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的《一块地》
小说开头就出手不凡:“阿住的儿子是在采茶刚刚开始的时候死去的。儿子仁太郎就像个瘫子似的在床上足足躺了八年。这样的一个儿子死了,人们说是阿住的“来世修好”,阿住本人的确也并不怎么悲伤,当阿住在仁太郎的棺材前边供上一炷香的时候,心里倒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轻松感觉。”
亲生儿子去世了,却感到轻松,表面看来似乎有些荒谬和不近人情,其实却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台静农先生在他的名作《伤逝》里说:“当我一杯在手,对着卧榻上的老友,分明死生之间,却也没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当无可奈何之时,感情会一时麻木的。”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些都说明人在长期精神折磨下,对于亲人的病痛和亡故的感觉并不一定是人们想像的那样悲痛欲绝,相反倒是可能“感情会一时麻木”,甚至感到短暂的如释重负。这里的“轻松”二字,比悲痛欲绝之类的形容词更加深刻,更加精确。
接下来的情节并不复杂,阿住一心想为儿媳阿民找一个丈夫,主要却是为了能够有人能干重活,自己可以比较轻松地养老。但是阿民却只是拼命干活,想为儿子多挣点产业,根本不打算嫁男人。阿住逐渐对阿民产生了不满。最后阿民生病去世了。阿住又一次感到了轻松:
“阿民的死确实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幸福。她再也用不着干活,也用不着担心受什么斥责了。家里的储蓄已经有三千圆,土地有一町三段左右。从此她和孙子可以每天随便吃大米饭了,也可以随意买一向喜欢吃的用稻草包包着的咸鳟鱼了。阿住在一生里还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吗?——这使她清楚地记起了九年前的那个夜晚。那天夜里几乎和今天夜里的轻松感觉没有什么不同。那天是自己亲骨肉的儿子结束葬礼的晚上。今天夜里呢?——今天只是刚刚结束了给自己生了一个孙子的儿媳葬礼的晚上。”
儿媳去世,又感到轻松。生活仿佛在重演,然而轻松过后就是沉重:
“阿住不由地睁开了眼睛。孙子紧挨在她的旁边,露出一副天真的面孔,仰面朝天地睡着。阿住在端详着这副酣睡的面孔时,渐渐地觉得她自己太悲惨了。同时也觉得和自己结了孽缘的儿子仁太郎和儿媳阿民,也都是悲惨的人。在这种感情变化中,九年间积累的憎恨和愤怒消逝了。甚至给她以慰藉的未来的幸福都消逝了。他们亲属三个人都是悲惨的人。然而,其中忍辱苟生的她自己,更是一个悲惨的人。“阿民呀,你为什么死啊?”——阿住不知不觉地对刚刚死去的人这么说着,于是泪水突然簌簌地落了下来……”
这里,作者深刻地写出了人生的悲哀。表面看来,似乎理想实现了,可以轻松生活了,但是这理想的代价却是如此沉重,连“给她以慰藉的未来的幸福都消逝了”。人生是艰难的,所以人必须靠理想来支撑,才能努力活下去。但是,理想的实现,却往往有沉重的代价,沉重得连理想也失去了意义。《一块地》的结尾带着浓重的悲凉色彩,把人生的沉重和荒谬刻画得淋漓尽致。
芥川龙之介的文笔略为粗犷,但是对人性的剖析颇为深刻,比如著名的《在竹林中》。《一块地》语言朴实无华,写出了人生的荒谬和沉重,读后留下很深的印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