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读书报告
本帖最后由 ywb_jerry 于 2017-4-26 20:43 编辑回顾下在论坛关闭的这段时间,都读了些什么。
在Kindle Pw上翻完了红楼梦,10本轻小说,其他唯一值得一提的估计就这本《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作者:[日] 近藤大介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译者:泓冰
出版年: 2013-3-1
页数: 216
先贴下目录
第一章 中国缺什么:优质的服务
首都机场的“中国脸”
“这里就像不是在地球上一样”
最引以为豪的“日式服务”
一个日本快递公司的传奇
服务是一种哲学理念
第二章 日本缺什么:责任感
花很长时间决定一件事,好还是不好?
可怕的“日本病”
“从天而降”的日本天皇
“逃避责任”,会误国,也会误民
第三章 中国缺什么:协调一致的团结精神
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中国人的“非正常关系”
面试遭遇到了“官二代”
中国老板们的“致命伤”
第四章 日本缺什么:年轻人的力量
老人唱起了“主角戏”
街头正消失的年轻能量
老人才有购买力
逝去的20 年,失去的年轻人
灾难让日本变得更糟糕
韩国帅哥夺占上风
第五章 中国缺什么:细腻的技术
“若古代有诺贝尔奖,中国年年都会得”
中日的技术差距有多大?
优衣库的传奇
中国技术的明天在哪里?
第六章 日本缺什么:广阔的世界视野
棒球选手“变身”为财务大臣
封闭性是日本的致命伤
中国像男人,日本像女人?
后记 日本是反面教材吗?
以下是读书心得。
跟很多书一样,作者的观点是受其视野和思考深度所限的。作为一个在华多年的日本人,这本书主要的价值,是在现象层面提出了中国和日本的不同。
第一章 中国缺优质的服务
这章是说,中国的服务行业和社会里基本缺少为他着想,尤其很多细节,其实没有站在消费者角度。作者根据日本作为参照,提出了服务是一种哲学高度的精神。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种哲学高度的精神导致了什么?
第二章 日本缺责任感
这章点明的是日人缺乏“自我”,随大流,在群体中要保持自己不成为“异类”,没有内省精神从而导致了个人抉择困难,人人都在集体里逃避责任,只是按照官方给定的形式做好自己的部分,根本不管做好一个事情的最优效果和途径。
仔细想想就能知道,日本人重视他人,是因为重视自己在人群中的评价,因为过度重视所以失去了“自我”判断和决断的勇气。这两章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在同一个国度,重视他人,一方面的优点是追求处处为他人着想,服务业做到无可挑剔,但是另一方面,在官僚和封建体系下个人根本没有抬头的能力,而必须隐藏在面具下,躲在正确的程序背后,避免被谴责。这两个方面其实是一体的。
第三章 中国缺协调一致的团结精神
以日企为对照,说明中国人不善于合作,没有团队精神,各有各的小算盘,这一方面是中国人的“自由”,大家都很有个性,另一方面也在企业营运思路上发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国人强调绩效,用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所以大家都争当出头鸟,同时也容易觉得自己被屈才,更多因为待遇上的问题而跳槽。
这是在日企的传统终身雇佣制里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一旦过度激励员工,会导致大家的集体团队意识分崩离析。而一个日本企业的运作,都是建立在层层向上负责的官僚或“封建尊卑”体系内,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手头的部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自然压制了个人越级的冲动。
明显的例子就是中日两国足球队的表现。这里不多提,大家可以翻书。
在这个逻辑下,第四章的内容其实也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日本模式下的弊端:老年化,没有年轻力量。
越年长者,往往越在高位,就越要承担大的责任,而年轻人一方面因为不被重视,级别不够,精力被耗费在琐碎里,另一方面因为老龄化的冲击,通货紧缩的威胁,加剧了“年功序列社会”的倾向,老龄人退休后再就业,日本社会创新持续萎靡。
不仅是只有老年人才有购买力,日本年轻人也面临社会压力,负面社会反馈,逐渐遁入二次元,成为草食系,不再渴望建立家庭和个人事业,选择家里蹲和Neet生活。
本帖最后由 ywb_jerry 于 2017-4-26 20:45 编辑
最后两章其实也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不过作者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逐一来看
第五章 中国缺细腻的技术
作者以亲身经历举了一些比如房屋设计,商品质量上中国制造的问题,以日本的商品“便携式自动臀部水洗坐便器”在中国的畅销为例,说明日本在重视细节和技术细腻上有独到的优势。而中国很少有能坚持长时间的“品牌”,因为人员流动不定,因为企业没有长远规划意识,人没有耐性,自然也不会精雕细琢。
这里如果我提到天朝特有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当下经济体制,或许会被和谐吧。呵呵,你们知道就好,民企为国企打工,陪练,垫背,背锅最后被吞并,这不要太常见了。国企代表了什么,那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你我消费者的爹,我们得花钱供着不是么?
呵呵。
第六章 日本缺广阔的世界视野
这部分主要是作者抱怨日本高层的格局太小,容易封闭,而社会多数人也无视世界的发展步伐而只沉浸在日本民族除了美国就是世界第一的自豪感中,作者还试图从地缘因素和历史意识的沉淀上为这种民族心理寻找原因。最后联系中国历史,得出了中国象男人,日本象女人的结论
读完这部分我陷入了沉思,日本战后的发展,基本是建立在禁足军事和美援的基础上。战后的政治和经济生态决定了日本无法有咄咄逼人的扩张意识,这个真的跟日本人“文化历史上”天性保守有关吗?日本人不保守的时候,是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亚洲当老大的时候,这个他怎么忘了?这段历史并不符合他的倒推出的原因啊。
日本现在的封闭保守,如作者前文所提,是和老年人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了过大的社会权威地位有关的。跟什么文化历史没有直接关系。曾经日本的年轻人也有大规模国外留学的经历,这个我也是从图书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图书管理员那里得知,那是年轻人还没有变成草食系的一代,也是日本经济从战后废墟走向世界的一代。后面经济过热泡沫破灭走向了通缩,估计也没人出来了。
没有动力啊。。。日本国内与其他国家差距缩小了很多,出来一趟回去还是底层的命,何必呢?老实地序齿往上爬吧
最后
中国真的是像作者眼中那样充满朝气吗?
呵呵,这要看你相不相信中国梦了,作为一个股灾下被洗劫过一次的,我什么梦都没有。
中国的将来是不是会房市日本化?拭目以待吧。 楼主是学什么专业的 非常有文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