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21c 发表于 2024-10-8 13:38:36

杆线虫:屡获诺奖的1毫米“小透明”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8A01PZS00

秀丽隐杆线虫于1900年在阿尔及利亚的土壤中首次被发现,其拉丁种名elegans意为“优雅”“秀丽”。
1960年代之后,南非生物学家西德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将其引入实验室研究,强调其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模型的潜力。布伦纳的工作为秀丽隐杆线虫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雌雄同体的秀丽隐杆线虫只有959个体细胞,每一个体细胞的功能在个体之间几乎不变。布伦纳及其团队绘制了完整的线虫细胞谱系图,记录了从受精卵到成虫的每一个细胞分裂。这一图谱不仅帮助生物学家理解了细胞如何分化,也为研究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供了基础。

斩获诺奖的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体长仅1毫米的非寄生性蠕虫。它凭借自身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成为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及衰老等领域的重要模型生物,相关研究此前已多次获得诺奖。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科学家们利用线虫发现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6年,科学家们利用线虫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8年又有科学家在线虫中建立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基因表达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24年诺贝尔奖又有它的功劳。


golden21c 发表于 2024-10-8 13:39:01

衰老机制的研究:1993年,美国科学家辛西娅·凯尼恩(Cynthia Kenyon)及同事发现,秀丽隐杆线虫中DAF-2的基因突变可以将其寿命延长超过两倍。这一发现引发了对衰老分子机制的研究,为理解人类衰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杆线虫:屡获诺奖的1毫米“小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