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1935年
1935年,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有人埋怨我不说清楚。
润之老人在《昆仑》里说了什么?可清楚?润之老人把昆仑或者纸笔当树洞了?
这首诗1957年才发布,意思估计是说世界人民大团结 从三四岁起家里就让背毛主席诗词,至今很多还能背。小学时又读各大名家的毛主席诗词注释,知道了很多背景,印象很深。
所以,情怀肯定是有的。没办法。
但是,成年以后再读,读到的内容就两样了。毕竟有了独立思维,就不可能轻易跟着别人跑了。 毛诗的尴尬性在于毛主席本人一直是提倡新诗的。他似乎不以诗人自居,很多诗作也是多年以后才发表的。只不过新诗还不成熟,所以先借了旧诗的壳子。
但是新诗一直不太行,所以最近也就这样了。
具体到楼主这首词,其实它相对于《鸟儿问答》,在当时不算关注度很高的。 本帖最后由 雷音山人 于 2024-9-30 14:30 编辑
在这首诗之前,即长征之前,老人已经完成了: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含军事、土地、政权、党组织、革命性质等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另外,完成了对错误思想、本本主义的工作方法的构建,完成了经济工作方法、经济政策的构建。
本诗当年年底,完成了: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本诗作后一年,完成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本诗作后两年,完成了:
矛盾论
实践论
本篇诗作,耐人寻味。
再往后,《毛泽东选集》中,作为战略和革命基本理论的专著不多:
1、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
2、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
3、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
4、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
5、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其中,1~4,主要应对对日战争而作。
本帖最后由 golden21c 于 2024-10-2 20:50 编辑
对老人家提出的“实事求是印象”深刻,回顾自己所犯的错误无一不是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包括股市投资,今后这个必将是我奉行的圭皋! 在毛泽东指引下,陈云在延安发愤学哲学,并在中央组织部组织小组学习了五年。他因病在枣园休养期间,系统地研读了毛泽东的著作。陈云著名的“十五字方法”是在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陈云说:“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1、372页)陈云著名的调查研究方法也是受到毛泽东的启发形成的。 毛泽东对邓小平影响最大的有两点。第一点是毛泽东在延安提出和反复强调的实事求是。邓小平多次讲他是“实事求是派”。他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golden21c 发表于 2024-9-30 14:41
在毛泽东指引下,陈云在延安发愤学哲学,并在中央组织部组织小组学习了五年。他因病在枣园休养期间,系统地 ...
谢谢golden兄的分享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唯物论
交换、比较、反复——辩证法
陈老总总结得很棒!
学习了!
雷音山人 发表于 2024-9-30 14:47
谢谢golden兄的分享
原来当年某些公知自我标榜的名言居然是抄袭陈云的
第二点是毛泽东在延安提出和反复强调的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重视“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邓小平认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实事求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