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原文的重要性
古文功底不行,看文献只能知道个大概,看一些文史大家解读经典时,对文言字句的把握总是那么精准,一定得益于其不断的咬文嚼字的学习,
可是现在喜欢咬文嚼字的人却不是很多,总是弄一些大概意思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最明显的事实就是现在的文献译注、注释类著作,装帧纸质都很精美,但打开一看内容,惨不忍睹;
你会的反复讲,搞得很详细,你不会的,正需要注解与解释的,却没有注解或注解不能令人满意;
比如《荀子·修身》中有这么几句话: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
文中有4个+然的词,不太好理解,修然、愀然、介然、菑然,
看了很多译文版本,感觉都不是很准确,差那么点火候,
园子里很多文史老师,可否给详细解释翻译一下?
本帖最后由 雷音山人 于 2023-8-5 09:00 编辑
试试,抛砖引玉:
看上去...的样子
呈...状
例如“修然”,表修的状态,即修养结果,而不论如何达到和保持“修”的。是以客观的角度来观察的。
这在表述人文修养活动时,是一种简洁有效、不拖泥带水的表述角度。
本帖最后由 linfangsh 于 2023-8-5 09:06 编辑
似乎这几句不算难。试试:
见到善行,必肃然以自察,见不善,必惕然以自省。
我心向善,必坚坚持洁身自好,我心不善,都要嫌弃自己。
批评我且有理由者,是我老师;肯定我恰当者,我的朋友,奉承我的,我的敌人。
感谢分享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修然:庄重地。
愀然:难过地。
介然:坚定地。
菑然:从句意推测,意义同“介然” 菑,这个字很怪,是不是古人在当时抄错或刻错了字。 whiteman 发表于 2023-8-5 17:11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修然:庄重地。
愀然:难过地。
一般解释字词时,最好是给出作者以前的或同时代人的相同或类似用法,用来佐证作者的用法,
同时如果能给出其后的历史中的相同或近似用法,更进一步;
比如,修然:庄重地,这种解释,有实例吗----以前、同时代或以后的典籍中?
如果没有实例,那就要解释,为什么是“庄重地”而不是其他词?
从“修”引申到“庄重”的演进逻辑道理要讲清楚,否则还是没有讲清楚;
当然这有点训诂的味道了,我目前查汉典,如此用修然仅此一例。
菑,我也觉得比较不协调,汉典解释,菑意为荒地,不太好解释。
整饬貌;严正貌。《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杨倞 注:“修然,整飭貌。”
•1.容色改变貌。《礼记·哀公问》:“ 孔子 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郑玄 注:“愀然,变动貌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愀然,变色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唯 王丞相 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对。’” 张抗抗 《北极光》:“她抓起另一张纸片来看,脸上愀然作色了。”
•2.忧愁貌。《荀子·富国》:“故 墨 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每时入芻藳,岁课田租,愀然疚怀,如怜赤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沉文端公》:“从弟某私语公曰:‘兄位宰相,蒙恩存问,而羣从子姪,济济如此,可谓盛矣!’公愀然久之,曰:‘弟以为盛,吾方忧其衰耳。’”
•1.专一;坚正不移;坚定不动摇。《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 九江 祝生 奋 史鱼 之节,发愤懣,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柰何以 华 、 夷 之异,介然疏之哉!” 胡三省 注:“介然,坚正不移之貌。”
•2.耿介,高洁。《汉书·傅喜传》:“ 高武侯 喜 姿性端慤,论议忠直,虽与故 定陶太后 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 晋 陶潜 《咏贫士》诗之六:“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3.特异。《汉书·律历志上》:“铜为物之至精……介然有常,有似於士君子之行。” 颜师古 注:“介然,特异之意。”
•4.心有所不安;耿耿于怀。《汉书·陈汤传》:“庸臣遇 汤 ,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 颜师古 注:“介然犹耿耿。” 明 方孝孺 《祭邹博士》:“数十年之所称慕,一旦而失之,其何无介然於心胸。” 郭沫若 《苏联游记》:“我虽遨游天外,能无介然于怀?”
•5.间隔;隔开。《汉书·杜钦传》:“ 穰侯 , 昭王 之舅也,权重於 秦 ,威震邻敌,有旦莫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遂使两宫之情,介然有隙。”《朱子语类》卷一○三:“伯恭説道理与作为自是两件事,如云仁义道德与度数刑政,介然为两涂,不可相通。”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龙去壁已穿,介然用成路。” 鲁迅 《集外集拾遗·辛亥游录一》:“介然成路,不荒秽焉。”
通「緇」。
例 《荀子・修身》:「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
梁啟雄釋引劉師培曰:「菑與『淄』同,淄與『緇』同……義均訓黑,引伸之:則爲渾濁之貌。菑然者,猶言以不善爲污己也。」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
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谄谀我者,吾贼也
看到善行,一丝不苟,一定会拿它来对照自己。
看到不好的行为,心怀恐惧,一定会拿它来反省自己。
善行在自己身上,坚定不移,一定会珍视自己。
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就如同受到了污染一般,一定会厌恶自己。
所以责备我而又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
肯定我而又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
阿谀奉承我的人,是我的祸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