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论语》2.12:君子不器和玉不琢不成器矛盾吗?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
----------------------
这又是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但是前人的解释却空前一致:君子不是或不像器,而所谓“器”就是器具或器皿,古时候的器通常只有一种用途,不像现在有多用刀多用锅什么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要博不要专。
深究起来,君子不器还可以有深一层的意思。“器”是工具,而君子不是工具。
中国人骂人有一句话,叫“不成器”。这个说法来自《三字经》,说全了是“玉不琢,不成器”,最早来自《礼记》。“不成器”的意思反过来了,是说你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显然,“不器”和“不成器”是相矛盾的。讲“礼”的孔子怎么会和《礼记》矛盾呢?
其实,原因在于针对的对象不同。“不器”是针对君子说的,“不成器”是针对小人说的。孔子把人分成2种,上等人是君子,下等人是小人。君子不是工具,所以要博,所以要“不器”;小人是君子的工具,所以要专,所以要“成器”,也就是成为专家。
所以,下一次有那不开眼的说你“不成器”,不要理他,他是小人那一伙的。 讲解得入情入理又风趣横生,久积心头的疑惑顿然冰释。 之前有人发过的吧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4-1-28 10:44
之前有人发过的吧
是幻觉吧?还是平行宇宙?
这辈子,从小学写作文开始,不仅没有抄袭过别人,连观点都不屑与人同。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4-1-28 17:42 编辑
X_ping 发表于 2024-1-28 07:30
讲解得入情入理又风趣横生,久积心头的疑惑顿然冰释。
有些基本概念,一直纳闷为什么没人讲。比如“君子”和“小人”的本义是两个社会阶层,知道了这个,《论语》里的很多的东西一看就明白。
其实,一直纳闷的原因是忘了利益分析。
“君子”“小人”在春秋之时就有引申,秦始皇消灭了贵族也就消灭了本义的“君子”,所以后世更多用引申义。本义和引申义其实在古代就是有点糊涂的,因为先秦的君子是贵族,秦以后的君子则是官僚,而官僚又是皇帝他们家的奴才。所以这里面既有身份的错位也有身份的拒绝。
问题是,就算是清楚了这些,把它讲出来,在古代和现代都是得罪人的。古代是得罪了官僚,现代是得罪了各种自以为混得不错的人。
得罪人倒也不怕,如果有收入就可以。问题是把这些讲出来是基本没有收入的,或者收入远不抵得罪人的损失。
所以,用利益分析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少有人把这些讲清楚。
另外还有一个反例,就是曾经有人把这事儿讲清楚了,而且他讲得在学界也是比较公认的。他讲清楚了“君子”“小人”的阶级属性,而且讲清楚了“人”和“民”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具有讽刺意义和耐人寻味的是他讲清楚这些的时间点:文革期间。那是一个不怕得罪人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怕得罪人也没用的时代。而且,藏在批林批孔的大旗下,把孔子的B面讲清楚也毫无压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