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虫-消失的中药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2-16 11:23 编辑拙帖《摆脱猥琐男》中提到了多年以前旧城区公厕里的蛆蛆。本帖要谈的中药就是蛆。
就像演员有艺名一样,一些令人恶心的中药也有为避免或减少恶心而特意起的中药名,例如五灵脂其实是老鼠屎(有品种要求);金汁实为粪清。蛆蛆的中药名有五谷虫、谷虫和水仙子等。不过,在《本草纲目》、《本草从新》里仍用蛆和粪蛆作药名。《本草纲目》:“蛆,蝇之子也。凡物败臭则生之”。蛆,原来是卵生、为蝇的幼虫啊。
蛆蛆这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时珍曰:“蛆行趑趄(zī jū),故谓之蛆。或云沮洳(jǔ rù)则生,亦通”。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是:1.趑趄:a.行走困难;b.想前进又不敢前进。2.沮洳:低湿的地带。
《本草求真》卷六云:“消食积谷虫(专入肠胃)。味苦性寒。出于粪中,故仍取其入腹消积。俾其不伤正气也。其法漂净炙黄。为末调服”。又云:“皆取秽以入秽,遇骨与肉钻入之意”。通俗地说,蛆蛆用作药,取意是从粪中来再到粪中去,故能治肠胃之积食。现代中药书,将其归入“健脾消食”类,也有归入“杀虫”类的。
【加工炮制】拣净杂,簸净泥土,用文火炒至微黄色。
【性味归经】咸,寒。归脾、胃二经。
【功能】清热,消滞。
【主治】疳积腹胀,疳疮。
在《本草纲目》中,蛆蛆有四个药用品种,名称及其功用如下:
1.粪中蛆: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2.泥中蛆:治目赤,洗净晒研贴之。
3.马肉蛆:治针、箭入肉中,及取虫牙。
4.蛤蟆肉蛆:治小儿诸疳。
现在的中药房里已经不售五谷虫了。虽然在营养成份上,五谷虫属于高蛋白、高脂肪,可是与现代人的卫生习惯格格不入。这大概是其被淘汰的原因吧。据中药房老师傅说,这味药本为良药,治病效果非常的好。
南方天气炎热,池塘养鱼的就在池塘上方悬吊腐肉,生蛆后蛆虫落入水中喂鱼,就是最优质的蛋白饲料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2-16 11:30 编辑
有些肠胃病如食积腹胀久治不愈(西医可能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不妨用五谷虫组方试试。还有另一个办法,能治很多疑难病,可是比较危险,现在只有少数人谈论而不敢用,待有机会当另撰帖介绍。 中医里面很多入药的东西也不一定有道理,正如藏医里面,有一些要用活佛的大便。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2-16 13:28 编辑
crshen 发表于 2024-2-16 13:13
中医里面很多入药的东西也不一定有道理,正如藏医里面,有一些要用活佛的大便。 ...
中药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其道理仅属于中医医理或易经相关道理,再深一层就无人知道了。好比算命先生会推算,只能说出推算方法层面的道理,再往深处问就不知所以然了。中医治病也好,算命也好,好在可以看看结果,实践检验。
藏医我不懂。但是牛粪牛尿在印度被用来治病,历史很悠久。
中医中砒霜、罂粟、蛇毒都能治某些病,大粪治病也不稀奇,什么人中黄、鸡屎白、龙涎香、白丁香、五灵脂、猪零、明月砂......以毒攻毒吧
许春梅坛友似乎是学电路方面的,从一些老帖子可以看出来。 本帖最后由 david8866 于 2024-2-16 22:29 编辑
药名:五谷虫
别名:蛆(《集韵》),谷虫(《本草求真》),水仙子(《药材资料汇编》)。
药用部位: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动物形态:大头金蝇,成虫绿蓝色,头顶部黑色。头部宽,复眼大,深红色。角角褐色。胸腹部带有紫色光泽。幼虫成熟时黄白,前端尖细,后端截平,体表有由小棘形成的环,后气门略高出表面,较偏于上方,气门环不完全,后气门间距不大于后气门的横径;;前气门具有10-13个指状突起。
产地分布:生境分布:成蝇夏季发生最多,喜居户外,喜食甜品、瓜、果、新鲜粪便、腥臭物质。幼虫孳生在稀的人粪垃圾、腐败物质中,食粪及腐烂动物。以蛹越冬,主要在茅厕或粪坑附近土表下面。资源分布:全国均有分布。
-------------------------------------------------------------------
集市有卖的,,,论斤卖‘’‘。。。并没有消失...
现在广东的社康都给开的中成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