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10 17:32:44

11月10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于右任先生,名伯循,字右任,后以字行。1879年4月11日(清光绪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府三原县东关河道巷,1964年11月10日仙逝于台湾台北市,终年86岁。

于右任先生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志士、辛亥革命元老、书法大师和著名诗人,他一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于右任出身贫寒,三岁时生母赵太夫人病故,伯母房太夫人受托育孤,抚右任如亲生,嗣随伯母寄居房氏外家者九年;七岁时入村中马王庙私塾,受教于第五先生门下者四年;十一岁时,随伯母到三原东关三叔祖于重臣家居,在其关怀下入毛班香私塾就读,伯母每夜督课三更。是年,他父亲偕继母刘太夫人由蜀返三原,对他学业亦督促甚严。夜间经常父子一灯,互为背诵,不熟虽夜深仍伴读不寝,一时传为佳话。他自言当时略识学术门径,得益于庭训为多。翌年,父亲与继母返蜀后,右任与伯母生活益发拮据,他虽只有十二岁,却颇有志气,说服伯母同意自己去邻居炮坊,或打炮眼或装药线,制做鞭炮,每盘可得制钱一文,每天利用饭前课后时间可挣三四文,以贴补家用或添购纸笔。一日炮坊失火,掌柜全家葬身火海,他经济来源突绝,生活益艰,甚至吃盐亦无钱购买。幸得此时毛班香先生让他参加三原学古书院考课,各学堂尖子学生一起考试,评出优异者,给以奖励。右任学功深厚,首次即得两钱奖银,每钱兑制钱110文。此后他多次参加此类考试,经济始行好转。

1895年,赵芝珊(维熙)督学陕西,学政衙门设在三原。于右任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三原县学,成为秀才。他在《我的青年时期》一文中说:“毛先生谓我学已小成,应出从名师,以资深造。所以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我都曾经住过。时读书稍多,诗赋经解均略能对付。而所作八股文,则与当时的风气不同;以书礼、史记、张子正蒙等书为本,只重说理,不尚词藻,见者多疑其抄写明文,因此各书院会课,不是背榜,就是倒数第二,居恒郁郁不乐。及叶伯皋先生尔凯入关督学,我始得露头角。”

1898年,于右任又以岁试第一名补廪膳生。叶尔凯到三原走马上任,观风全省,出了几十道试题,各门学问,无不具备,缴卷以一月为期。夜间无火,于右任呵冻挥笔,叶学使看了他的答卷特别激赏,誉为“西北奇才”,并将自己仅有的一部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借给他看,勉励其留心国际情势。是年,于右任还相继师事朱佛光、贺瑞麟、刘古愚诸先生,获益良多,思想渐渐解放。

1899年,年仅二十一岁的于右任被继任学使沈淇泉委为三原粥厂(舍饭场)厂长,负责赈济灾民工作年余。此乃于右任步入社会之始。朝廷的腐败,官吏贪赃枉法,灾民啼饥号寒,深深刺激着于右任的心,使他对社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到第二年春,粥厂工作结束,沈淇泉推荐于右任入西安陕西中学堂就读。就在这一年,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越来越厉害。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狼狈出逃,于同年10月26日抵达西安。陕西中学堂被改为行宫,令堂中师生出城跪迎圣驾。于右任曾说:“在路旁跪了一个多钟头。我于愧愤之余,忽发奇想,欲上书陕西巡抚岑云阶,请其手刃西后,重行新政。书未发,为同学王麟生先生(炳灵)所见,劝我不要白送性命,始止。”事虽未成,却可以看出他满腔的爱国激情。

1902年,于右任受聘于兴平执塾,著名的《杂感》等诗即为是年所作。1903年陕西乡试中,于右任又以优异成绩中举(第十名)。这时,商州知州杨吟海聘于右任为商州中学堂监督(校长),以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担此大任,实属鲜见。

于右任的爱国思想日益显露,为了表明自己的反清意志,他请摄影师董眼为自己拍了一张“散发照”,并自撰对联请学友胡德舆挥毫题联:“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其时,更有友人姚伯麟、孟益民二人集于右任诗作四十余首,请于右任过目,由右任同窗牛引之题签为《半哭半笑楼诗草》刊行,这是于右任首次诗集印本,他在诗中大呼:“太平思想何由见?革命才能不自囚!”。

于右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动,深遭清吏所忌,三原知县德锐密报于陕甘总督升允,指其为革命党。升允以“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上奏朝廷。1904年春,批捕密旨已下,因驿站和电报都发生故障,明文未到。时值礼部春闱于开封,于右任赴之应试,幸得李雨田慨助,遣信差奔告,才得潜逃至武汉,乘轮东去上海。途经南京时于右任拜祭明孝陵,赋诗日:“虎口余生亦自矜,天留铁汉卜将兴。短衣散发三千里,亡命南来哭孝陵。”可见其反清复兴民族宏愿之坚。

于右任在上海广泛接触社会,设法博览群书,尤其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使他的爱国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首先结识的革命党人是汪允中、张化臣、雷祝三,并由雷引见得识颇具民族正义感的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在其亲切关怀下易名刘学裕入其创办的震旦学院学习。未久,于右任又与友人共赴维艰,创办了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当时上海《苏报》被封,舆论界抑郁沉闷。要救国拯亡,必须制造革命舆论,动员民众,为此,于右任决定筹办《神州日报》。为考察报务,并与中国同盟会取得联系,他于1906年4月同邵力子赴日本东京。在革命党人康心孚、井勿幕支持下,他们在留日侨胞和留学生中大力宣传办报的意义,受到侨胞和留学生的欢迎和支持。他还被推为豫晋秦陇留日同乡会会长。同年11月13日由康心孚引见面见孙中山先生,两人一见如故,相谈极深,于右任遂写入会誓约,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

1907年4月2日《神州日报》在上海创刊,于右任自任社长。报纸发刊不用清帝年号代以干支,宣传革命,痛陈时弊,公开表明与清王朝势不两立。继《神州日报》之后,他又相继创办了名噪一时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先后历时八年,为反帝反封建做出了重大贡献。辛亥起义后,孙中山归国,首访民立报社,题赠“戮力同心”四字,以表彰于右任和民立报社。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于右任根据孙中山的意见出任交通部次长,主持部务。期间,他极力推行沪宁铁路行驶夜车和邮政、航运的改革,百废初举,政绩卓著。

袁世凯窃国后,于右任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二次革命”,支持陕西民党人士驱逐了袁氏爪牙陕西督军陆建章;后来受孙中山之命应邀回陕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总部设在三原),领导陕西革命力量,沉重打击了继任陕督陈树藩,有力地支持了南方革命运动。之后,形势不断恶化,处境艰险,但他不惧威逼,不为名诱,辗转各地,率众苦撑四年多,发展壮大了西北革命力量,使陕西成为响应护法运动的重要地区。

于右任坚决拥护和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2年,他和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上海大学,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共事的范例,为民主革命培养了不少人才。1924年初,他襄助孙中山筹备召开国民党一大和其改组工作,1月10 日,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国民党与社会党》一文,宣传国共合作,提出了“合则两益,离则两损”的著名论断。

1925年初,孙中山病危,入协和医院手术。孙中山为应付时局,委于右任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于右任参与起草了《总理遗嘱》。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于参与襄办丧事和主持国民党党务。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任于右任为委员。12月31日,北京段祺瑞改组国务院,任于右任为“内政总长”,于表示“绝对不就”。

1926年,段执政制造“三一八”惨案,于仗义执言,为死难烈士书挽联曰“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并筹措经费,安葬死难烈士和治疗受伤同志。4月23日,奉军入京后,悬赏搜捕国共两党革命人士,于在其列。在北方革命处于低潮之时,李大钊与于右任计议,委托于右任秘密出京,绕道赴苏联考察学习并敦促冯玉祥归国,重整军事。于右任冒险登程,不辞劳苦,到苏联后,受到苏联政府的热烈欢迎,斯大林会见他时表示同情中国人民,支持中国国民革命。于右任与冯玉祥共商大计后,先期归国,9月17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与支持下,于右任与冯玉祥在五原誓师,于右任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身份授旗并监誓,勉励全军将士努力为国民革命而奋斗。之后,于率军先行,由甘入陕,会同陕西革命军民共同奋斗,很快击溃了刘镇华的镇嵩军,解了西安之围。

西安围解后不久,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支持下,于右任就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努力恢复整顿陕西政治军事,地方各业开始复苏。主陕军政期间,他放手起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支持民众革命运动,三秦大地一时出现了革命的大好形势,有力地支持策应了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之初,于右任率先签名拥护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八一宣言”,反对“不抵抗主义”,主张两党合作,共同抗击外敌。他对汪精卫的投降活动,口诛笔伐,极力反对。他应周恩来、朱德之请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不久,又为该报题词赞誉共产党“热诚爱国”。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他通过屈武与周恩来保持着密切联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他曾设宴款待,公开支持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和平建国。

1949年春,国共两党在北平和谈,于右任积极促进,听到当局拟派自己赴平参加和谈的消息时,高兴得彻夜未眠。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北上。国共两党的和谈也因为蒋介石从中作梗,终告破裂,于右任心情沉郁,同年11月被胁迫去了台湾。

在台时期,于右任的爱国思想并不只是停留在对亲人和故乡的怀念,而是上升到急切盼望祖国河山早日重归统一。1958年,他在补经颐渊、陈树人、何香凝合作的《岁寒三友图遗字》一诗中这样写道:“破碎河山容再造,凋零师友记同游。中山陵树年年老,扫墓于郎已白头。”此诗一经发表,盛传海内外,《人民日报》于是年转载并加按语,何香凝、林伯渠、朱蕴山等都有和诗。1962年1月,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旁注:山要最高者,树要大者。)同月的日记中,多次出现“山要最高者”,使他“可以时时望大陆”。不久,他又写下了广为传诵的无题悲歌:

(天明作此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三十功名风两袖,一生珍藏纸几张。”这是台湾报刊在于右任逝世后的报导中,赞誉于右任先生高风亮节、清廉洁贫的诗句。原来,于右任生前有一个铁箱,放置私用物品,他曾对亲友表示,等自己逝世后才能开启,因此铁箱中放置何物,从无人知晓。1964年11月10日中午,于呈弥留状态时,台湾当局“监察院”副院长李嗣璁,监委刘延涛、王文光、陈肇英及于之长子望德等人,为寻找于右任的预嘱,会同打开这个铁箱,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于先生生前一些日记之类的记述,不仅没有珍贵珠宝,甚至连张股票、证券也没有。令人感慨难过的是仅有几张借帐单,其中有三公子中令是年上半年出国留学时向人借款的帐单;有平时经济拮据,零碎挪借跟随他四十多年的老副官宋子才的三万多元台币。这一切使在场的人无不哽咽不止,泪水盈眶。事实正是这样,于右任在台时期常常为生计苦苦发愁,以致病了无钱住院,甚至连换几颗牙的钱也没有。他在日记中就多次记述:“开支甚大,如何能继?”“春节将近,用费太大,将如之何?”“我的家中景况大不好,在这本子上难写。我个人的情形亦不大好。”在他逝世之后,宋子才沉痛泣曰:“他老人家的病硬是因为无钱才给耽误了啊!”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10 17:34:05

张同星(1933~1983),泰兴张桥乡人。1954年泰兴中学毕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分配至沈阳重型机械厂工作,1959年调二机部所属404厂,先后担任组长、车间主任、分厂总工程师、分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同星工作于国家核工业科研第一线20余年,参与解决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为发展中国核工业作出重大贡献。1961年,土法上马制成真空机组,进行真空熔化浇铸模拟实验,取得数百个原始数据,为实际操作打下良好基础。而后把瑞士产熔炼合金钢的真空电炉改造成中国第一台核部件铸造专用炉,并制定工艺线路,转入正常生产。1964年,同星参与试制第一颗原子弹,攻克了铀部件铸造的气缩孔难关,创造了中国核金属铸造的独特工艺。“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星被造反派斥为“保皇派”、“黑标兵”,多次被拉去戴高帽子游街,游街结束,摘下高帽子即去上班。1975年参与完成了热核材料部件的试制任务,使国家核工业又登新台阶。同星发明的“铀的特殊制造技术”、“钚的特殊制造技术”均获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个人多次被分厂、总厂、甘肃省和核工业部评为标兵、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同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聂荣臻亲笔题词:“向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张同星同志学习”。张爱萍亲笔题词:“向长期在艰苦条件下,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坚持战斗的张同星同志致敬!”1983年11月10日,同星因患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0岁,按其遗嘱,骨灰撒于西北戈壁滩上。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10 17:34:42

杨秀峰 (1897-1983),原名碧峰,字秀林,河北迁安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在平津文化教育界开展抗日民族统战活动。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山建立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时被选为边区政府主席。1949年后先后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教育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1983年11月10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10 17:39:15

程广文(1911-1988),又名耀依,别名胡阳,崇阳县东流人。1928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历任炮连班长、团宣传队队长、保卫局侦查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总部军法处副处长、晋冀豫军区党委委员、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等职。1945年,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抚顺本溪保安司令部党委书记兼市委书记,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50年,先后任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1956年,授予大校军衔。1963年8月,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65年,晋升为军级。1988年11月10日(农历十月初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10 17:40:37

杨明山同志是河南省光山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总政直属工作部处长、师参谋长、豫北军分区副政委、平原军区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二炮干部部部长、北京军区干部部处长等职,曾参加了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刘传铺、天水堡、近居店等战斗。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明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11月10日在保定逝世,享年90岁。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10 17:41:38

项南(1918年1月-1997年11月10日),原名项德崇,福建省连城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随父亲项与年从事闽浙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开辟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为抗日救国,几经辗转,于1941年春,到达盐城新四军军部。1941年9月18日,出任建阳县政府首任财经科科长,为创建抗日新政权,开展敌后根据地的财政建设,打破日伪经济封锁作出重大贡献。1942年2月,先后任阜东县县委秘书、县委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盐阜五分区、十一分区财经处处长。1949年2月,赴皖中开辟新区。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安徽省青年团书记、华东局青年团书记、团中央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党的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7年11月10日,项南病逝于北京,享年79周岁。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10 17:42:49

吕剑人(1908—2002)又名吕蔚,化名吕康若。陕西乾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任共青团陕西省委交通主任,华县县委书记,临时团省委委员。1930年后到国民党军第十七路军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4月在甘肃参与领导了两当兵变,兵变失败后被捕入狱,关押于陕西第一监狱。1936年获释后被中共组织派往乾县从事地下工作。后到陕北苏区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西府地委书记,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42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关中地委宣传部长,陕西省工委统战部长,西府工委、彬县地委书记兼西府总队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宝鸡地委书记,中共新疆分局常委兼统战部长,中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新疆自治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政协陕西省第四、五届主席。
因病于2002年11月10日在西安逝世,终年94岁。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11-11 10:11:10

许钦文的死亡日期居然有三种说法,这个帖子还是作废吧。

暂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月10日逝世的知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