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的狡诈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2-26 20:05 编辑去大超市购物,发现里面的商铺越来越狡诈。他们在标示价格方面颇下功夫。比如,简易包装(如鲜花束)的油麦菜,已经过秤并贴好条码,但是看不到价钱,而架子上都有很醒目的价格,但不易看清其重量。你一看还以为是每500克的价格,其实不然,那一包装只有450克。因此,给你的错觉是,其油麦菜比市场同行卖的较便宜。这肯定是故意的。
再一个例子就是面包铺。长桌上堆放着很多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面包,价格也是各不相同。硬纸板做的价格牌,也是有大有小。有些价格牌是悬挂在架子上的,而有些是直接放在桌子上挨着面包的。这个价格摆放位置也是精心选择的。若不仔细观看或询问,你很可能张冠李戴,误将高价面包当作低价面包放进购物车,到结账后看到账单,才明白过来中了商家的诡计了!
商家采用一些狡猾的方式来引导消费者做出不经意的错误购买,这确实是一些常见的商业手段。除了上述提到的例子,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商家狡诈方式,以及一些预防方法:
1、迷惑性包装和标价: 商家可能通过调整包装、标价和陈列位置来引导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购买印象。消费者可能会被迷惑,以为某商品更划算,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大包薯片或者捆绑多瓶的比单买反而贵几毛钱。
预防方法: 注意仔细阅读商品标签,特别是注意重量、数量等信息,最好计算单价。
2、隐形附加费用: 商家可能在购物过程中隐藏一些费用,例如服务费、包装费等,特别是在饭店,让消费者在结账时才发现。
预防方法: 在购物前仔细阅读商品价格说明,菜单提示,观察周围是否悬挂提示标识,注意是否有附加费用。如有疑问,事先询问店员。
3、折扣陷阱: 商家可能标明“打折”、“特价”等字样,实际上原价可能已经被提高,像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常常如此,折扣并非真正优惠。
预防方法: 对市场价有一定了解,谨慎对比价格。在购物前,可以事先了解商品的正常价格范围,比如去pdd搜索。
4、虚假促销: 商家可能宣传限时促销,实际上价格并未真正优惠,只是制造一种紧迫感。
预防方法: 不要被过于急迫的促销语言影响判断,理性对待促销信息,避免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5、模糊退换货政策: 商家可能故意使退换货政策变得复杂或模糊,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后难以享受合理的维权。
预防方法: 在购物前了解店铺的退换货政策,确保清楚自己的权益,不过京东Plus这一点做的还挺好的。 以前遇到过不同楼层定价不一样的 老话不是说么,
从南京到北京,
买的不如卖的精:lol 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不是均匀分布的。一般来说,越是挣钱多的地方,聪明就越多。因为聪明是商品,哪有钱就卖到哪儿。
超市总的利润率并不高。但是超市是刚需,而且连锁化的结果使得超市集团的体量巨大,所以就算利润率低但总利润也是很大的,所以聪明当然会去超市。而且,超市的经营人员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不仅比小门小户的专业化程度高,甚至比很多大而土的品牌和大商场的专业化程度还高。
其实,超市真正挣钱和坑人的是小百货。同样的签字笔,在超市买大几块钱,在拼多多只有几毛钱,利润率百分之几百甚至上千。 gongqi 发表于 2024-2-26 23:06
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不是均匀分布的。一般来说,越是挣钱多的地方,聪明就越多。因为聪明是商品,哪有钱就卖到 ...
好像这是一条规律。比如以前电脑市场装机,cpu,硬盘什么的其实利润不是很高,利润最高的是鼠标键盘这些不起眼的东西
agent124 发表于 2024-2-26 23:27
好像这是一条规律。比如以前电脑市场装机,cpu,硬盘什么的其实利润不是很高,利润最高的是鼠标键盘这些 ...
没错。你都注意的东西,商城尽量降价,吸引你去了,然后试图卖你不注意的东西给你。
以前中关村销售的最大秘诀是“转型”,这个相当于广义的转型。
买的没有卖的精 商家逐利 看看身边的实体店是不是很多都关门了! 往前三十年商店里的东西都是250克,500克,1000克......,现在超市里很多产品包装都改为有整有零,让你脑子转不过来,不方便比价,比如1.68千克,2.45千克,360克.....还有就像淘宝网,你看一套实木沙发图上标价才930,真是便宜,点开一看,930只是一个小杌子的价格.... 其实你只要注意看一下,货架上的商品挑后面的拿,就能避免很多超市的坑。不过已经很少去超市了,一律网购。 所以,我选择网购,能网购就网购。省时,最主要是价格相对更透明
實體店面 有空間收租金的壓力 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
現在很多網購的發貨倉庫 直接設在 港口 和 機場 或是高速鐵公路附近 省運費 殺價很大 殺到流血 无奸不商。。。。。。。。。。。。。 羊毛出在羊身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