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王效斌,1918年生,江苏丰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区委书记、中共丰县县委-部部长、县委书记、丰县县长、地委委员、中共湖西地委-部部长,邯郸铁路局局长、石家庄铁路局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太原铁路局党委书记,天津铁路局副局长,北京铁路局党委书记、局长,长沙铁路局局长,铁道部安全监察室总监察,计划统计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等。1980年9月22日在北京病逝。 乔冠华(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人,毕业于图宾根大学,中国政治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部长。他早年为《时事晚报》《世界知识》等刊物撰写国际述评,获得一定影响力,与胡乔木并称“南北二乔”,后来在周恩来的带领下逐渐处理外交事务,一生参与过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日内瓦会议、草拟中美联合公报等重要外交事件,在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9月22日上午,乔冠华同志病逝,享年70岁。 蓝庭辉(1913-1983),畲族,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人。1929年参加上杭暴动,随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补充大队副大队长,红12军105团特务连连长,红12军第35师特务连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营部文书、团部文书、团部书记、团部技术书记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连指导员,苏鲁豫支队三大队营教导员,教导5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新四军独立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和开辟山东、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3年进延安中央党校第二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参谋长,齐齐哈尔城防司令员,辽东军区第三纵队第九师副师长、副政委,东北野战军独立3师代理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总务部政委,参加了临江、辽沈、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52军214师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师政委。回国后,历任解放军铁道兵第7师师长,第一军副军长,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此后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9月22日在北京病世。 李寿轩(1906-1984)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铁道兵司令员。
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1906年3月29日出生于邵阳县流泽乡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投奔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所在部队独立五师一团秘密士兵会。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和红三军团班长、司务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警卫营营长、红八十一师参谋长、红二十七军参谋长,参加了开辟和保卫井冈山、湘鄂赣革0据地的斗争,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和红军长征中,屡立战功。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任红六师第十六团团长,带领部队在兴国县老营盘担负阻击吉安敌人东进的任务。敌人集中重兵攻击该团一个连队的阵地,该连处境危险,他亲率一个营反冲击,打退了敌军,夺回了阵地,化险为夷。长征途中,率部在灌阳阻击敌人,拼力保证中央机关胜利通过湘江-线,在四渡赤水和遵义战役中均出色完成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晋东南决死三纵队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八路军总部教育科科长。转战于晋鲁之间,为组建晋东南决死三纵队、壮大抗日队伍、巩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显著成绩。
解放战争开始后,任东北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1948年7月任铁道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抢修铁路干线,支援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和解放全中国,显示出了铁道兵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1951年1月,主动申请上抗美援朝前线,任中朝联合铁道司令部副司令员,竭尽全力恢复朝鲜北部的铁路运输,亲临现场指挥,把一段段铁路、一座座桥梁修复。1953年10月回国后,任铁道兵副司令员。1957年任铁道兵司令员。1963年春修建东北林区森林铁路,他亲自带领工作组,在原始森林、沼泽地艰苦跋涉,察看施工地段,协调铁道兵与林业系统的关系,解决部队的防寒、防冻和物资供应问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很快取得成果。
1963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退居二线,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撰写回忆录,积极为党史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84年9月2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华山,原名杨华宁,1920年1月17日生于广西龙州。他6岁随家迁居南宁,14岁考入上海泉漳高中。1935年参加上海学生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民先”组织,被学校当局开除,遂在上海游击队做传令兵。后赴延安吴堡西北青年训练班、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毕业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新华日报》《冀察热辽日报》《东北日报》记者,还担任过中央军委政治部、中央军委东进纵队和新华社特派记者。他以战地记者身份亲身经历了华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反“扫荡”以及反日寇“铁壁合围”等战斗,抗战胜利后任新华总社记者,在东北前线采访。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担任新华社记者。晚年与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结为夫妻。1985年9月22日在广州去世。 潘振武(1908~1988),湖南武陵(今常德市鼎城区)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进占长沙后,他潜回老家。
1927年9月10日,潘振武参加常德文甲农民起义,任常德县文甲区农民协会宣传委员,万寿山乡农民协会主席。起义失败后,他投奔井冈山,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司令部副官处副官,第十一、十二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第一师政治部敌军工作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
图片
潘振武将军
红军到达陕北后,1936年春,潘振武任红一军团政治部抗日战线部部长。1936年6月至1937年8月兼任红一方面军骑兵师骑兵第二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1937年8月至1937年冬,潘振武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部长兼河北曲阳县县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1938年4月兼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1940年任山东峄县县长、山东鲁南专署委员。1940年秋至1941年冬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底赴延安,进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转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6月调入中央西北财经办事处政治部工作。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图片
抗战胜利后,潘振武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嫩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7年1月任嫩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后任西满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野战军西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48年12月至1949年9月任东北野战军(1949年3月改为第四野战军,5月改为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
图片
常德文甲农民起义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振武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等职。1955年,潘振武被授予少将军衔。1959年3月至1963年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委常务委员、省委书记。
图片
1988年9月22日,潘振武病逝于武汉,享年80岁。 王景瑞(1905~2001年) 曾用名王义成,蓝家庄社区人。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1929年,先后担任中共青岛市委职工运动部部长、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委员兼淄博特派员。1929年7月,在淄川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1934年7月因病保释出狱。其间,王景瑞利用各种机会,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教育青少年,寻找党组织。1937年11月青岛市党的活动中心由市内转向农村,在毕家村成立青岛市委,王景瑞任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长,放手发展共产党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和建立抗日游击队,为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的重要组织者与领导者之一。1938年5月~1949年,先后担任中共河南省确山县委书记、竹沟地委书记等职。
1949年2月后,历任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推销局代局长、第二轻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82年离休。2001年9月22日在北京病逝。 陈其通(1916年7月1日-2001年9月22日),四川巴中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区少共书记、县独立团政委、师宣传队长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补充团政治处主任、剧团中队长、宣传股长、旅宣传队长、团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保安团团长兼政委、武装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总政治部文工团团长,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沈遐熙(1921年3月-2003年9月22日),回族。1921年3月生于上海,江苏南京人。1938年到陕甘宁边区从事抗日救国工作。曾任镇原县三岔镇回民小学校长、三岔镇清真寺老。后在张家川地区任清真寺经堂教育掌学、二阿訇。1948年任中共地下党清水县工委书记,1955年任甘肃省临夏专区专员、临夏回族自治州州长,1965年任甘肃省计委副主任、省地质局副局长、代局长,1978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1982年后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代主任、会长、顾问。曾兼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印尼经济文化社会合作协会副会长,中国非洲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世界伊斯兰教联盟清真寺最高理事会理事等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六届委员,第七、八、九届常务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五届会长,第六、七届顾问。因病于2003年9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乔冠华太有名了,华山,陈其通听说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