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05年4月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革突破在即
聚焦2005年4月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革突破在即2005年04月08日 07:14
○ 破解股权分置先行试点分类解决
○ 提高公司质量完善公司治理优胜劣汰
○ 遏制大股东占款立法定罪占款行为
○ 社保基金入市比例可达40%上限
○ 保险资金入市力度还将加大
○ QFII规模突破试点额度成定局
2005年能否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转折之年\"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研读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资本市场的论述和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讲话,我们可以发现,以制度建设为主的证券市场基础建设将成为贯穿证券市场改革的主线。进入4月份以来,来自市场各方面的信息显示,中国证券市场即将在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性建设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股权分置、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上市公司质量和资金供求失衡等是长期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在政策层面获得突破,持续低迷多年的资本市场必然迎来根本性转折。为此,就市场高度关注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性问题,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进行调查采访,撰写了一组反映现实状况和专家预期的文章。采访结果显示,在上述这些重大问题上,各方人士已形成高度共识,并对根本性转折的到来充满了信心。
专家学者建议 用试点和分类解决办法破解股权分置
尽快解决股权分置是资本市场转折的主要标志,在解决过程中,要先行试点和分类解决的思路,得到了各方人士的认可。记者就此采访了这方面问题专家华生和韩志国。
华生认为,股权分置讨论到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从政府部门的多次表态看,今年应该是下决心解决的一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试点工作有望较快展开。
华生说,抓紧落实\"国九条\",从目前的情况看,只有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动静,其他都有推进。因此,积极落实\"国九条\",就是要落实解决这个问题。
华生表示,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千差万别,数量多,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必然是先推出试点公司。
华生特别强调,现在用分类解决的办法作为主要程序和途径,是证券市场在去年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最大优势在于包容性大。重要的不是方案形式的争论,所有的方案都是要经过实践进行检验的。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两项工作:一是完善方案本身,要尽可能设想在落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考虑如果一旦分类解决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进展不顺利,那么,该用何种方式和方案替代。毕竟,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韩志国认为,分类解决的关键是分散决策,这样的好处是把系统性风险转为个股风险;把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变成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
韩志国提醒,试点公司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寻找全流通的\"小岗村\",二是网络股中的\"上海梅林\"。前者的试点经验应能够被大多数公司满足,后者是试点推出要激发巨大的人气,使市场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辐射力。全流通试点应该给市场带来巨大上升空间,给投资者拓展巨大的收益空间,并在过程中传递出强烈的制度信号和政策信号,最终在牛市中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重塑股市制度本身。 (卢晓平)
给大股东占款行为定罪
在监管部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消息面上占款之声仍然不绝于耳。为此,法律专家呼吁,应推进《刑法》的修改,加大定罪力度,尤其对大股东占款行为,要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以此根除这一证券市场的\"痼疾\"。占款现象缘何屡禁不止
自粤金曼开始,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或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巨额担保,并最终掏空、拖跨上市公司的例子并不鲜见。目前已经退市的公司大多存在资金被严重占用的情况。为了制止这种行为,2003年9月,证监会和国资委专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但在《通知》颁布之后,类似事件仍频频发生。缘何大股东们敢于\"顶风作案\"呢?
来源:上海证券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