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springli 发表于 2024-6-26 06:57:18

聊聊高考创伤

本帖最后由 wellspringli 于 2024-6-26 06:59 编辑

       有很多人距离高考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还是会经常做考试相关的梦,其中更多的是:要不就是交卷铃声响了我的卷子还是一片空白,要不就是我忘了带铅笔或者是橡皮,在梦里都会吓出一身冷汗,又或者找不到考试的地方,又或者在梦里改天换命。这些梦似乎在提示高考对于个体内在具有重大影响,甚至构成了创伤。
个体在非自愿的情况下,持续性地重新体验负性事件(比如经由梦境回忆创伤性事件)并感受到强烈的痛苦,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换句话说,对于这些持续性深陷高考梦魇的人,高考可能已经成为他们的心理创伤。
  通常情况下,地震、海啸、战争、虐待等严重威胁性事件的亲历者多会出现PTSD。而高考虽然也是一种压力事件,但是相较于天灾人祸,它引起PTSD的可能性较低,绝大部分考生都不会因为高考而罹患PTSD。可是由于每个人的备考、参考经历不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高考也可能成为少数人的心理创伤。一般来说,同样的创伤,每个人都会有创伤应激pts,其中大概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可能形成ptsd。其他的会带着这些pts继续生活。那些噩梦某种程度是一种创伤应激的提示。
 
       一位在海外执业的中国心理咨询师曾分享自己的一个观察:他的很多华人来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创伤主题,那就是和高考相关的——高考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心理创伤。
比如:
「我高考失利,成为心底最深的痛,后来的很多年我一直想办法用各种方式(重新)证明自己,考研、出国、还做了很多事情,一直停不下来。后来身心出了问题我才意识到,我一直被困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了,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我高中在一所非常严格的以升学率出名的学校,那三年地狱般的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应激创伤,比如我现在听到哨声或者铃声还是会浑身冒冷汗,毕业后花了很多年让自己重新学习休息和放松。」
「回想起高考高考对我最大的伤害是,老师那个时候为了让我们不交朋友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一直向我们灌输:班级里没有朋友,只有竞争对手。让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去建立一种不竞争、不比较的纯粹关系,我现在对人际关系(尤其是同事之间)还是很敏感很紧张。」
现在又到了高考放榜的日子。自媒体都在不断搞流量和博眼球。那些高分者,那些低分者都成为了娱乐的主角。当然,还有更多被刺痛的失败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考可能都是 18 岁前最重要的、甚至唯一重要的事情。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甚至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等……
也正因为这种「重要性」,它在某些时候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心理创伤。
高考的失败,几乎成为对一个人最致命的否定,会困住一个人很多很多年;
即使对「胜利者」而言,心理创伤也同样存在。比起高考本身而言, 对孩子们伤害更大的可能是唯高考论背后的「耻辱教育」个体被分数和成绩深深的羞辱了。如果不是最好的,你就是失败者,你没有超越你自己,你就是loser。
  很多经历高考后的孩子会报复性消费,会染发,通宵游戏,旅行,高考选择一个远离家乡的大学,这些都是重新获得独立和自主的一种选择。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走出高考,把高考仅仅当做人生某个阶段的考试。绝大多数人都会走向自主,获得自己的效能和价值感,也会找到自己想要投身的事业和追求,找到属于人生皈依之所,获得生命的意义和幸福。

许春梅 发表于 2024-6-26 07:28:00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6-26 07:32 编辑

楼主请写一篇关于姜萍可能遭遇的心理创伤吧。如今红遍全国,而质疑又蜂起,这对于一个未成年少女来说,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压力。若姜萍无假,自然心安理得,不会有危险,以后还有机会再次展现数学实力。但若有假,必然得不偿失,一旦跌落,这个创伤会很大。

许春梅 发表于 2024-6-26 16:48:09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6-26 16:50 编辑

兄弟连
书友是不是被姜萍的事情入迷了?天天不上班吗?发表于 8 小时前



兄弟请息怒!如果愿意讲道理,欢迎评论。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你写过一个有意义的评论。不是叫骂就是发脾气。其实,你这种情况是不该来茶社的。讲道理是需要学习的。人读书就是要明理,不该被情绪烦恼所左右。姜萍的事,本不想多聊了,但看到你这种情况,我还得继续聊。我就是这习惯,与你们这类大多相反。

许春梅 发表于 2024-6-26 17:05:33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6-26 17:07 编辑

关心姜萍这事,除了质疑者带给我的震撼原因外,我个人也为姜萍担忧。所有的信息都倾向于告诉我,姜萍十有八九是受人引诱步入了歧途。像浏览器最初推荐赵斌质疑,我看了个摘要就退出,没进一步点击看全文。因为他只是凭经验和直觉,而无证据,而我们那会儿对于预赛规则毫无了解。若单论学历,最可质疑的其实是排在第26名的那位初中生。假使两人都无假,则初中生学习数学更厉害。

即使姜萍有假,我们都能包容她,责任主要在幕后推手。不谈是否可以避免不期望的结局?纸包不住火,该发生的还会发生。这事拖的越久,对她伤害越大。虚假的荣誉反而是一个包袱,时不时来折磨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聊高考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