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on 发表于 2023-8-19 08:11:58

通鉴纪事本末

此《通鉴纪事本末》由南宋史学家袁枢编,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全书共四十二卷,其内容以事为纲,将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记载的一千三百多年间重大史事归纳为二百三十九个事目,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每一事详书始末。此为南宋宝祐五年赵与筹湖州刊(元明递修)本。

袁枢本无著书之意,惟读《通鉴》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 “因司马光《资治通鉴》,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袁枢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重要史实,以事件为中心,按照《通鉴》原来的年次,分类编辑,抄上原文,把司马光的史论也抄上,每事标以醒目的题目,而袁氏本人没有发表意见,也没有加上一句话。共编集了 239 个事目,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记述了 1300 多年的史事。袁氏虽然只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编写《通鉴纪事本末》,但他熟读《通鉴》却花了不知多少年的时间。他不但要熟读《通鉴》,了解其全部内容,还要吃透司马光的史学见解。袁枢跟司马光一样,始终恪守 “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的原则。由于《通鉴》记 “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军事为主,其它事一概不录。在 239 个主题中,绝大部分是关于政治和军事,关于经济的则只有唐的《奸臣聚敛》和《两税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介绍参考)

《通鉴纪事本末》大约成书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初刊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严陵 郡庠(严陵/严州本字小,又叫小字本)。南宋宝祐五年(1257)赵与筹,精加校对,改小字为大字,出私资重刊《通鉴纪事本末》,并为书作叙。因书刻于湖州,后人称为湖州本。

刊印信息
南宋宝祐五年(丁巳1257)赵与筹湖州刊(元明递修)本

责任人信息
南宋 袁樞 撰

行款版式
十六函,九十七冊。框:25.7x19.9 厘米 ,十一行行十九字,左右双栏,版心白口(明补刊有小黑口),单鱼尾。中缝上记大小字数,中记「通鑑紀事本末」与卷次、叶次,下记刻工。

避讳(宋讳):玄、鉉、朗、敬、弘、泓、殷、匡、炅、恒、貞、偵、徵、豎、讓、桓、垣、完、瑗、構、搆、媾、慎、惇,敦等字偶阙末笔,避讳不甚谨严,又桓字作亘,或改注曰「欽宗廟諱」,構字亦有改注曰「太上御名」。

序文信息
通鑑紀事本末敘:淳熙元年三月戊子廬陵 楊萬里 敘
序:寶祐丁巳秋七月朔日古汴 趙與𥲅 謹書

刻工信息
原版刻工:王興宗、鍾季升、陳必達、范仲實、方得時、王介、王亨、王燁、賈端、金永、吳炎、蔡成、史祖、周嵩、徐侃、徐珙、徐嵩、沈杞、沈宗、張榮、范仲、劉霽、劉采

元补版刻工:王大用、沈昌祖、余和甫、梁貢甫、林嘉茂、王珪、均佐、徐松、沈祖、馬良、余甫、余和、劉拱

明补版刻工:周春孫、陳添孫、董繼恩、彭崇得、楊東浙、羅嗣秀、梁仁甫、汪鐶、伍秀、史京、朱銘、仁端、中成、丁璧、劉瀾

刻工刻年不详:何文政、董椿年、濮仲質、翁期、何祖、何豫、虞源、虞桐、顧祺、黃佐、周松、徐侁、徐楠、茹鎮、章泳、錢玗、曹戩、中明、得春、熊杲、卜仲、陸位、劉隱、劉共

钤印信息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大朱方、「八徵耄念之寶」大朱方、「太上皇帝之寶」大朱方、「乾隆御覽之寶」朱椭、「天祿繼鑑」白方、「天祿琳琅」朱方

保存现状
缺原题封笺第七册(卷三叶四十四之后)、第二十五册(卷十二下叶六十之后)、第五十二册(卷二十四下叶八十之后)。第六十八册(原题封笺第七十一册,卷三十一)第九十七、九十八二叶残缺,以墨格书叶填补、第九十七册(原题封笺第一百册,卷四十二)叶一百十六后半叶钞补。

收藏来源
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

文件格式
PDF 标清
PDF 文件包含分卷书签

阙补卷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缺此书第七(卷三下)、二十五(卷十二下)、五十二册(卷二十四下)。这三册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如有需要可由此下载此三册(灰度胶片)

原色版文件大小:3.95G
黑白版文件大小:395M

下载链接 https://s.shuge.org/tjjsb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鉴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