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的三个档次
很多学科的教程都大致分入门/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档次。其实,你就是把高级教程学完了,也未必能达到真正的“高级”的水平。这种分类只是对知识的复杂程度的简单划分,但没有考虑到技能的真正掌握。别以为入门挺容易,真正的“入门”其实门槛挺高的。别说学完了“入门教程”不算真的入门,甚至高级教程学完了,也未必真正入门。怎么算“入门”呢?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就是对这门学科的深浅已经有所了解,有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知道怎样去做就一定能提高,在学习上已经不大会走弯路了。这就可以算是入门。
入门之后,学过的知识就不容易遗忘,因为已经真正掌握了。即使一段时间不接触,也可以很容易地重新捡起来。比如以前认识一个老程序员,曾经身陷囹圄, 多年不编程了,但是后来把任务给他,他翻翻书,又马上重新披挂上阵,照样把东西做出来。这就是真正的入门。
大学本科毕业生,如果学习扎实的话,大致可以算达到了入门水平。
下一个档次不妨称为“过关”。入门以后,虽然水平也不低,但是毕竟还有待提高,离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实际工作还有一段距离。当然,入门之后,在学习方法上不大会出问题,所以只要肯花功夫,水平的提高只是时间问题。大致说来,真正称职的大学教师或相当水平,可以算是“过关”。当然工科的“过关”水平,不能完全以大学教师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学校里主要是搞理论,和实际工作有距离,所以理论水平不错的大学教师可能干起活来不一定顶用。而有些业务水平较高的工程师,可能理论反而讲不出来。总的来说,如果实际工作中,很少有问题能难倒你,大致就可以说达到了“过关”水平。一般公司里的技术骨干,所谓的“大拿”,大致就是这一档次的水平。
再高一级,“大师”太俗,暂且称为“优秀”。这一档次的人当然是凤毛麟角。文科领域就是一堆老头子,一肚子学问,一个小问题能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跟你说上半小时,而毫不觉得枯燥或是掉书袋的那种。理工科领域也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这里不论人品,只论理论和技术),比如计算机界的肯·汤普森之流,那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
当然,这只是大的分级。三个档次之间,当然还可以细分。不过因为分界线比较模糊,不好定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