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暖“阳阳”
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来到了一岁轮回的起点——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然而春风虽送暖,春寒仍料峭。如何暖“阳阳”地步入春天,值得我们深究。不一样的风
俗话说“春打六九头”,数九寒意未消,但2月4日便立春了。立春日这一天在古代本也是一个重大节日,叫做“春节”,为与农历新年的春节区分,到民国后才被易了名。
先辈们将立春时节以五划分,称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就是说:立春当天,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浮到水面上游动,但此时河面上仍有残冰,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 《立春日》 说:“一夜东风起,开帘不散窥”。尽管早春时节,春寒仍料峭,眼中所见不免还有萧瑟之意,但东风密使仿佛已伏在耳边悄声诉说:“春天来了。”顾长卫导演的电影《立春》 中有这样一段独白:“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它好像在一夜间变得温润潮湿起来。”在他的心中,立春也是从风的变化开始的。
立春日的美味
每个人对立春都有着自己的解读。但对饕客们来说,则认为只有吃过了春卷,一年才算真正开始。
春盘、春饼、春卷是立春这天独有的美味。虽然平日里街旁也少不了有着几家冷清的春饼店,但每到“立春”这天,春饼店必定生意火爆,车水马龙。仿佛吃下几口,不管外面如何,人们的心头已是春意盎然。这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咬春”。
“咬春”是指立春这天吃春盘、春饼、炸春卷、嚼萝卜之俗。唐 《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早在唐代人们已经开始吃春盘、春饼了——采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如香椿芽、韭菜、蒜苗等,包裹在薄如蝉翼的春饼皮里,既可防病增加免疫力,又搏迎春的好兆头,且一定要卷成筒状才讲究,从头吃到尾,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去年在美国加州,可是真正发生了“200个春卷换国籍”的趣闻。据NBC电视台报道,去年年底美国加州入境事务官因受贿被捕。经查明,该官员从移民处共收取三份贿赂帮助办理国籍。其中一份贿赂尤特别,是200个春卷……如此贪恋异国美食的移民官,让严肃的新闻都变得有趣起来。
走,去面迎绿野春风
顺应“春生夏长”的自然道理,连蛰伏一季的花鸟鱼虫都复苏了,人们也是时候多去户外走走啦!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阳气升发的春季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光。放风筝其实是一种趣味盎然的健身运动。追逐跑闹间即有防病祛病的功效。宋代李石在 《续博物志》 中说,放风筝时:“张口而视,可泄内热”;清代富察敦崇在 《燕京岁时记》 中写:“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的确,放风筝时,极目碧空,看风筝随风摇曳,不仅消除眼疲劳,对于长期伏案的现代人来说,倒真是一个治疗颈椎病的好办法。
气温回升,也催促着钓鱼爱好者的复出。“春钓滩”是众多钓手的共识:春天暖和了,鱼儿开始到近浅滩觅食。而立春之后,二月的另一个节气“雨水”,也预示着春雨的到来——“春雨满塘鱼,夏雨不上钩”、“春雨之后,钓鱼丰收”、“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春天钓鱼,真是老少皆宜,自得其乐,又收获颇丰的一桩好事。
而郊外踏青的习俗,大概可以追溯到周朝的“东郊迎春”。那是3000多年以前,尚无确切纪年可考的一年立春。斋戒三天的周武王,姬发沐浴熏香完毕,带领众臣东郊迎春。武王意气风发,三公六卿紧紧跟上,百姓阵阵欢呼,好不热闹。东郊八里之处,祭祀春神句芒。又挥鞭抽打泥塑春牛,泥牛应声四分五裂,事先藏在牛肚里的五谷纷纷落下,是为“打春”。一切都是为了祈求一年的五谷丰登。今天,我们的踏青倒不必背负如此多的期望,只需带上美味野餐,到郊外赏尽草木竞秀,沐浴阳光,舒展筋骨。于是新陈代新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顿觉周身温暖、生机勃勃。
食得暖“阳阳”,全身暖洋洋
立春后,就要减少药补和大鱼大肉了。更忌油炸、烧烤这类辛辣油腻食物,因为它们都会损耗阳气。不仅如此,研究表明,肌肉多的人产热能力强,而脂肪比例高的人反而产热能力差。所以即便吃了猪油、蛋糕、曲奇、炸鸡等高热量食物,对养成抗寒体制也没什么帮助。
另外,餐后点心的选择上也并非酸甜由我。药王孙思邈主张:“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不妨多食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梨、桂圆、银耳等。也不妨喝一杯芬芳甘甜的花茶,驱散整个冬天的郁结。
网址 http://www.beitaichufang.com/article/666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