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政体演变——不得不面对【上行下效】与【下行上知】
中国王朝新立时期,比如,汉唐,明清看,都是【上行下效】【下行上知】挺到位。到了王朝中后期,【上行下效】开始变味,明朝中期,文臣有些架空皇帝的节奏,到了明朝末期,结党营私文臣比皇帝都有钱——【上行不如自己行】。至于【下行上知】,开国初期,通常,大臣啥心思,【上知】的一清二楚,所以,才会韩信被大妈竹子扎死。而到了王朝中期,【下行】有多少包藏祸心,【上压根不知】,不管汉唐,还是明清,农民起来找吃食,这种事,都没消停过。康乾盛世,都有4次大规模暴动农民自己找吃的。到了王朝末期,基本上,上下各怀心思,【上行,不如自己行】【下行,上压根不太知】变化隐藏一个规律:时局动荡,都是信息上下严重不对称开始的。要不,下谋上,不得势。上取下,不得人。楼主懂得很多历史啊 中国古代,政体自秦始皇后变化不大。官制倒是有些变化,其中的主旋律是皇权与相权之争。
楼文所谓架空皇帝,其实就是相权取得了上风。
但明朝比较特别。明太祖朱元璋取消了宰相,从而皇权绝对集中。但是集权皇帝太累,所以除了劳模皇帝一般都会放权给大臣。明朝后来虽然没有宰相,但是有内阁,入阁者被视为拜相。 一般帝制时代,总体上都是一代不如一代,个别出色的能出现些政绩亮点,但改变不了总体趋势。
如果某位皇帝自己啥也不行,不会识人用人,还光爱听好听的,不愿意听刺耳的,自己作风不硬,还不勤快,不爱学习,那很难服众管理好国家。
古代的话信息不对称,其实主要责任在皇上...
千古不变的道理,有兴变衰,否极泰来。历朝历代都躲不过的宿命 我国就政体而言,秦以来,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为首。
这一点,真不如西方,因为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概括三种正常政体,三种变态政体。
从历史角度看,皇权不断战胜各种对手,两汉是外戚,宦官,同姓藩王等。魏晋唐是世家门阀。
宋以后文官集团成为皇权主要对手,但经过朱玩璋一搞,虽然后期文官集团可以和皇帝对着干,但也是死谏。
以道、道德理想为激励的死谏,效果也挺好,万历不得消极怠工,不上班对对抗。
但是,说文官集团架空皇帝,那是远远说不上的,皇帝威权,是完全巩固的。
到清代,杀。文官集团全无反抗之力。 是的,所以解决楼主所述的两个问题,就有两句话,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