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21c 发表于 2017-11-1 08:46:13

优质教育“蛋糕”要做大才能分好

近些年来,我国在改善教育资源分布上成绩可喜,但是在不少地方在以均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资源布局的口号下,却采取削高补低的做法,武断地将辖区内还算质量不错的学校(但是其实根本还做的远远不够,还需要好好发展的学校)强行合并、分拆,撤销,搞拉郎配,削高补低、剜肉补疮,割好补差。这样下来,均衡倒是似乎实现了,但是放眼望去全是水平不高的学校。割裂了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割乱了学校的发展。应该怎么做,下边这篇文章写的很好!

优质教育“蛋糕”要做大才能分好
http://pl.ifeng.com/a/20171027/52814075_0.shtml

作者:戴先任

只有先做大优质教育“蛋糕”,而不是粗暴地夺取他人口中的“蛋糕”,这样才能分好“蛋糕”,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分到优质教育这一“蛋糕”,从而有利于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教育系统从优化供给结构发力,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取消“共建”、计划入学、严格监管到九年一贯对口直升、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逐年递增到50%且一般初中校提前3年“校额到校”,通过招生杠杆引导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方式方法纵横交错、全面打通,“机会均等”正在推进并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4月,北京共有中小学教育集团158个,逾80%的中小学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联手等方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重组。2016年,北京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94.5%、90.68%,创下历史新高(10月26日《人民日报》)。  

择校热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教育的痛点及教育改革的难点,是由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所致。作为一个拥有21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北京曾深受择校热痼疾影响。但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取消“共建”,向特权入学开刀、严禁学校违规提前招生和点招学生,规定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奥数考试成绩、奖励、证书等作为学生入学的依据,遏制了名校“掐尖”的念头。另外,北京更多地用“多校划片”替代“单校划片”,一个房子不再与热点校“一对一”,这对“天价学区房”也能起到不小的遏制作用。  

对于择校热,北京有堵有疏,让老百姓不能“择校”是一种暂时的降温与治标,让老百姓不想“择校”,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均衡配置,这才是治本。北京通过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如让优质校整合薄弱学校,新建一批名校分校,让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与教育资源雄厚的地区合作,进行资源对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近年来,一些城市也针对择校热出台应对之策,但往往收效甚微,择校热问题仍然如故。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没有分清择校与择校热的区别,只去打压老百姓的择校需求,却不懂得从增加供给方面入手,没有从优化供给结构发力。要看到,择校本身并没有问题,择校热才是问题。 

要看到择校热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教育资源不均衡会导致教育不公平,而择校热又会加剧教育不公,两者相互刺激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让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在同一个城市也可能出现“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反差。所以,要给择校热降温、要达到教育公平,就需要想方设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北京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上,提供了一条可供各地借鉴的新路径。只有先做大优质教育“蛋糕”,而不是粗暴地夺取他人口中的“蛋糕”(否则不仅不能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反倒会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带来恶劣影响),这样才能分好“蛋糕”,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分到优质教育这一“蛋糕”,从而有利于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golden21c 发表于 2017-11-1 11:05:13

本帖最后由 golden21c 于 2017-11-1 11:07 编辑

不少城镇里边往往由于历史或者其他的原因,形成一些区位,区位内优质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幼儿园都有一所,于是有些地方政府的同志就认为应该往薄弱的地方“均衡点”,“打点秋风”,但是其实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放眼下,也不是那么好的,即使是好的,本区域内也需要这些学校呀。对于这类事情该怎么办?强行撤销,分拆、削高补低、剜肉补疮,割好补差就对不是好的做法!!
而且其实优质学校的搬迁处理不好往往会后遗症很多,必须正视。区域内优质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幼儿园都有一所的位置,可以托管、联合、合并薄弱学校,不得被强行撤销,分拆、削高补低、剜肉补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优质教育“蛋糕”要做大才能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