较。做工作得,就可以先拿过来用嘛,借用小品里的一句话,这叫作‘领会精神’。读dasha文章,同dasha一同感受了一下语言的乐趣于烦恼。

tiantian 发表于 2005-5-20 13:59:17

这一错可了得

yyz丫丫子 发表于 2005-5-27 20:52:33

Gossudar兄之钻研精神,令人可敬可佩!亦於我多有鞭策与启发,感谢! ^_^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Dasha“巴蜀书社”《中国野史集成》和《中国野史集成·续编》书目校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