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友谊
本帖最后由 wellspringli 于 2023-11-27 07:43 编辑某天突然想起读研的室友,兴冲冲地联系他,却只得到不冷不淡的有空再联系。并不确定他是在国外,还是有特殊情况。无疑带给我深深的失落。
在我心中他一直是那个最良善的人。我以为我们还是和当初一样,我以为他待在过去的那个状态和模式里。
实际上,物是人非,万物皆流,无物常在。
友谊在现代社会变得更难保持。如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青梅竹马,求学时相濡以沫,亲密无间,到了社会,就会被社会所洗礼。交易式的关系,操控式的友谊开始泛滥。
三观开始分道扬镳,精神追求开始各有不同,圈子文化会渲染每个参与的个体。阶层分化也铸就了铜墙铁壁,让交流无以穿越。
现代化带来的习得性孤独会让我们放弃童真的渴求和对友谊的期盼。看起来越来越独自自主,依靠金钱可以外包所有,而情感越来越隔绝。即使不隔绝也陷入了一种情感资本主义,追求交易价值和情感价值。
没有酒肉朋友,也没有心灵知己,在冷眼旁观和情感麻木里功利计算。
不晓得是不是坠入了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失去了爱的能力。
于是围绕自己的小家庭,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吐槽这个时代,在互联网喧嚣的孤独里指点江山,百无聊赖。
传统的亲情已近消逝,美好的友谊也不再,爱情只是消费符号,听起来挺惨。
于是和所谓的那些不正常的人群寻求健康和真实。还有那些尚未被异化的孩子们追求婴儿赤字之心。
消逝的友谊,暗含的意思是古代有友谊。
比较一下古代和现代,友谊的状态真有不同吗?
站在文化人类学的立场看,个体之间友谊其实是一种文化,和动物之间的亲近关系有同也有不同。
其实,我们可以把友谊定义为一种比较客气的亲近。刘关张那种流氓假仗义并不是友谊。
客气是一种不断进化的人类行为。客气在文化中的意义可能是维护适度的关系。
赤子之心其实很难得的,不少人其实小学就很世故。 个人感觉,如果两人三观,或者说价值观、立场比较接近,方有成为好朋友的可能。
否则,早晚会渐行渐远,毕竟现代社会要操心的事太多。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27 08:03
赤子之心其实很难得的,不少人其实小学就很世故。
人生下来都是赤子之心。然后开始学习。
小学就很世故,是早教的结果。
linfangsh 发表于 2023-11-27 08:11
个人感觉,如果两人三观,或者说价值观、立场比较接近,方有成为好朋友的可能。
否则,早晚会渐行渐远,毕 ...
除了三观之外,经济状态也要比较接近。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种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友谊是很少见的。两个人对共同思想的追求很强烈,才能压倒自尊的障碍。
如果没有自尊,那就不是好朋友了,而是大哥和小弟、主人和奴才。
生活没有期待、没有惊喜、没有目标,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浑浑噩噩 人类社会无新事,是非成败转心无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你也许觉得对方不应该有所改变
甚至觉得自己也不改初心
但是对方是否也如此想呢?
所以,朋友之间,要维持原来的情感纽带,是需要经常走动的,阻断时间久了,隔阂就自然产生了 有些同学其实留个联系方式只是为了日后相互利用,不管也无妨。
有些先前交心的,后来却疏远,就让人失落了。 还有些人人前人后两个样,明面上和和气气的,背后骂骂咧咧。 有些人畢業後 成家立業 陪小孩 經營家庭 可能沒時間和朋友相聚 我同學的女兒都高一 我還是" 一個人飽 全家飽" 圈子不同,人尽疏远,无可奈何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3-11-28 16:31 编辑
楼主的昔日室友是啥情况,我不了解,但是对其“有空再联系”表示理解。看过金满慈《禅修日记》,金对华人老太串门感到不高兴,对其无聊的晚年生活感到同情。这是因为她从禅修中体会到无限乐趣,而禅修需要独处,而不是与人聊天,只有对清净的向往。
我也有与金同样的想法,不太愿意和过去的同学多联系,因为如今和绝大多数同学已没什么共同语言,见面有隔世感,外地聚会也就免了。友谊逝去了,就让它逝去。过去的事没有什么是留得住的。回看过去,如同做了一场梦。 其实顺其自然就好,不要关心则乱。缘份的东西只能这样说,不要把缘份都耗尽了。 superax 发表于 2023-11-27 10:32
生活没有期待、没有惊喜、没有目标,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浑浑噩噩
留下尽是一些琐事、烦心事
於現代社會中友誼難以保持的現象,你的描述確實反映了一些現實情況。現代社會的變化、價值觀的分道揚鑣、利益的考量以及階層分化等因素都對友誼的形成和維持產生了影響。
然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傳統的親情、美好的友誼和真正的愛情已經完全消逝。雖然現代社會存在一些功利化和情感隔閡的現象,但仍然有許多人在努力維系真實而深厚的人際關系。
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我們可以通過主動選擇和努力來尋找和培養真摯的友誼。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聯系,共同追求興趣和價值觀,以及在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基礎上建立深厚的情感紐帶,都是可能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與不同人群的互動中獲得啟示和成長,包括與那些被認為“不正常”的人群交流,以及與孩子們保持聯系,以保持對真實和健康的追求。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保持對人性的信心,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仍然存在著真摯的情感和美好的人際關系。通過積極的行動和開放的心態,我們可以在現代社會中建立和維護有意義的友誼。 有很多人在为生活奔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