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过我的书
出生在70年代,少年时光中最得意的就是读过几本书。生活在农村,实在也没见到过几本书,等到后来进了城,能看到千千万万漂漂亮亮的书的时候,读书的热情已经消退了不少。
不过,总有些书是我读过的,回忆这些给过我帮助的书,也算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三国演义》:再没有第二本书让我翻过那么多遍,不是因为觉得他特别好看,而是在我读中学那几年里,每当暑假寒假的时候,除开某假生活外就是这本书陪我,由于找不到其他好书看,《演义》就成了我的精神粮食,后来三国时代成为我最关心的一个历史时段。
《覆雨翻云》:影响过我的是这个长篇的第一集,还是在高三的时候。武侠小说我看过不少,但读到这个我才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那时候连玄幻小说的名词都没听说过,只是觉得这本书写的却是够玄的,那种异想天开对我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当然这种冲击也包括书中那些擦边球的**内容。
《一个人的圣经》:这个可是当代的禁书,但我已经看了,实在8好意思。高老先生写的事情我一件也没经历过,所以我最多也在半信半疑之间,影响我的是他那奇怪的人称和故事结构,你我他经常不经意间就转换了,故事一不小心就跳跃了,害得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就是看不明白。看不明白的书当然是好书,有时我就会想学着写,反正别人看不明白么。
《红与黑》:看外国的名著一般都是囫囵吞枣,一方面那些书都厚,另一方面欣赏水平有限,老看不出美来。托尔斯泰的小说肯定是美的,但我看《安娜。卡列林娜》的时候也没觉得特别,《约翰。克里斯朵夫》据说是以贝多芬为原形,给我留下映像最深的是小克里斯朵夫对乡间对风景的啰嗦体会。只有《红与黑》让我觉得新奇,不过至今我也没弄明白到底那点吸引着我。
《百年孤独》:这本书是在高中时从学校图书馆的一本杂志上读到了,80年代初的翻译版本,杂志老得没法,而且这本书就占了杂志的绝大部分。看《孤独》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总觉得有神秘的力量在自己背后看着自己,内涵的沧桑我不想去理解,我只是惊叹把百年风云揉在一本书中的匠心独运,而且绝不像三国演义写到后面几十年时草草了事。
《红楼梦》:看红楼梦是件痛苦的事情,最开始的时候有太多内容看不懂,出于对情节的追求又大量的抛弃诗词歌赋,而且里面到处都是贾某某,看着看着就忘了此贾与彼贾有什么不同,好歹人家是古典名著啊,于是只好耐着性子看,好在辛辛苦苦多看了几遍后,基本上算是看明白了,说白了就是记住了。
《欧阳海》:父亲虽然是农民,但是爱看书,也爱蒙书,《欧阳海》就是他不晓得从哪个地方带回来的。这是个英雄的故事,可惜英雄救火车那段书页脱了,所以我一直都没看到过,他和另外几本书如《红日》对我的影响除开精神内容外,就是那些繁体字的猜测了,由于有那几本小说垫底,所以现在看繁体字我不嫌烦,主要是猜得多了习惯了。
《金庸全集》:看金庸全集是因为喜欢玩一种叫zmud的游戏,游戏耽搁我很多时间,看书也耽搁了我很多时间,游戏给过我快乐,看书就不见得都是快乐了。金庸老先生莫怪,早期的几本书还没有显示出超人一等的能力,如果让我现在选择,我觉得《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从构思上和写作水平上都比其它基本好些。金先生对侠的理解很准确,很正统,也很有感染力,像萧峰和郭靖那种人,正因为现实中稀缺,所以我们感动。
黄仁宇:黄先生可不是书,不过看过他的几本写中国历史的书,也不清楚他哪些论点对,哪些论点不对,反正相比当时正学的历史教科书来说,那完全是天上地下,历史书上那些古板的论断在黄先生的著作面前显得那么苍白,让我有种学习就是受骗的感觉。
……
倒回来再看,也没几本书嘛,看来确实读书读少了点,我心里那个悔呀,总不好意思把《农民文摘》往上写三,如果正28经的写上去,自己都会觉得酸掉牙齿的。 楼主从消遣角度来看书,这些感受不错
例如我看早期翻译的《飘》时,一翻二翻没兴趣,忽一日对美丽坚的地名感起兴趣了,遂一页一页翻下去,猜测这个地名对应现在哪个州或城市,翻到中间,对书的内容感兴趣了,一气呵成不解气,又赶夜班看完了续集,看完之后感受正同楼主看完《红楼梦》的一样 好书!好书!喜欢看这类书籍的感觉 红楼梦到现在还没有坚持看完过
每每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并没有体会到阅读的快感
倒不如别的书能有吸引人 经典的文章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我现在也是觉得没有时间看书了。把时间用在了打游戏,考试上面了,为了生活的延续啊。累。 <蒋介石传>杨树标.
读此书是我从愤青到自由派的分水岭,打那以后我才明白有很多事情是教科书上看不到的,偷走抗战胜利果实的不是老蒋,日本鬼子也不是被"地道战""地雷战"赶跑的. 好书!好书! 活着、变形记、阿Q正传、老人与海 卡耐基的《走向成功之路》 对我影响最深的书也就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了,正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怀疑。 哈哈,都是好书
我就觉得水浒对我影响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