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养育孩子
现在的父母有多难,这恐怕是三四十年前的父母很难想象的。除了提前找到一个资源匹配,基因、长相良好的对象(其实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真正把孩子养大成人后领悟到影响最大的因子)
接下来到备孕,怀孕期间的情绪,营养和各种检查,然后到生产,哺乳期,到站立,说话,玩耍,睡眠,社交,身高体重等等。这个还好。科技比较发达了,绝大多数问题和困难都能得到应对。
到了孩子两岁,孩子要学什么,怎么学就开始成为一个议题。要不要早教,如何早教?
到幼儿园,手工,各种特产,各种活动,全家齐上阵。
然后是幼小衔接的问题,要不要提前学拼音,学英文的问题,社交的问题。
小学六年,从开始的拼音,数数,计算,到后面的作文,更多的计算,英语,还有奥数,然后小升初要不要进重点。
到了初中,你会发现班上有同学已经开始学高中的数学,考试随便满分,英文已经达到过去的六级水平。
要命的是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听话好管了,会经常呈现出焦虑,抑郁,麻木,拖延,对抗以及各种失控。沉迷网络和游戏几乎很常见。
多数父母这个阶段会感受到无数次的无能和愤怒。焦虑成为了常态。夫妻关系也要遭遇最大的挑战。相互看不惯,觉得都是对方的错,要么基因,要么养育方式的问题。
好不容易上了高中,接下来就是中国人最在乎的考试,高考。这三年要陪读,要做后勤,要做心理安抚,要规划未来。孩子还说不定就放弃和躺平了。每个班总有几个需要服药,甚至住院治疗的。
好不容易熬过三年,进了大学。学费还是小事情,要命的是原来以为解放了。才发现居然有部分孩子不想去读书了,直接休学回家啃老。接近二十年的付出直接清零。
当然,这个情况不普遍,但是也有百分之几。
熬过大学四年,发现找不到工作。要么考公,要么考研,接下来又是漫长的折磨。这个时候,很多孩子会疏远父母,父母能做的越来越少了。如果前期累计的亲子冲突过多又没有处理,亲子会到达最糟糕的阶段。
工作终于是稳定下来了,孩子要不要招对象,赶进去相亲吧。
父母似乎永远要做那么做不完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说,父母要早点放手,让孩子独立。其实那个父母不想呢?
只是狂奔的羊群裹挟着每个个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和自己孩子差不多的人居然遥遥领先,父母无法接受这种失败。这是双重的失败,孩子的失败和自己教养的失败。
我们到底该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
理解和接纳自己,也理解和接纳孩子。自己如果是天生的学渣,不要寄希望基因突变和勤奋就可以改变一切。努力并不一定能成功。找对合适的努力方向更重要。
传统的繁衍和家族繁荣已经不再成为时代的主题了。被过去三四十年成功的幻觉绑架的父母如果不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时代的红利与运气的偶然,就是加倍折磨孩子,避免阶层的下坠。
当然,这个喧嚣和充斥着成功与消费主义的时代,大国策略会错过很多重要的细节,个体注定要承受时代之殇。作为个体的父母需要搞清楚,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遥遥领先?光宗耀祖?家庭和睦?还是我们的孩子能找到自我,过上他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到他自己的生命意义,而我们只是支持者和见证者。
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支持者和见证者?
我们需要在我们身上去克服这个时代,也需要去告别或修复来自历史和家族的创伤,找到我们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生而为人,短暂脆弱,可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样子,在坚硬的现实里雕刻出自己,虽然我们注定会灰飞烟灭。可是那些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感受和经历会是人生碎片的光。那些共鸣和懂得会让我们拥有相通的宇宙。
楼主似乎在长沙,长沙我没去过。但南京的一些好高中,基本上一个班里九成以上就在小学学过了高等数学,对于某些偏远省份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那边能考上大学的都不一定多。
至于教育局,似乎是明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家长买不买账,我不知道。 现在有了家长群,孩子在学校里出了事,家长也闹腾,小学老师也受苦。 一句话归纳楼主的要点:孩子如何在将来出人头地或争得一个好饭碗,是家长的烦恼。
活着何必一定要出人头地呢?以现在的条件,很难饿死人。如果甘于平庸,就没有那些烦恼了。 这样的时代,养育孩子的确不容易,尤其是内卷不可避免。
不容易,不等于没有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一个手机很难吧?你自己做肯定很难,但如果你把做手机这事儿交给小米或华为或苹果,还难吗?
之所以家长不把教育孩子这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是因为儿童教育专业的人太不专业。现在的家长很多都是大学毕业,但是现在职业教师的教育方法都还停留在中学(比如夸美纽斯和蒙台梭利)或小学(比如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阶段,中学生或小学生怎么可能让大学生觉得他更专业呢?
所以,目前教育的问题是职业教师和教育机构太不专业,或着说专业水平太低。
楼主说的要不要早教、学前要不要学英语、小学要不要学奥数要不要上兴趣班等等,都是专业的儿童教育问题。可惜,现在市面上的那些机构和职业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太不专业。比如,为了挣钱,他们劝你都要学,但却没有专业的理由。
其实,要专业地回答这些问题,除了要按照OO和GAP的思路针对每一个孩子设计其智力和专业发展路径外,必要用专门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
比如,要不要早教?首先,可以不要早教,因为全世界95%以上中国80%以上的孩子都没有早教。其次,早教针对的是2-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孩子的智力发展根据发展心理学出于PO阶段,提升PO阶段的水平对于提升后面的CO阶段有很大好处,所以正确的早教很有好处(市场上那些机构并不一定正确,甭管多大牌)。最后,因为市场上那些早教机构不够专业,包括蒙氏幼儿园,所以如果你找不到正确的早教,还不如对孩子放养或交给普通保姆。
比如,学前要不要学英语?学英语和学拼音有没有冲突?这方面其实教育心理学早就解决了,只不过没几个英语老师知道而已。教育学实验和统计在十几年前就证明,双语不仅对孩子的普通语言能力和双语中的每一个语言的语言能力有好处,而且对语言之外其它MI智力有好处。这个从心理学上也很好理解,因为双语对提升孩子的Assimilation、Accommodation、Equilibration都很有帮助。但这些,你去问问职业英语教师,1万个里不一定有一个懂,虽然他们可能都知道AAE的字面意思。不懂意味着,他们的英语教学里也不会利用AAE来加快学习减少孩子的负担。
比如奥数和兴趣班的问题。为了发展孩子的智力,我们需要工具。9岁以前的最佳工具是国际象棋,9-12岁国际象棋略好于奥数,12岁以后奥数是最佳工具。为什么是奥数而不是普通数学呢?因为普通数学大部分是死记硬背,对发展智力的帮助和奥数没法相比。
总起来,教育是一个专业。但问题是你找不到足够专业的教育者。如果你能找到,孩子就能像我们家宝宝那样,轻轻松松玩着就得了一大堆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的奖杯奖牌证书,既可以享受快乐童年,也不会失去将来内卷的先机。只要你能找到足够专业的教育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