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rmln 发表于 2016-3-7 19:14:10

《科学哲学导论》读书笔记

http://book.duxiu.com/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6250504&d=0E9A8B5C2F78FBADE58496019F93B6CB
科学哲学导论
【作 者】(美)R.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著;张华夏,李平译
【出版发行】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7.06
【ISBN号】7-300-08260-2
【页 数】 298
【丛书名】科学哲学基本著作丛书
【原书定价】30.00
【主题词】科学哲学(学科: 概论) 科学哲学
【中图法分类号】N02
【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阐述了科学规律及其功能、科学的定量语言、实验与测量、科学理论的结构、空间结构、因果性与决定论等问题,并且围绕这些主题,对物理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
【参考文献格式】(美)R.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著;张华夏,李平译. 科学哲学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06.

第一篇 规律,解释与概率3
第一章 规律的价值:解释与预言3
第二章 归纳与统计概率19
第三章 归纳与逻辑概率29
第四章 实验方法41
第二篇 测量与定量语言51
第五章 科学中的三种概念51
第六章 定量概念的测量61
第七章 广延量69
第八章 时间77
第九章 长度85
第十章 导出量和定量语言95
第十一章 定量方法的优点103
第十二章 语言的魅力观113
第三篇 空间的结构123
第十三章 欧几里得平行公设123
第十四章 非欧几何129
第十五章 彭加莱与爱因斯坦139
第十六章 相对论中的空间147
第十七章 非欧物理几何的优点157
第十八章 康德的综合先天知识171
第四篇 因果性与决定论181
第十九章 因果性181
第二十章 因果性是否蕴涵必然性?189
第二十一章 因果模态的逻辑201
第二十二章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209
第五篇 理论规律与理论概念第二十三章 理论和不可观察性219
第二十四章 对应规则227
第二十五章 新的经验规律怎样从理论规律中导出235
第二十六章 拉姆西语句243
第二十七章 观察语言中的分析253
第二十八章 理论语言中的分析261
第六篇 超越决定论273
第二十九章 统计规律273
第三十章 量子物理学中的非决定论279
文献目录287
索引291
译后记298

wntrmln 发表于 2016-3-7 19:16:47

第一篇 规律、解释与概率

第一章 规律的价值:解释与预言

从几个角度看规律: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全称规律与统计规律。

规律与事实的关系:规律往往是从事实出发的,它们都是一些陈述性命题(前者是全称陈述,后者则是单称陈述),但是任何看上去只用事实就能做出的解释,其实质上都至少包含一个规律在内。

逻辑的(如科学解释的图式(x)Px⊃Qx,(x)相当于“对于任意x”(现代的符号是倒写A(x),),⊃相当于现代的“→”(推出)逻辑符)和纯数学规律确定必然性限于可能世界(无矛盾世界),现实中对事实的解释要用到经验规律,它们不具备逻辑规律和数学规律的必然性。

拒斥形而上学:由先前的排斥问“为什么”问题(多是形而上学问题)转向为将这种“为什么”问题置于一种科学的而非形而上学的意义。例:杜里舒的“隐德来希”即是一种形而上学设想,这种理论因为没有给出一个规律,就不能给出解释,而且它也不能增加科学知识(解释),深入检查会发现它是一种伪解释,我们运用它也不能表述出比以前所表述的更一般的规律。

预言的图式:1.(x)Px⊃Qx;2.Px;3.Qx。全称规律的预言遵从基本的演绎逻辑,而统计规律的预言则需使用到概率逻辑。

第二章 归纳与统计概率

规律是怎样被发现的。重要概念: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证实与确证(及确证度)、证伪,逻辑概率(或归纳概率)和统计概率,不充足理由原则(通常被称为“无差别原则”)和等可能性(米西斯和赖辛巴赫对其批判:循环定义和适用的情况),概率和频率(的极限)。

第三章 归纳与逻辑概率

凯恩斯将概率看作两个命题间一种逻辑关系(概率),并认为经典概率中那种经典定义往往超出其范围被误用。哈罗德.杰弗里斯则直接指出概率所谈的不是频率,而是逻辑关系。

归纳概率:给定的观察e和一个假说h,则用归纳的程序在许多场合下,能确定逻辑概率或h在e上的确证度。

统计概率和逻辑概率的区别:前者是一个综合的(经验的)陈述,后者则是一个分析的陈述;前者是科学对象语言的一部分,后者则是科学元语言一部分。

新的全称规律基本图式:(1')rf(Q,P)=0.8;(2)Pa;(3)Qa;(4)陈述(3)被(1)与(2)逻辑地蕴涵着;(4)陈述(3),在(1)与(2)的基础上具有0.8的概率。(rf指相对频率,(4)与(4')称为元语言的陈述)。

第四章 实验方法

在观察中,实验方法是一种主动的方法,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和社会科学的实验,而社会学实验往往是困难的,这不仅仅在于设计和实施这个实验的过程,还在于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始于对相关因素的确定、控制和对无关因素的排除,而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联结所有相关量值的规律(不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例:波义耳定律和查理士定律。

wntrmln 发表于 2016-3-7 19:20:37

第二篇 测量与定量语言

第五章 科学中的三种概念

分类概念、比较概念和定量概念。分类概念是将客体置于类(如科、属、种等)上,其类的概念越狭隘,则包含的信息越丰富;比较概念是连接分类概念和定量概念的媒介,从形式上它是由关系逻辑结构(客体定义域上的对称、可迁(即传递)、自反等,例:天平平衡E、L关系)界定的;定量和定性区别不是性质上的,而是概念系统(用语言(逻辑上的)表示)上的,定量语言引进所谓函子符号(数值的函数符号),定性语言限于谓词,此外引进定量概念约定起了很大作用(这种作用既不能小看也不能夸大),基本的定量方法——计数法(事件与客体一一对应)。

第六章 定量概念的测量

测量的五条规则:关于数量M的规则,例为将这些规则用于温度概念。

规则1 如果客体a和b之间有关系EM(M为下标,这里打不出来,没特别说明,它都为下标),则这两客体的数量M值相等。逻辑符号形式为,若EM(a,b),则M(a)=M(b)。(以下只说明符号形式)

规则2 若LM(a,b),则M(a)<M(b)。

规则3 给需量度的数值选定一个好的数值(一般为0)。

规则4 单位规则,指明另一个易辨认重现的客体状态(第二个选择好的量度)。

规则5 规定刻度的精确形式,若EDM(a,b,c,d),M(a)-M(b)=M(c)-M(d)。

规则的选择应遵循求简去繁原则,这些规则有约定和非约定(如自然事实和逻辑关系结构方面)两方面。

第七章 广延量

广延量的测量可借助三规则图式:

1.相等的规则 和前章的第一规则一样。

2.相加的规则 “加和性”原理,适用于“加和数量”(注意区分算术相加“+”和物理联合“。”(“。”为小圆圈,非句号)),即M(a。b)=M(a)+M(b)。

3.单位的规则 相应于温度图式的第四规则。

广延的多是加和的,但也有少数非加和的广延数量(数量是广延的在于可以对其进行自然的联合操作,并由此将数量划分出刻度),如三角函数(也可以说它不是广延的)、侠义相对论中的相对速度。

第八章 时间

周期性,弱意义上即过程上的一个相不断重复,强意义上除了是弱周期外,还要求一定相位的连续出现的时间间隔。

相加的规则、相等的规则和单位的规则用之于时间测量,一个开始正好是另一个结束的意义下的连续的两个时间间隔为我们的联合操作,任何被选择的一个周期都可作为单位时间,若两个时间间隔都包含周期过程的基本周期的同样的数目,则这两个时间间隔相等。

我们作为时间测量基础的过程选择无所谓对错,但却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相对于脉搏的跳动(它属于等价类中的极小类),钟摆(这是一个等价类中的大类)显然提供了规律的简明性和方便描述,一旦我们做出选择,我们就说我们选择的过程是在强意义下的周期过程(定义的问题),与其等价的其他过程也是强周期上的(非定义的事情)。

第九章 长度

直接测量只能表达为有理数的值,无理数的值是在理论的脉络中引进的(如毕达哥拉斯数、圆周率)。至于我们观察的值是用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表达,这完全要看怎样方便——对于阐明某种物理规律是离散数目标度还是连续的数目标度最有用。

坚硬性:如果尺的任意两个刻度间距离在时间过程中保持不变即为坚硬的。长度概念通过相对坚硬性来说明。

我们的选择是约定的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既没有有逻辑上的理由(这不意味着选择是任意的)禁止我们选择橡皮标尺及脉搏跳动,只不过是要付出提出一种极度复杂的物理学来处理极不规则的世界这个代价罢了。

第一个选择给出了简单规则,第二个程序是引进修正因子(如l=l&#39;,l&#39;为常温T&#39;下正常长度,β为“热膨胀系数”),对于其他条件,类似修正以同样方式引进。

第十章 导出量和定量语言

导出量可借种定义中的原始数量的值间接确定,但有些也可以直接测量(如密度,瞬时速度)。

长度和温度跳出定义中的恶性循环,通过连续逼近的方式。测量能用于自然界的所有方面嘛?事实上,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则(比较规则、定量规则),没有什么东西在原则上不可被测量。

存在不能由测量程序给出的概念,作者认为最好将物理概念看作处在用不断加强的方法被阐明的过程中的理论概念,而不看作用操作规则定义的概念。

第十一章 定量方法的优点

优点一,提高我们词汇使用效率。最主要优点在于定量概念可以表述定量的规律。

歌德对定量方法的批评,他认为它比自然界的直接的、直观(这种直观方法显然对发现新事实和提出新理论有价值)的研究较为低级,并怀疑定量方法的用处。

两种语言状态上的区分,一种实际上不考虑它所描述的客体的某种质,另一种看来好像不考虑某种质而实际并非如此。

第十二章 语言的魅力观

某些哲学家反对强调定量方法在科学中的地位理由之一,在于我们关于前科学语言的词的心理关系与我们后来在物理语言中碰到的复杂化的概念语言的心理关系很不同。

语言魅力观,认为不同的语言系统有不同的意义,同时语言应该在强意义上传送质。作者认为,这种观点并不能因此给定量方法带来非议,定量方法只要在一定领域发挥其功用,人们就会将其引进。

wntrmln 发表于 2016-3-7 19:21:35

第三篇

wntrmln 发表于 2016-3-7 19:23:56

第四篇 因果性与决定论

第十九章 因果性

科学哲学研究什么:既非具体的科学事实和规律,也非以往的自然界的形而上学基础研究,而是研究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逻辑形式等。虽然经验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工作是分立的,但是他们的工作也常常有混合。

对因果概念的分析。因果关系在什么类型的实体间成立?过程(包括静态过程)或事件,环境或条件,这种分析的结果可简要概括为:因果关系意味着可预言性(意义上的而非实际上的)。事件B由事件A引起,意味着根据某些自然规律连同对事件A的完备描述一起,可以逻辑上演绎出事件B。经验论者认为,只有找到确证或否证一个陈述的证据的可能性存在(而非一定要确定其真理性),这个陈述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十章 因果性是否必然蕴涵必然性?

“条件论”因果性规律(x)(Px⊃Qx)(P、Q指一类事件)。确定什么属于陈述的认知内容,什么属于非认知的意义成分常常是极其困难的,同样的困难也出在确定“(x)(Px⊃Qx)”是否是规律完备性表述。

必然性问题。如果自然规律包含必然性,则一定不会是逻辑上必然性。休谟认为没有根据在任何已被观察的因果序列中假定包含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因果关系有别于其他关系的特征,是它不能由只考察一个具体事例来确立,它只能根据最终建立在对自然界的多次观察之上的普遍规律来确立。

汉斯.凯尔森对因果概念的历史起源的考察。原因与结果必须以某种方式均衡的原则,即“因果均衡”。虽然目前科学已从自然规律中排除了形而上学的必然性概念。规律仅仅是人们对观察到的规律性的一种描述。

第二十一章 因果模态的逻辑

反事实条件语句的问题与构造包含因果必然性概念的模态逻辑的问题,其间联系在于必须区分两类全称陈述(一类是真正规律(律则陈述),一类是“偶然”全称陈述)。作者以另外方式(忽略其真理性)将陈述分为具有类规律形式(有时称之为“普遍形式”)的陈述和不具有类规律形式的陈述。麦克斯韦定义普遍形式(可能的基本规律形式)一个条件为,适用于所有时间和地点。

普遍形式如何为定义其他一些重要概念提供基础:首先我们定义自然的基本规律为普遍形式且为真的陈述(区分真理性和确定性、规律在某一时间确立程度和规律之真理的语义学概念);定义——陈述具有因果上的真(或具有C-真),如果它是一切基本规律的类的逻辑推论。作者的一个观点:逻辑模态最好解释为命题的性质,类似于表达那些命题的陈述所具有的某些语义性质。如S1是C-真的,P1是因果上必然的,Nc(P1)。

第二十二章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作者认为即便在决定论下,我们仍有自由意志(即能做出选择),应区分可预言性和强迫(包括正强迫、负强迫)性。作者认为正是世界具有因果结构(无论它是经典意义下的决定论还是弱的决定论),才具有高度规律性,在规律性下选择(这不是出于强迫)才是必要的,人们能够自由选择的;相反量子理论中的不确定性(辛亏它们范围极小,且在人类存在与之相关的宏观世界里不起作用)反而不利于做出自由选择。

wntrmln 发表于 2016-3-7 19:24:25

第五篇 理论规律与理论概念

第二十三章 理论和不可观察性

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前者是关于可观察(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在两个不同意义(狭义和广义)上使用它)事物的规律,作者认为经验规律是感官可观察的或是用相对简单技术可测量,后者有时被称为抽象的规律,它涉及不可观察东西,通常是微观过程。理论规律比经验规律更普遍,但是理论规律并非能简单地通过经验规律概括而来。理论规律用以解释已形成的经验定律并可推导出新的经验定律(这种关系类似于经验定律与个别事实)。对“事实”的用法加以限制,限制于能从时空上详细说明的特别的、具体的事实。

理论规律怎么被发现?作为假说而被陈述,这种假说以类似于检验经验定律的方式而被检验,间接确证。

第二十四章 对应规则

理论词语(理论规律)和可观察词语(经验规律)联结起来的规则集(作者称其为对应规则,布丽兹曼称其为操作规则,坎贝尔称其为字典)。理论概念不可用可观察东西来定义,反之则可以。数学公理词项可通过逻辑解释(这种解释是完备的),独立于现实世界,而物理学的公理词项必须用对应规则将它们联结到可观察现象来解释(虽然这种解释不完备,对应规则随时可能被扩展)。这些规则(物理学家认为这种强的对应规则不是必要的)如果为一个词提供了最终明确定义,那么这个词就不再是理论的,而变为可观察的。可观察和不可观察的区别只是一个程度问题。

第二十五章 新的经验规律怎样从理论规律中导出

理论规律和经验规律对应实例:气体动力论,电磁理论(从麦克斯韦理论模型中导出了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中一种))。

正确理解描述和解释是科学必不可缺方面,描述不应是狭义上的,同时解释也不应是不建基于经验程序上的形而上学的解释。

第二十六章 拉姆西语句

理论的拉姆西语句:有n个理论词T1,T2,……,Tn,它们由理论假设引进,在对应规则下出现n个观察词O1,O2,……,On,一个理论的完全陈述将会包含T与O词的并集,拉姆西语句要求所有理论词代之以对应变量U1,U2,……,Un,U变量和它的存在量词的新语句即拉姆西语句。这样就消除了谈论理论词的麻烦(这并非表示这种性质东西不存在,而只是说我们不用再明确去阐述它是什么)。

假定在这种扩大的观察语言的逻辑部分,规定一系列数学实体域D0,D1,D2,……,域D0包含自然数(0,1,……),对于任意域Dn,域D(n+1)包含Dn元素所有类,这种语言表述现时物理理论是充分的。

拉姆西语句并不意味着要物理学家放弃使用理论词,用拉姆西语句说法替换理论词的物理学通常论述是很不方便的。

关于理论的本质和理论所涉及的实体,目前有两种论点即“工具论”(为实用主义持有)和“实在论”(描述主义者和实在主义者主张)。作者认为争论的焦点不应集中在理论实体是否实在,而应转向为语言形式选择的讨论。

第二十七章 观察语言中的分析

分析的和事实的(在康德那是分析的综合的,早期作者讲必然的和偶然的)真二分。人们将科学语言语词划分为三大类:逻辑词,观察词或O-词,理论词或T-词。关于科学语言中的语句有类似三重划分:逻辑语句,不包含描述语句;观察语句,或O-语句,包含O-词但无T-词;理论语句,或T-语句(又分为混合语句,包含O-词和T-词,纯理论语句,包含T-词但无O-词)。每一部分都包含整个逻辑,其不同在于它们描述的、非逻辑的元素不同。L-真,A-真是广义上分析真;综合语句的真假不由其词意义决定,而由物理世界事实信息决定。观察语言中的描述词之间所有意义关系由适当的A-假设来表述。

第二十八章 理论语言中的分析

要认识理论语言中的分析陈述,必须要有A-假设,它指明在理论词中成立的意义关系。关键是如何建立这种假设。T-假设显然不能作为A-假设用,因为它不能给T-词提供经验意义;而T-假设和C-假设联合给出的是综合陈述,也不能提供A-假设陈述。

有一种拉姆西的解决方式,但是显然这种方式复杂且不方便。作者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法:将TC理论分成语句A(T)和语句F(T),前者对于这个理论所有理论词来说,它意欲作A-假设用,后者表达这个理论的所有观察内容或事实内容,拉姆西语句可用作这个事实假设。

总结A-真:如果一个语句被观察语言中的A-假设以及任意给定的理论语言中的A-假设的合取所L-蕴涵,则该语句是A-真的;若既非A-真也非A-假,则它是综合的。

作者对科学语言一种新分类:P-不确定(偶然的)、A-不确定(综合的、事实的)、L-不确定(可能的)。

wntrmln 发表于 2016-3-7 19:27:48

第六篇 超越决定论

第二十九章 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只陈述一个量在各个个别场合中取值的概率分布,只给出数目众多的一类实例中一个量的平均值。19世纪这样的统计规律常用于难于获取个体事实的领域,如气体分子运动论中麦克斯韦-波耳兹曼分布律。

19世纪人们相信随着观察的越来越精确,就越显示决定论趋势,同时在基本规律(“受限制”的规律是从它里面导出的,基本规律是无条件的,绝对精确)基础上可以解释所有事件。

第三十章 量子物理学中的非决定论

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是非决定论的(它仅提供几率预言),依赖于不确定原理。量子论和经典物理学之间一个有关的且同等重要的差别就在于物理系统的瞬时状态的概念。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革命本性促使一些哲学家或物理学家建议对物理学语言的修改,菲利普.弗兰克和莫里兹.石里克主张对其逻辑形式改变,数学家加勒特.伯克霍夫和约翰.冯.纽曼建议更改转换规则,汉斯.赖辛巴赫提议用三值逻辑取代传统的二值逻辑。作者认为现代逻辑(和集合论)和公理方法有助于物理语言的发展。

hufucopy 发表于 2016-5-11 20:16:25

谢谢,收藏了。学习了。

暴风影音 发表于 2016-5-15 15:13:10

我查了包库,有一本1987年版本的,作者、译者完全一样,可能是旧版本,与这个2007年版的有区别吗?新版本加了什么内容吗?

wntrmln 发表于 2016-5-16 11:00:30

引用第8楼暴风影音于2016-05-15 15:13发表的 :
我查了包库,有一本1987年版本的,作者、译者完全一样,可能是旧版本,与这个2007年版的有区别吗?新版本加了什么内容吗?
旧版我没看,但是翻了下目录,都是一样的,两个版本出版社不同,内容应该会一样的,可能局部文字编辑校准会有所差异……

1146162386 发表于 2016-7-15 20:57:40

好书啊,好久都没有怎么看书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学哲学导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