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124 发表于 2025-1-23 06:15:12

通俗歌曲选绎2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5-2-12 00:33 编辑

也是多年前写的。现在听歌没什么感觉,以前什么感觉,也很难回忆起来。所以只能稍微作点文字上的修饰。



罗大佑 《就这么样吧》 罗大佑词曲 罗大佑/花比傲编曲

这首歌收录于《恋曲2000》专辑,在罗大佑的众多作品中,知名度不算很高,但是颇有闪光点。精选的意象,反话的运用,曼陀玲的华丽渲染,百转千绕的感叹,是这首歌的特色。
一开始的配乐为整首歌定下了沉重的基调。然后罗大佑苍凉的嗓音登场了:

“忘了是一个难醒的梦 还是一对难忘的唇
忘了是多亲切的名称 还是个多么难舍的人
忘了是如何相依为生 如何共度良景美辰
忘了是有多少寒暑更 在那年轻时相许为身”
一上来就是连着四个“忘了”。这明显是反话,说是忘了其实没忘,刻骨铭心。说是忘了,暗示年代或已久远,影像或已模糊;说是忘了,也许是因为不愿想起。
一个难醒的梦,一对难忘的唇,多亲切的名称,其实都是指同一个事物,就是那个“多么难舍的人”,但是这样层层铺垫,比一上来就说出“多么难舍的人”要意境深远得多。这几个都是精选的,给人印象最深,最能表现歌者感情的意象。难醒的梦,尤其耐人寻味。回首往事,明白当初不过是做梦而已,或者直到现在,那段往事仍然是“一个难醒的梦”。
梦和唇,一虚一实;名称和人,也是一虚一实。虚虚实实,若有若无,营造了一个朦胧的氛围,很好地反映了歌者惘然若失的心态。
接下来回忆和这个人有关的事情,只是粗线条的勾勒。两个“如何”,蕴藏了无数的细节,但只是一笔带过,或许那些细节不忍一一回忆。“多少寒暑更”,“多少”二字,看似平淡,却蕴涵了无限的感慨。
回忆至此,笔锋一转,长叹一声:
“嘿,就这么样吧! 嘿,就这么样吧!
就让血液如年轻时,一样是红”
“嘿”字拖得很长,声音高亢,耐人寻味,蕴涵了复杂交错的情绪。无奈,失落,豁达,解脱等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都在这个长长的“嘿......”中表达出来了。
“就让血液如年轻时,一样是红”笔法奇峭,血液还一样是红,人却已不再年轻。
接着响起曼陀玲华丽的伴奏,但这里还只是一闪而过,大戏还在后头。然后又响起罗大佑低缓的歌声:
“要不是有一个你我看 也不会有如是的我
要不是有这个你走过 我的人生将如何浅薄
要不是曾经有那段恋情 这肉身早已埋没
要不是有那张笑容支持 这灵魂早无法解脱”
这四句已经在为往事做总结了。这总结也不是直白的,而是意在言外。你让我变了一个人,但是究竟变成怎样一个“如是的我”,没有明说;有了你,我的人生到底如何丰富?也没有细说。后两句显得华丽一些,但个人感觉不如前两句平实厚重。
做了总结之后,却似乎还是难以概括,于是又唱道:
“嘿,就这么样吧! 嘿,就这么样吧!
就让晴空如年轻时 一样是蓝”
曼陀玲又登场了,这次是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曼陀玲特有的如泣如诉的效果,配合其他弦乐器所造成的厚重感,把歌者的感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禁不住又重复一下:
“要不是有一个你我看 也不会有如是的我
要不是有这个你走过 我的人生将如何浅薄”
回忆过了,总结过了,仍然意犹未尽,似乎只有这一句才最贴切地描述了回忆的感觉:
“嘿,就这么样吧! 嘿,就这么样吧!”情到深处,难以表达,只能说:就这么样吧!
最后重重来两句:
“阔别的脸色不外乎 一样是黄”
“复出的脸色不外乎 一样是黄”
前面的血液和天空都是不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这里却是“阔别的脸色”,“复出的脸色”,用笔奇峭,但不突兀。别后重逢又怎么样?一切都已改变,不变的只是黄色的脸,不外乎是这样了,就这么样吧。

ananxiao 发表于 2025-2-4 08:05:57

罗大佑的嗓音 还是听不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俗歌曲选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