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靳以(1909-1959),作家。天津人。本姓章,名方叙,又名章依(见1931《小说月报》),字正侯,笔名有靳以(三十年代起用)、方序(见1942永安《现代文艺》)、陈涓(见《小说月报》)、苏麟(1943年南平国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人世百图》署名。1948年文化生活版署靳以)等。193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抗战期间任重庆复旦大学教授,兼任《国民公报》副刊《文群》编辑。1940年在永安与黎烈文编《现代文艺》。又任教于福建师专。1944年回重庆复旦大学,胜利后随校迁回上海,任国文系主任,与叶圣陶等合编《中国作家》。1933年起,先后与郑振铎合编《文学季刊》,与巴金合编《文季月刊》。1959年7月,一直“跟着党跑”的靳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沪江大学教务长、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收获》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和上海分会副主席。是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逝世 1959年11月7日凌晨,靳以因心脏病第三次复发而在上海离开人世,终年50岁,离开了他一生热爱而倾心的文学事业。 张金保,女,原名张巧云,又名张毅,化名余冬生,祖籍鄂州市葛店张铁村,农历7月初7出生于安徽芜湖一个船工家庭。年幼时期的张金保生活在芜湖。1921年2月,因生活所迫,离开芜湖到汉口谋生,经亲友介绍进汉口裕华纱厂当学徒,后到武昌第一纱厂当熟练工,因不满于工头打骂并与其说理,遭到工头的报复,被迫到日商泰安纱厂做工。由于她技术熟练又不缺勤,当上了工头。她当上工头后,更加热情地替工人们办事,为工人们说话,因而在工人中有很高的威信。1926年春,经进步工人介绍,加入厂秘密工会,同年8月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按照党的指示,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6年8月22日,北伐军先头部队叶挺独立团占领岳州,直逼咸宁汀泗桥。张金保根据党支部的决定,发动工人四处宣传,制造革命舆论。北伐军攻克汉口的当天,泰安纱厂工会正式成立,张金保当选为工会干事。工人们见张金保敢说敢为,大家又一致选她为女工纠察队长和裁判委员、厂工会女工部部长。此后,张金保整天与厂里的党员在一起,带领工人搞募捐,组织宣传演出,慰问北伐军,创办工人夜校,组织劳动童子团,中下层女青年剪发放足,一心扑在工会工作上。
1927年1月1日,张金保作为泰安纱厂工会代表出席了湖北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厂后,被当选为厂工会常委兼女工部长。3月8日,汉口特别市召开“三·八”妇女节庆祝大会,张金保应邀上了主席台,并受省总工会委员长向忠发的委托,在大会上代表省总工会发表了讲话,受到与会妇女们一致赞扬。当天晚上,一位国际妇女会的代表,送给她一面大红绸旗。4月27日,张金保我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结束时,张金保作为执行主席主持了大会了闭幕式。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血花世界(现为民众乐园)召开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张金保作为武汉纺织工会的代表出席大会。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武汉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大规模地封闭工会和农会,大批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及革命份子,各级党的机关和革命团体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中共乔口区委安排张金保回泰安纱厂隐蔽。此时已停业的工人有两个月没有领到遣散费,当张金保获知泰安纱厂停业时将全部遣散费交给武汉政府处交部的情况后,同厂里的党员商定,发动全厂工人将外交部包围了两天,经过激烈的斗争,外交部才答应如数发给工人的遣散费。不久,张金保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到中共湖北省委秘密机关驻地武昌后城街32号,以“太太”的身份作为掩护,秘密开展地下活动。一天,张金保到法租等地执行任务回来时,发现省委机关附近有一个工贼。她赶紧关上大门,跑到楼上向机关负责人报告了这一情况,大家连忙掩护带有重要文件的机关负责人老黄冲出了包围张金保和其他6位同志却遭逮捕。1927年冬,经过党组织千方百计营救,张金保等人秘密越狱,逃出了虎口。
1927年底,中共湖北省委组织的年关暴动由于叛徒告密失败,省委机关遭到破坏,主要领导人惨遭杀害。1928年春节后,中共湖北省委重建,张金保分管妇委和工会工作。后因省委秘书长宋岳林叛变,省委领导人遭敌逮捕。张金保不得不回芜湖暂避,一个多月后,张金保变卖了娘家仅有的家产,带着100多元钱返回武汉,将钱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
1928年到1929年间,张金保在武汉以办袜厂为职业作掩护,秘密串联地下党员,建立联络站,在武汉地区先后串连地下党员四五百人。与此同时又孤身一人,历尽艰辛,先后到上海、湖北洪湖等地寻找党组织,为建立中共湖北省委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30年3月,党中央派“五大”候补中央委员李震瀛和吴芳两同志来武汉,重建了中共湖北省委。张金保参加了省委工作,担任省总工会的常委。8月,党中央书记向忠发到武汉,向张金保告知: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当时因她改名叫余冬生,没有找到她,但到会全体代表还是承认她也为六届中央委员。
1930年9月,张金保参加了全总党团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全总执行委员。不久,调到全部民任女工部部长。9月24日,党在上海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张金保出席了这次会议。1931年1月7日,张金保在上海参加了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强行通过了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王明等人事先写好的《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案》。张金保因不赞成王明等人把持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被开除党籍。1933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张金保被敌逮捕,先后关押在上海、南京等,“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1937年10月,张金保被释放出狱,她坐了4年零9个月的牢,始终没有忘记党,处处以共产党的姿态,带领监狱里的难友同敌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表现了她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信念。
1939年1月,张金保经党组织同意,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经过长途跋涉,1940年3月中旬到达平顺县。1941年至1943年8月,她先后在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办的织布厂、布鞋厂、毛巾厂工作。
1943年9月,张金保接到党中央的通知去延安。12月中旬到达延安后,被安排到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8月24日,党中央批准恢复了张金保的党籍。嗣后,毛主席、彭真同志接见了她。毛主席听完张金保的汇报后和蔼可亲地说:“好啊!在我们的队伍里,还有你这么一个老工人同志。怎么王明打你,没有把你打跑呢?”张金保笑着回答说:“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不打自己飞。我往哪里走?我是无产阶级,我只能跟共产党走”!她这几句朴实的话,深刻地表达了一个无产阶级占士对党的无限信赖和依恋。1945年4月20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张金保恢复了中央委员会的职务。4月23日至6月11日,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张金保光荣地出席了这次会议。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内战。张金保根据党组织的决定,于10月到大连,任旅大地委群众工会委员会副书记。1948年8月,张金保出席了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不久,又出席了东北职工代表大会,当选为女工部副部长。1949年2月,张金保奉命回到北京,参加了欢迎各民主党派人士会议。3月24日,张金保又出席了全国妇联成立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会后,张金保随军南下回到武汉,任武汉市工会筹备会筹备委副主任。一个月以后,武汉市总工会成立,任副主任。后又担任中南总工会副主席、中南纺织工会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区监察委员会委员。张金保在武汉工作期间,深入工厂了解情况,帮助工人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改善劳动条件,惩办暗藏的特务份子,做了很多有益于工人的工作。
1949年8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京召开,张金保出席了这次大会。10月1日,张金保随同毛主席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以及政协代表一齐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建国后,张金保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张金保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党勤奋工作;在十年动乱期间,张金保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在身患重病期间,仍关注着四化建设和工会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84年11月7日,张金保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周仁山
1936年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
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西北工委民族研究室研究员、
三边专署副科长、
中共内蒙古鄂托克旗工委书记、
中共伊克昭盟盟委副书记兼伊盟支队政委。
建国后
历任中共青海省委民族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省委副书记,青海省第二届政协副主席,
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委书记、代理第一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自治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常务书记、第二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顾问。
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4年11月7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周希汉,1913年8月27日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周父36岁再婚,40岁生下周希汉。周希汉是三代单传,他的出生,让周家人兴奋不已,还请来了算命先生为其看相,算命先生说他有王侯之相,周父极为高兴。
为了培养周希汉出人头地,周父将他送去私塾念书,周希汉天生聪慧,读了三年私塾后,能写一手好字。13岁时,他执意要参加红军,周父不同意,于是心生一计用婚姻来拴住儿子。没想到结婚那天,周希汉丢下新婚,硬是逃跑出去。
周希汉先是参加黄麻起义,然后加入了红军队伍。在红军队伍中,他体型瘦小,但性格上却很傲气,从不服输,深受徐帅的器重。周希汉凭借着出色的能力,从通讯员晋升到排长,再到连政治指导员。但周希汉有个特点,打仗从来不看地图,为此徐帅还教他如何看地图,可周希汉一打仗又忘记了。
百团大战打响时,周希汉被任命为左翼纵队司令,但此时他咳嗽不止,流眼泪、打喷嚏、浑身乏力,原本就瘦的身体更瘦了,眼窝都陷进去了,可他并不在乎,一人带领部队作战,并出色地完成了上方指派的任务。
此战结束,他出色的战功受到邓老总的关注,他觉得周希汉这小伙子很会打仗,但又太傲气,为了杀杀他的傲气,延迟点将。直到淮海战役后,周希汉直接跳过师长晋升13军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据统计,周希汉共击毙俘虏国民党将级军官64人,其中俘虏7名中将,击毙了国民党熊绶春和石建中2位中将。一时间,他被百姓称之为“战神”。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担任海军参谋长;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金忠藩同志1917年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三板桥乡,1930年在本乡苏维埃的列宁小学读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月参加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通信员、红六军团政治宣传员、宣传队长、指导员、团俱乐部主任等职;1934年随红六军团长征。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营教导员、抗大学员、359旅718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参加了著明的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中后期任359旅南下一支队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南下五支队副团长、一野二纵六师17团团长、六师副师长、师长;1949年随王震进军新疆。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二军六师师长兼焉芨分区司令、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文革时期从1969年起受冲击冠为“贺龙份子”下放劳动至1972年。
1972年重新工作后安排担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恢复为政治部主任;后升任为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7年离修回新疆定居;1989年11月7日在北京解放军301总医院病逝,享年72岁。 杜建时(1906年-1989年11月7日),字际平,直隶武清(今天津武清)人,家住京杭大运河边,其曾祖父做过四川省仪陇县县令,其父早逝,靠叔叔抚养长大。叔叔毕业于北洋陆军学堂,曾任北洋军第五混成旅旅长。
杜建时自幼聪慧,受到良好的家庭教养,深得曾祖母宠爱。曾祖母知书达礼。建时四岁,曾祖母就教他背诵古诗,五、六岁时能背诵百余首。曾祖母常领他到运河边淘米、洗菜、辨认各种船只,讲运河两岸的传说故事,为建时后来养成勤学、俭朴、爱国的高尚品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杜建时七岁进入武清县杨村模范小学(现杨村四小)读书,受业于德高望重的陈仙樵老先生,一直是学子中的佼佼者。十三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他喜欢读杜甫、杜牧的诗,追求雄健高远的气质。十七岁考入北京大学政法预科班,本想将来从事法律研究,但他目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中国军官贪生怕死、士兵无斗志的状况,两年预科期满后,便毅然离开北大,考入东北讲武堂北京分校。这年他十九岁。后随学校迁到沈阳,任东北军炮兵团连长、黑河炮兵营营长。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京津地区战败,退回东北途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其子张学良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职。此时,南京蒋介石政府派人劝张学良“易帜”。张学良犹豫不决,东北军中保守势力占上风,拥戴“易帜”的力量势单力孤,杜建时等一批中下级军官极力支持张学良易帜,方压倒保守势力,促使张学良下决心,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内部保守势力的反对,于当年12月29日,发出易帜通电,宣布从即日起,东三省“遵守-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使中国达到了形式上的统一。后来,蒋介石便以拥护易帜与否,作为收罗东北官兵的尺度,杜建时因此取得了进身国民政府的阶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讲武堂被迫解散,杜建时回家赋闲一段时间。不久蒋介石在南京创办陆军大学,面向全国招生。杜建时赴南京应试,当时的考生多是黄埔军校及其他各类军校学生,杜建时考取第一名,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三年学满后,蒋介石提议在毕业生中选拔几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去美国军事院校留学,并由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再次主持考试。杜建时又考个第一名,深得蒋介石和教育长杨杰将军的赏识,蒋介石亲自找杜建时谈话,勉励他要勤奋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正值而立之年的杜建时,怀着精忠报国之心,在美国雷文沃滋军事学院刻苦攻读炮兵军事学科,一年半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杜建时给蒋委员长写信,要求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蒋介石回信指示,中国军人多数不懂得国际关系学,你要在美国继续深造。杜建时便又考取加州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班。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在紧张的学习期间,他抽空给家里写信,了解家乡人的生活情况,给母校——杨村模范小学的师生写信,慰藉恩师陈仙樵校长要保重身体,保持晚节,不要为日伪政府做事。鼓励同学们要发奋读书,为强国、为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献身。
1939年,杜建时回国,时年33岁。蒋介石委任他为中央军校江西分校主任,蒋任校长。因战争需要,蒋介石又任命他为第九战区高级参谋,薛岳任司令长官。杜建时帮助薛岳在长沙指挥三次大的战役,均把日军击退。不久,蒋介石又委任杜建时为南京陆军大学教务长,并指派他效仿美国创办国防研究院。
杜建时963年获特赦,时年57岁。同年与小他十岁的画家李念书女士结婚,此后杜建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专员。1978年后,杜先生当选全国政协五届、六届、七届委员会委员、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港、澳、台工作组组长。同时还当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89年11月7日,杜建时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临终前留下遗嘱: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 白斌(1921.9.8—1990.11.7),安新县南冯乡白庄村人。生于贫农家庭。1938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任丘县共青团宣传员,1区游击队政治指导员,县大队政治教导员,任丘、高阳、安新3县中心大队大队长,冀中9分区区队长兼参谋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残酷地“扫荡”;参加了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等著名战役、战斗,取得了反“蚕食”、反清乡斗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中6分区71团副团长、冀热辽军区13旅66团团长、第12兵团45军133师399团团长。指挥所属部队转战于热河、察东、平北地区,连克重镇,歼灭了大量敌人,巩固了热河解放区。后参加了辽西战役,四战四捷;又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及解放广西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斌曾任45军134师参谋长、师长,54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进剿广西土匪的斗争。1958年,率部参加平息青海海南反革命叛乱战斗。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进军西藏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西藏分裂分子和上层反动集团的武装叛乱。1968年,担任21训练基地司令员,在茫茫戈壁上参与领导了中国核实验基地的建设工作,为发展祖国尖端技术做出了贡献。后又担任济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在担任军区领导期间,认真抓部队的行政管理和后勤建设,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87年,离职休养。1988年7月,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1990年11月7日,白斌病逝于济南,享年69岁。 王路宾(1913年9月9日—2003年11月7日),山东聊城人,原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许在廉,男,汉族,1919年3月17日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参加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军,任山东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军宣传员,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总部秘书、参谋,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财委审计科科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湖西巡视团巡视员,华北财经学校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财政处科长,山东鲁中区行署财政处科长,胶东西海专署财经科副科长、财粮科科长兼工商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省人民政府财政厅行政科科长,通化工矿公司监委、总支书记,通化财政办事处副主任,通化矿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中共通化市委委员。1951年2月赴苏联库兹巴斯矿区学习。1953年11月回国,任辽宁阜新平安矿生产改革试点工作组组长、矿长,阜新矿务局代理局长、局长、党组书记,中共阜新市委书记处书记、煤炭工业部计划司司长、燃料化学工业部计划组副组长。1975年11月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77年12月任煤炭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世界采矿会中国采矿委员会主任委员。1982年任煤炭工业部顾问。1988年9月离职休养。2003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