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中的读书之法
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原来是就诗人创作而言的。但如果把“诗人”换成“读者”,把“宇宙人生”换成“书籍”,或者具体化为《人间词话》一书,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读书的过程同样面临着“入”和“出”的关系问题。什么是“入”呢?简单来说就是沉潜的功夫。以前我读《朱子语录》,看到朱熹评价北宋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名句说:“这十四个字,谁人不晓得?然而前辈直恁地称叹,说他形容得好,是如何?这个便是难说,须要自得言外之意始得,须是看得那物事有精神方好。”要把“物事”的精神看出来,就得靠观察与体验的功夫,所以朱熹又说:“须是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方看得出。”这个“通身都在那水中”之喻,就是王国维语境中“入”的意思。
什么叫“出”呢?就是跳出书本,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评价书中的高致和精神,用朱熹的话来说,就是先要下水,后要上岸,将某一“物事”的精神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来考量,这样才能将读书带到更高远的境界。明代人曾感叹说:“万卷书人谁不读?下笔未必能有神。”为何有人读得昏昏沉沉,有人读得神智清明,原因无非是有人能出,有人不能出。只是这个“出”并非完全脱离文本,而是“把缆放船”,与文本始终在离合之间而已。
刘熙载曾答人问读书法说:“读义理书,要推出事实来;读事实书,要推出义理来。”这两重“推”的功夫在我看来是读书而能有得的不二法门了。《人间词话》的“义理”当然非常突出,因为王国维建构了颇为严密的境界说体系,但如何由“境界”的“义理”而推衍到词史的“事实”,就需要读者别具会心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