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预测
整理硬盘时偶然看到一本出版于1979年的科普书《科学家谈21世纪》,全是前辈科学家写的,看看他们当时的预测,倒也有趣。中科院地质所的侯德封学部委员预测了无人驾驶汽车,“电脑灶”,人造肉,石膏房,好像是预测最准的一个。
声学所的马大猷学部委员预测到了工厂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上海无线电研究所的郁秉坚预测到了可视电话和无人驾驶汽车。
文化部的马守清预测到了卫星电视,上海拖拉机汽车制造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名字太生僻,打不出来)预测到了无人驾驶。
预测能力当然不能和学术能力划等号,也很难设想将来的科技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但是能预测准确,是不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个人的学术眼光和对这个学科的理解深度呢?
感谢分享 我很小的时候看过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不过情节全忘了,就记得小灵通这个名字。
刚刚搜了一下,说小灵通作为手机就是源于这个小灵通。
有个实证的方法,就是比较科学家和非科学家对于未来科学的预测,这样就能了解科学家的预测是否反映了更深的理解了。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8-18 23:05
我很小的时候看过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不过情节全忘了,就记得小灵通这个名字。
刚刚搜了一下,说小 ...
兄台果然是做学问的人,完全是研究的路数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8-18 23:05
我很小的时候看过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不过情节全忘了,就记得小灵通这个名字。
刚刚搜了一下,说小 ...
我也还有点儿印象,好像是漫画,房子都是模块,搬家直接用机械整体搬走 预测确实挺准的
多读书还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说对局势的把握 自然科学方面的预测,还是有一定依据可以作为基础的。
人类社会的预测,就很难了,大方向也很难。 科幻小说里边也有很多东西实现了。 这个时代发展变化很快,说不定某个时刻就有了原来认为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如果他们本来就是从事相关研究的,更了解科研的发展状况和趋势,那就不足为奇了,毕竟这是短期预测。比如那个卫星电视,很久以前就有了,说不定当时已现端倪,或正在研究。 本来就是科学家,谈自己领域未来的发展。比如,桥梁专家,预测未来的桥,或是建筑专家,谈未来的房子。
总不能,地质专家,谈未来的火箭,用水洗煤当燃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