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springli 发表于 2024-6-29 17:06:57

聊聊希望

本帖最后由 wellspringli 于 2024-6-29 17:25 编辑

这段时间感受到了很多人的绝望,于是想聊聊希望。
对于人类而言希望如此重要,无论宗教还是社会教化,意识形态都注重灌输希望。在心理学领域,积极心理学更关注希望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最近一些年主要对希望、满意.乐观、感恩.心流、宽容等具体概念的深入探讨。
查了一下文献,这里搬运一下:
希望(Hope)是个体对于一事的渴求与坚持,并且设法去达到目标的行动过程。Snyder(2000)指出,在漫长的岁月里,希望被认为是追求人类之善并常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直到21世纪,希望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从与宗教相联系的模糊概念转变成具体且积极的一种心理机制,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者们关注的一大议题,
上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这个概念,希望被认为是为了目标达成而具有的积极预期;60年代,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希望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试图从健康角度定义和理解什么是希望; 70年代中期,希望被广泛运用在心理与健康层面上,被视为一种心理机制的运用。80年代,众多学者对希望进行研究:1983年Milier和Powers从希望的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将希望定义为:一种对未来以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美好预期,是一种自己可以胜任和应付某事的能力感,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满意度,一种对生活的目的感、意义感的体验,以及对生活中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的感觉”。1985年,Dufault和 Martoocchis提出了多维的希望概念,将希望定义为一种多维的、积极的生活力量,是对能达到某种好的目标持有信心但不确定的期望。他们认为希望不仅是一种行动,而是随着时间改变不断变化的众多复杂的思想、感觉和行为。
近2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是Snyder提出的希望理论,被积极心理学研究者广泛采用。Snyder认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包含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与信念(路径思维)和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及信念(动力思维)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是希望的三个重要概念。
目标是希望的方向和终点。
为了达到目标个体必须意识到他们有能力找到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路径,包括实际有效的路径以及对找到路径能力的感知,这个过程被称为路径思维,像“我肯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类内部语言正是路径思维的表现。
希望理论中的动机激发成分就是动力思维它反映出个体启动并沿着路径不断开拓进取的心理能量,以及对这种能量的感知与信念,具体的表现有“我能做到”、“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等内部语言。
希望是目标、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的有机结合对个体有价值的目标是希望的出发点。动力思维推动着个体寻找更多有效的方法来追求自己的目标司时,通过有效方法所得到的阶段性反馈会进一步激发个体的动机。在目标追寻的过程中,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假如个体只有很高的动力思维而路径思维欠缺,,不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会很快让目标追寻的过程停滞不前。反之,即使个体有实现目标的方法,但是没有坚持的强烈的动力,同样达不到目的。因此,路径思维寻找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动力思维提供目标追寻需要的精神力量。对于希望的获得,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对于个体而言,希望似乎是一个可以塑造的个人特质或能力。
对于一个时代情境下的个体,希望需要社会提供明确的上升通道,可行的路径,看得见的未来。过去又穷又饿的时候动力其实并不缺。现在随着经济下行,对于未来的预期越来越悲观,上升通道越来越狭窄。个体对于精神生活和尊严的要求也随着现代化和文明化而不断提升。物质需要的满足也不再是主要目标了。吃饱饭不再可能成为目标。(所以很多群体run出去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至少有希望)强大的家国一直是一种希望所在。对于群体而言,国家强大也可以提供某种希望。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也是?
不过对于中国人而言,基因里或许早就习惯了这些,短视实用功利,不关注远方和诗,活下去才是最深的希望所在?希望或许在种族繁衍,家族兴旺里?只是很多穷二代已经决定灭掉自己。
希望或许是在,我活得比身边的人好一点就可以了?
发几句感慨,这些问题我并不那么确定。关于希望想听听诸位的看法。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4-6-29 17:47:20

八十年代中国是很有文学气息的,但那会高考压力不轻,通货膨胀也有,农村也有凋敝的表现。

楼主都谈过姜萍了,也应该感到现在社会的光怪陆离了吧?

fiwuhef82 发表于 2024-6-29 22:06:29

中国人(而言,)基因里或许早就习惯了这些,短视实用功利,不关注远方和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聊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