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李济深(原名李济琛,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字任潮,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大坡乡,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军事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早年历任粤军第一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等职。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战爆发后,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谢北一(1920-1982),原名谢如金,孟县化工乡谢庄人。
他早在中学读书时,即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37年10月参加革命,不久加入"民先"组织,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39年至1945年,在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研究室、延安高级党校研究室教员、资料组长。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太岳四地委秘书长、孟县孟东指挥部政委、县委委员兼区委书记、洛阳市东站区区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常委、市工会主席。全国解放后他转做经济工作,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城工委委员、中南财委综合处长、中南工业部计划处长、中南机械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计划司司长、国务院第三办公室机械组长兼综合组长,国家经委委员兼机械局局长、国家经委委员兼国家物资总局副总局长、物资部副部长等职。
1965年5月,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后又担任国家建委党组副书记、国家机械成套总局党组书记、总局长、国家物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过北京市副市氏。他襟怀坦白,诚恳待人,尽心竭力勤苦工作,忠于党的事业,0地完成党历次所赋予的任务。即使在-林彪、--集团倒行逆施的情况下,他不顾自己的处境困难,认真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做好国民经济工作。在利用外资工作中,积极参加对外谈判,争取必要的外援,以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1982年5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成立,他出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积极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决定,拥护和贯彻党的十二大各项决议。
1982年10月9日,因陈旧性心肌梗塞猝发,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
彭鸿文先生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首都有关方面200多人今天上午前往北京医院,向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彭鸿文的遗体告别。
彭鸿文是10月9日在京病逝的,终年79岁。他生前一直盼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盼望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为此,他怀念并寄语在台湾和海外的亲朋故旧,希望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力量,为子孙后代造福。
习仲勋、姚依林、薄一波、程子华、杨静仁、费孝通、汪锋参加了告别仪式,并向彭鸿文的遗孀傅爱珍和长子彭培根等亲属表示慰问。
邓颖超、徐向前、习仲勋、杨尚昆、薄一波、伍修权、姬鹏飞、杨静仁、钱昌照、吕正操、费孝通、屈武、汪锋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黄埔军校同学会、清华大学、湖南省党政领导机关。
彭鸿文是湖南长沙人,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过要职。1949年前夕去台湾,后侨居加拿大,1982年由加拿大回国定居。
彭鸿文去世之后,一些海外知名人士陈香梅、林光达、杨小燕等分别发来唁电表示哀悼。
据悉,彭鸿文的骨灰将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肖秧(1929—1998),四川省阆中市玉台镇人;父亲为抗日烈士陈信余(1904—1939);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建筑系,民主德国硅酸盐研究院毕业。
肖秧青年时期即投身革命,在重庆兼善中学、北京清华大学等学校学习时,积极参加-;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努力为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北京工作30多年,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党政领导机关工作,他吃苦耐劳,科学决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84年3月,肖秧调重庆市担任党政主要领导工作,他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商业流通、教育文化等方面总结出一系列先进经验,开创了重庆市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
1993年,肖秧主持四川省政府工作,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十分注重决策的科学性。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避酷暑严寒,深入农村,深入大中型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从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四川省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四川的知名度,为四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1月,肖秧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积极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和重大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即使在身患重病期间,他仍坚持参加三峡工程的重大活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98年10月9日,积劳成疾的肖秧在成都逝世。 李克,原名李建群。男,汉族,1927年生,河北安平县人。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生时代就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抗日活动,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曾到冀中解放区城区工作部接受训练。随后投入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47年参加北平学生“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同年回到解放区,在华北联大、中共中央组织部干训班学习。1948年先后在新华社中原总分社、华中总分社、中南总分社任记者。1953年被选派到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学习。1956年后,历任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华沙分社、地拉那分社记者。1966年春回国后,任新华社国际部苏欧组、组长。1977年调新华社党政部门工作,先后任新华社国际干部处处长、干部部副主任、干部局局长。1985年4月任中共新华社党组纪检组组长兼机关党委书记,同年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李长如(1918年10月5日—2002年10月9日),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新店村李家洼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图片
1955年, 李长如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离休。2002年10月9日病逝于上海,享年84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