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ongjian 发表于 2015-2-1 00:11:48

从老子看特异功能和气功疗法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二篇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

所谓特异功能,是指正常情况下人所不具备或不显相的心灵性质的功能。比如老子自己就在虚极静笃中观到宇宙真相,似乎也曾脱离肉体,这些显然就是特异功能。然而,大多数论及特异功能者都是论述机体能力,可这基本上是美妙而荒唐的猜想。


我国的特异功能热是伴随着气功热形成的。气功亦即先秦以来的行气调息之术,然从晋代道士许逊《灵剑子》发明“气功”概念以降,养炼界却很少采用气功一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气功一词经由大众传媒而广为人知,遂成为养炼的代名词。不过,气功概念因为有“气”这个字,容易产生误解,而且,目前气功概念的内涵也不足以涵盖历史上的养炼之道。


特异功能国外也称超常能力、超心理学、灵智学等等。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欧洲人因为对印度宗教的研究而生发兴趣,随后在藏传密教、道教方术的刺激下,结合西方本土传统中的灵异术、占星术、催眠术而逐渐发展。目前,一般将特异功能分为两类,即超常感知、意念制动。


超常感知也称第六感,是指眼耳鼻舌身之外的感知能力,有人称为心觉,诸如透视、遥视、预知、心灵感应之类。意念制动是指不通过物理媒介,直接以意念或精神驱动物体变动,我国古代也称为搬运术。



那么特异功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都有哪些具体功能?能否通过修炼而获得?我们从老子思想来分析一下。



一、意念制动

在生命论一章我们推定,“有欲之情”(即生命本相,无妨暂且理解为灵魂、精神)具有一定的驱动能力,能够驱动“一、二、三”中的纤细实物,这些实物比物理学的基本粒子还要细微许多。但随着纤细实物的增大,“有欲之情”的驱动能力就不足了,可能到了原子或亚原子层面,“有欲之情”已经无法驱动实物粒子了(详见老子生命论一章)。因此,所谓意念制动,在可观察的物质层面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人会分辨说,有些特异功能者意念力强大,故能驱动稍大的实物,但我们认为,“有欲之情”在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时,其驱动能力应该是最大的。而特异功能者虽然意念集中,意念力强大,但应该不会超过没有实物机体时的“有欲之情”(“有欲之情”是指:刚刚产生情欲的“本真之情”,如21章的“孔德”;死后离体的“德”。我们认为这两种情形下的“情”的驱动能力最强,因为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生命机体中的“有欲之情”因为有各类“情欲名观”的杂扰,故而驱动能力要低一些)。所以本书认为,意念制动至少在原子层面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辩者可以继续寻找理由,并求助于科学比如协同学、突变论等,对此本书不必分辨。实际上进至虚极静笃、第四禅境,这些辩解自可分明,用不着纷纷攘攘、辩来辨去)。


然而有些特异功能者在严格的条件下,似乎也发生了物体移动的现象,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假如这种情况属实,我们推测,应该是这样的:即物体的移动不是意念力的直接作用,而是意念力改变了物体内部或周围的电、磁状态,使得物体发生了移动(甚至可能在微观层面发生了协同、突变)。由于有欲之“情”能够驱动“一、二、三”中的纤细实物——他们比电子等微细轻便的实物更加细微,且有“电”性(或磁性),因而当意念专注于实物时,会使得实物内部甚或周围的电子运动或排布发生变化,产生某种作用力。意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有欲之情”的某种呈现或显态,而“有欲之情”并没有固定的空间大小,故在专注状态下可以直接扩张到物体内部及其周围。实际上本书认为这类意念制动是不可能的,应该再予检验(主要测量电场磁场)。在我们看来,制动(使静止物体移动或使移动物体停止)比物化性能的改变更难,使得物理化学性能改变(电子分布)应该容易一些。


至于扶乩、转灵桌之类,其运动还是操作者的身体在驱动,只是许多人易受特殊氛围的感染(像悼念会、基督教的见证会、灵恩派的出神聚会、一些灵智研究者的聚会等等,这些类似于癔症发作的群体感染),在恍惚无主中感受不到自己身体在驱动。



二、特异感知

特异感知有视、听、心三类。


视有透视、遥视、看到微观事物、看到特异景象等等。我们知道,作为生命本质的“情”,一直具有“观”之能力。老子能够看到“象、物”、“一、二、三”等纤细实物,还能看到其他的“情”(类同于精神体、灵魂),而且这种视观不受距离限制(至少是可以遥视)、不被外物遮挡(具有一定的透视)。这就表明,人包括动物,具有除了眼睛之外的视观能力。只是在人而言,这种能力被后天诸因素掩埋遮蔽,通常情况下不能显露。老子自己是在致虚守静过程中才显现出这种视观能力。有些人或因体质原因、或因心境原因,虽未修炼却能具备或者说显露这种能力,故有遥视、透视之能,甚至能够看到微观层面的存在。所以,从老子来说,特异感知中的“视”是存在的,并且不是通过眼睛。这类似于佛陀的天眼通。


又有一些人看到了所谓天国天堂,这应该是幻觉,是神情恍惚中受到原有知识中的天国天堂影响而形成的自以为是的视观。我们之所以如此断定,乃是因为,老子以及佛陀都没有类似的说法(大乘佛教的编撰想象应予排除)。


还有一些人看到了灵魂、神灵,这都是可能的。因为老子自己就能观到其他的“情”。不过老子是在虚静静笃中“观”到的,其他人的观看如非心身特异就是也进至某种虚静、恍惚状态,当然,更多的则是幻觉。


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神灵乃另一种不同于人的生命形态,并没有什么对人的控制支配能力,估计他们也没有什么兴趣。他们或许是智慧高于人类、情欲淡于人类、生存方式与人类大异的生命存在,但尚非本真状态的道境之“情”,依然是有欲有情状态,依然有生死轮回,大概寿命比较长、机体甚少生病等等。许多宗教类书籍将神描绘成无所不能有大神通的存在,实际上是人类的美好向往亦即幻想。现实的困苦、人类的无力、人生的无常惶惑,使得人们寄望于神灵;自然的威力和天地的有序运行,使得人们断定神灵存在并求助于神灵。于是各种神灵被陆续创造出来,活灵活现、千奇百怪,但无不是想象虚幻。这从老子对神、帝(未必都是实指,若不是实指,则不存在神灵)的描述可以得证,从佛陀对天神的态度也可确证。


二是灵魂或鬼魂乃人或动物死后的有欲之“情”,尚在寻找合适的处境投胎或再建生命机体。鬼魂可能对人有影响,但这影响只能通过心神(活人的“有欲之情”)来实现,不可能通过实物来实现,因为鬼魂最多只能驱动“一、二、三”等纤细实物,不可能驱动更大的实物组织。这也就是说鬼魂不可能影响人的身体,或者说不可能直接影响人的身体。


然则鬼魂如何影响活人的心神呢?(这里立足于60章“其鬼不神”。即将60章的“鬼”作为实指对待。但倘若老子此处的“鬼”是虚指,那么几乎可以断定,鬼魂对人的心神没有影响。60章此段请参阅对原文的注释辨析部分和老子生命论一章)如果说鬼魂可以无条件的影响人的心神,恐怕世界早就乱套了——因为存在大量的鬼魂,而他们又随时随地都可以影响活人(以及动物)心神。因此,可以断言,鬼魂影响活人心神必有条件、必有制约。

其一,鬼魂是死后投胎前亦即再建机体前的有欲之“情”,其存在时间长短未知,估计不会很长。也只有在此阶段,才有可能影响活人的心神。

其二,有欲之“情”可以互“观”,也可交流拷贝记忆(对活的动物而言是深层记忆)中的一些内容,这种交流拷贝发生在母体与子体之间(即子体在母胎中一个阶段)、也可能发生在脱离肉体的“有欲之情”之间。因而,鬼魂影响活人的心神也只能是投胎时的记忆汲取。可是从现实生命来看,这个过程中似乎又没有影响心神的情形在内。

其三,鬼魂对活人心神的影响发生在活人心神恍惚不定之时,甚至包括入睡之后。心神恍惚不定意味着自己的有欲之“情”调控力、精专度不足,或许处于外放状态,故此鬼魂能够乘“虚”而入。入睡状态中,有欲之“情”应该是很精专的,几乎以其本然状态对身体进行调控,此时鬼魂不可能是乘“虚”而入,应该是类似于相互“观”照、彼此互观记忆(深层记忆)的情形。或许一些奇怪的梦境就存在这类情况。但这好像也算不上影响。

其四,乘“虚”而入的鬼魂又能干什么呢?道教有元神夺舍一说,完全是荒诞的想象(与其夺舍还不如再建机体,与其夺舍还不如证入大道。当然道教夺舍是指两个元神对死人尸体的争夺而非对活人身体的夺舍,可是从老子来说,尸体已经被早前的“情”抛却,那就意味着这个身体有各种问题,不适于生存活动了,夺来何用?)。难道能将原来的“有欲之情”赶走?但这是毫无可能的。鬼魂仅仅是“有欲之情”,又有什么能力将另一个“有欲之情”赶走呢?在老子这里看不到任何“有欲之情”能力的大小,他们只是在“欲、名、情”方面有所不同,而这不同并不意味着能力的大小高低,否则,由于动物死后的有欲之“情”其情欲一般比人要强烈执着,他们早就将人的“有欲之情”赶跑了。乘“虚”而入的鬼魂,所能做的,恐怕就是民间传言的鬼魂附体,通过这种附体、通过被附者的身体说出某些话语,仅此而已(这可能就是60章的“其鬼不神”之意。亦即心性醇厚、不乱不杂,鬼魂无所而入),并且很快离开被附者的身体(即使不想离开,也会被原主赶走。实际上这身体是原主所建,附体的鬼魂可能还调控不了。现代医学的器官移植中都有排异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实我们的看法)。



听一般都是幻听,诸如宇宙语之类,全属凭空想象或出现幻觉。这是因为老子说深隐层面是无声的(“大音希声”,“听之不闻”)。佛教虽有天耳通,但应非佛陀所言,而是后世附会。当然,我们也不拟完全排除类似天耳通的千里听音之类(假如确能如此,那么必定存在着特异功能者进入类似虚静专一的情形,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将通过象网传播的远距离波动解析出来)。



“心”的特异感知可以统谓之心灵传感,诸如读心术或他心知、远距离感应之类。在重新界定这些术语的内涵之后,类似情形应该是存在的,比如有欲之“情”之间的互“观”记忆、子体从母体的记忆汲取。当然,老子是在“虚静静笃”之中才能“观”自己之“名(记忆)”,佛陀的宿命智也是在第四禅境中才能发现自己的历史记忆。

我们认为,所谓读心术或他心知,假如现实中确实存在,那一定是“看见”对方的记忆,至于是在离体状态下去“观”,还是在直接就能“观”,我们无法确定。报道中所谓的即时了知对方心思,应该是不真实的,因为心思是活动的,除非已在记忆中保存(当然,我们也无法断然排除能够直观活动的心理)。至于孪生者之间常有的远距离感应,可能是离体之后,也可能是直接的感通,具体机理是什么,本书也不清楚。但可以确定与“德”亦即有欲之“情”的功能有关。



对特异感知,尤其是视、心,本书认为是可以存在的。也许这些特异功能者是在恍惚不定的心神状态下不自觉地就“视、通”了,也许他们因为心身特异从而使得本难显相的有欲之“情”的功能呈现出来。当然,最好是能够如佛陀老子那样进至虚极静笃、深度禅定,如此方能如其所是的观照、感通,也能为世人解答关于宇宙和生命的一些疑惑。



另有一些通灵术,能够预知未来。这种情况也许是存在的,这倒不是说事物的运演、人世的变幻真的是决定论命定论那样的情形(决定论是说一切都是从开始就决定了的,初始状态决定着未来任何时候的状态。命定论是说人的一切或者说主要的大的方面如夭寿祸福、贫富贵贱等是一生下来就确定了的,后天的努力无法改变。预知未来,则意味着人世重大事件和进程结果是确定的。是否真能预测未来,从老子这里看不到任何阐述。但我们认为,这与老子思想宗旨大不一致,因为修德进道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可以免除祸殃,就此来说,未来的重大事件和进程结果是不可能确定的。当然,人类不大可能修德进道,故所谓确定的未来是指有欲有为境域中的情形。是否真的可以预见,本书无法断言)。而是指“情”的“观”是直观洞见,具有直接明晓事件发展以及结果的能力。当然,具体的情形我们无法知晓,只能期待天性醇厚者能够如老子佛陀那样修炼至虚极静笃之境,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老子、佛陀的体证是完全可以证验的,也就是说只要达到虚极静笃之境、或者达到第四禅境,所观所知都一样。特异功能的视、听、心,也应该如此(或者经过严格证实),否则,没必要认真对待,可能都属幻觉。



三、五千文中的特异现象

老子体道证德本就属于特异现象,但这里是指50章、55章、60章的描述。


50章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这段描述有两种解释,一是善摄生者不入险地、预避危险。若此,则此段意谓不要做对身体有害以及很可能有危害的事情。此解中“入军不被甲兵”有些费解,只好认为“善摄生者”要么身心灵活难以被创、要么做些后勤保障工作。二是善摄生者德性淳全,因而虎狼不害、敌兵不伤。此解中,就有特异现象。这一解释可从55章得到印证。假如第二种解释是老子原意,那必定表明“德”具有某种感通化解作用,即感应效用。


55章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赤子即刚生下来的幼儿(或者不超过三个月大。20章云“如婴儿之未孩”,孩通咳,义为笑)。老子描述的这个现象似乎也有事实验证。这种特异现象,是“德”的效用。为何会有这种特异之事呢?应该是醇厚之“德”的感应效能。幼儿无知无欲、无思无虑、自然无为、心境清明,是“德”(有欲之“情”)最为“厚、精、和”之时,可能“德”能够发散到幼儿周围(51章“覆之”),而这些动物,因其类似于幼儿的无知无欲的诸“无”状态,故其“德”也是比较醇厚的,两相感应,就化解了消除了幼儿的危险。人长大之后,情欲繁多、思虑重重、心境杂芜玷污,其“德”离乱、浇薄、差忒,就没有了这种感通效能。况且人见到这些动物立刻就有了恐惧、反感、厌恶之心,更加不易感通了,即使还能感通,动物感受到的也是危险、不适,所以就有了伤害行为。“德”对生物有卫护作用,见于51章“覆之”。另外,从心境考察,“德”之间的感通是发生在深层次的,不为心灵所知晓。实际上对幼儿来说,此时的心灵尚无内容,处于某种浑然圆融、单纯不杂的未分化境况,故而不可能知晓。


60章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大道的根本特性是自然无为、无欲无名。人若能依道而行,那么鬼魂不可能作祟。这其实容易理解,因为所有的一切依从大道,鬼魂也不例外。人如果抱道而行,自然无为,鬼魂就不可能伤害,既无机会乘虚而入,也无能力相机而害。人的依道而行无非是无欲无名、自然无为,亦即心境清明、无欲(贪欲)绝情(纵情),以其天性本能生存活动,此时“德”厚朴纯全,鬼魂焉能害之?60章的“鬼”可参阅本书对60章的注释辨析部分和“老子生命论”一章“死后的欲、名、观、情(感)”一节。


四、从老子看气功疗法

气功热之后,气功疗法成为街谈巷议的常见话题。练习气功能够祛病健身,这是毫无疑问的。气功锻炼有静功、动功之分。从静功来说,入静就心神专一不乱,能够使得“德”以本然状态运行,恢复能效,从而通过“德”的养护调理,达到祛病的目的。从动功来说,具有疏导体气、舒筋活血的功能,也有利于健身和康复。有些功法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病症进行选择。但在功法选取上,切忌那些未经验证、胡乱想象的功法。比如说意念集中在病灶,然后如何如何,这都是编纂者幻想的东西。还不如进入深度的虚静状态,让“德”效能更好一些。



自我疗法之外,又有发放外气治病一说。是否属实,不易断言。我们认为基本是不可行的,貌似有效的一般都是心理效应的结果。


首先是外气的实质。鼓吹者天花乱坠,但任谁也无法说得清楚。实际上从老子来看,人都有体气(包括呼吸之气,以及诸如心气、血气、闷气之类),10章的“专气致柔”,主要是调理体气(老子时代已经有血气、怒气、勇气、志气等,老子说“冲气以为和、专气致柔、心使气曰强”,“气”显然是先秦通常用法,并且不主要指呼吸之气,那时呼吸用息、歔等词。也许我们可以含糊地说,体气是身体产生的微弱不察可与外界交换的细微物质。从科学的观点看,可能是身体及其发散到周围的热能、电磁场之类的存在)。发放外气,也就是发放体气。不过人人都有体气,也都不同程度地发放于外。或许气功师发放的强度要高一些,但这尚须检测验证。


其次是外气能否治病。我们认为可能性非常小。即使能够治病,也无人说出道理来。事实上,所谓发放外气治病,都没有经过严格的验证,某些看似外气治好的病,可能患者的心理因素是主要的。退一步说,倘若外气确能治病,那么所发的外气一定是类似于电磁场那样的存在(人体本身具有电磁,意念也只能驱动电子运动),这种电磁进入患者体内,或许刺激了患者身体,引发了相关反应,从而有利于康复。因此,检验气功师发出的电磁场应该能够厘清外气的性质,也为认识外气治病提供依据。实际上倘若外气真能治病,那么电磁疗法才更有价值。

总之,所谓发放外气的气功疗法,应该是不可行、无效果的。不应盲目倡导,更不可自欺欺人。



有许多练功出偏者,要么是选择功法不当,要么修炼不得其法。这类功法和修持者往往追求外气施放,着意于所谓特异能力开发,全都走向歧途。所以未经实践验证、明显出于想象臆造、追求特异功能开发、追求发放外气等等的功法,应予舍弃。实际上,若真有外气且确能治病,那也是在自然而然的修持中、在虚无恬淡的心境下,自发产生的现象。只有在自发产生之后,才有可能以心识调控。意念先行、心存执持均属错误方式,在此错误方式下的看似修行有成者,无非是自我感受甚至心理暗示效应,大多数是幻觉甚至成为精神病患。在修持中,把握住自然无为、虚静淡然,一般即可避免出偏。


拙作《道德经新论》(副标题:揭开宇宙和生命的玄秘),全书计分九篇,共300万字,历经20年,已于日前完成。兹发布于网络,供有兴趣者参研、指正。参见本人博客,内有下载链接、内容简介、阅读建议、章节目录等。博客的排版要清楚些:http://blog.sina.com.cn/u/31786809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老子看特异功能和气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