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梦想 发表于 2015-1-8 19:52:02

电影《狂怒》:冷冽的气息,但可以更加好些

最初的感觉:
对于战争残酷的描写,排行应该会相当靠前,大多数的战争片,要么就是欢乐颂,要么就是莫名其妙、荒诞,但这个片子红果果地展示了其残酷。
电影里,人不把自己当不死主角,那种冷冽的残酷。当下太多可乐的人儿了,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主角,但世界那有那么温柔……
当然,这种描写也是有过的地方,但比那些太不用心的、陈词滥调的坑蒙拐骗要好些……
整体来说,还是相对不错的,电影毕竟是电影,是用来调情勾引的。
但感觉有些地方可以更加好,而观众也不会少。——如果可以解决两个问题:①主角那么轻生地用一辆坦克,就想阻挡那么多的德军,但之前却说,他们是伤亡率最小(或者相当小)的一个小单位;②为啥要那么死挡?这两个问题,解决得都不好。


传说的改编:
国外的影视剧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一般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诸如此类。国外一般喜欢说,based on actural events,诸如此类。
据说,这个电影据说根据“奥迪·墨菲”(据说是步兵,不是坦克兵)的事儿来改编,但至少在国内的宣传,没有刻意宣传这个。


扯谈几句战斗场景+装备党给俺的补脑:
如果按照在电影里面展示的装备与战法+主角们的习惯,那么是很难存活那么久的概率。当然,可能会说,之前的没有那么不管不顾,因为战友挂了,突然生出了一股怒气,这个说法,看似可以一说,但靠不住。
①不皮实的坦克+不靠后(没有营级以上职衔,只是因为有人阵亡,所以临时有机会指挥……)+冲锋陷阵。他们说了,从北非开始……先不考证北非战场美军的参战情况。他们这样很难活下来,除非运气好到了可以在coolman的渔场里,连着365天、天天都是把把拿三个六
②遭遇虎式是之前的一场战斗,这个不去深究。问题是最后的那场战斗,就是一个指挥官,说,你得给我堵住,诸如此类。这个为啥要死守,没有清晰展示出来——如果真的那么重要,那么就光秃秃几辆坦克?一般情况下,一般都需要步兵与坦克一起出战(传说中的铁甲洪流大会战另当别论),否则坦克往往有麻烦,也难以起比较大的作用。更加重要的是,如果那任务很重要,美军的兵力紧张到了如此地步?战线的推进到了这么急迫的地步?这个就三几辆坦克出战,是有相当风险的。最少,也在坦克上面坐几个大兵,而且,如果真的那么要紧,肯定有带电台之类的通讯联系工具。
③最后那场战斗,根本就是找死。就靠着一辆履带、负重轮损坏的坦克,一般可以阻击多久?而且,那是一队没有重火力的德军,放过去,就不能组织防线?或者指挥官有交待,只要阻击多少时间就行了?
---------------
美军的是谢尔曼,德军的有虎式,还有铁拳(看着有点点像RPG的那玩意儿)。
有人说,最后一战,不用很长时间,就可以临时性修好坦克。


历史背景:
最后的时期,德军的主力都在东线,当时,主角有说他们是美军第九军团,这个归属蒙哥马利指挥(蒙哥马利同时还指挥第一加拿大军团,第二英国军团)。
美国人因此很觉得艾森豪威尔对英国人太过“尊崇”,心里窝着火,所以作战很卖力,但是比起残留的德军,他们的兵力占据极大的优势。
逼近莱茵河,西线的话,是巴顿的美军第三军团,但是发现桥被炸了。随后,美军第一军团发现竟然有一座能用的……美军第九军团(司令为Simpson)也随之逼近,但是被蒙哥马利制止……
3月23日,蒙哥马利发动了渡河攻击(3000门火炮+两栖坦克+2个空降师+……),对岸为5个残了的德国师。美军第九军团共阵亡40人……
只是在小村Rees遭遇了德军一个伞兵迎3天的抵抗……
28日,桥头阵地突入了30公里以上,宽度也达到了将近50公里,但蒙哥马利相当相当保守,他要等到有20个师,1500辆坦克!
德国方面,基本上不加抵抗,期待西线赶快推进,可以比苏联快占得多些(苏军因为报复,据说相当残酷,比如集体大XX,即便高层枪毙了几个人,实现两德统一的总理科尔的老婆,就没有逃脱被XX的命运……)。
最后阶段的希特勒,确实比较疯狂,要求毁灭一切:工厂(包含自来水厂)、粮食、衣服。而柏林的巷战也比较激烈。但也就这样了。
4月12日,罗斯福逝世。
4月27日,美苏军队在柏林会师。美英等西线部队行进途中,最大的障碍,往往是己方轰炸机把当地炸得一塌糊涂,难以快速过路。




加一副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影《狂怒》:冷冽的气息,但可以更加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