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斋 发表于 2014-10-11 17:43:31

西夏瓷器赏析

西夏是由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公元11世纪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国号大夏,因其地域在其今日宁夏及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部分地区,于北宋之西,故北宋时称西夏。西夏王国作为地方割据政权与中原宋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西夏文化就是在吸收借鉴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文化。西夏瓷器虽然在瓷质上不能同期宋代著名瓷窑的精美瓷器相比,但其在器形和纹饰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西夏瓷窑遗址
西夏瓷器在今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现。窑址主要分布在宁夏灵武磁窑堡、回民巷,甘肃武威塔儿湾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和准格尔旗境内,另外在贺兰山东麓的缸瓷井、插旗口也有发现。
西夏地处西北大漠地区,瓷器生产多是就地取材。为迎合当地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诉求,西夏瓷器在产品造型设计、纹饰题材、装饰手法均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及特征。
二.西夏瓷器特征

1.胎
西夏各窑使用的制瓷原料均为就地取材,因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西夏瓷器有粗细之分。粗瓷一般胎色泛红,器壁较厚。主要器形有瓮、缸、釜等器。细瓷胎土经洗练,胎质细密,胎色浅黄或灰白,器壁略薄。主要器形为碗、盘、罐、壶、瓶、勾等生活用具及板瓦、滴水等建筑用材。以磁窑堡、回民巷为代表的宁夏一带瓷窑烧制瓷器胎体质量较高。
西夏瓷器中的碗、盘、钵等圈足器均挖足较深,器壁近底处较厚,近口处较薄,这是因为碗、盘、钵等主要是顶碗覆烧法烧制而成。
2.釉
西夏瓷器釉色主要以黑、褐、白色为主,也有少量青、紫、茶叶末及酱黄釉色。其中白瓷质量普遍较高,精品明显多于其他釉色瓷器。
白釉瓷多先施以化妆土,然后挂釉。白釉器多呈灰白色或牙黄色。其他釉色则是直接挂釉,挂釉情况也不同,碗、盘、钵内壁挂满釉,外壁半釉。盆为复合釉。

3.器形
瓷器品类较多,每一类器物又形式多样,。工匠们利用器物口、沿、颈、肩、腹等外部轮廓的变化,制成不同形体的器物,实用且美观。
西夏瓷器种类按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器、文房用具、娱乐用品、雕塑艺术品及建筑用材等。常见器形有碗、盘、壶、瓶、罐、盆、灯、帐钩、砚、铃等,另外还有一些雕塑品和娱乐用品,如牛头埙、棋子等。其中高足器、扁壶、四系瓶、帐钩、纺轮、牛头埙极具民族特色,它们的造型设计与党项人的游牧生活密切相关。
高足器 主要有高足盘、高足碗、高足杯、高足豆等。这些高足器不仅表现出西夏瓷器的民族特色,而且也反应了党项民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扁壶扁壶是一种适合于马背民族远道出行携带的容器,该壶造型设计合理,口小腹大,壶中盛酒、水、奶等液体不易洒出。圈足置腹中央,只要将壶口塞住,壶即可平放,非常稳妥。腹侧有耳可供穿系,出游狩猎时携带方便。扁壶从早期到晚期一直生产,产品数量大,制作精美,也是西夏以外其他烧瓷窑口中所不见的,是西夏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瓷器。扁壶有两种,较大者为圈足扁壶,壶口小,颈短,腹扁圆,是由两个浅腹钵对接粘合而成,其接缝处常以附加堆纹进行弥合,腹侧上下分别置两耳或四耳,腹部中央有圆形圈足。扁壶设计合理制作精美,体现了党项人的聪明才智。
四系瓶(多系瓶)小口圆唇微外侈,束颈斜肩,长圆腹,圈足平底,肩腹交接处置对称四耳,其腹大口小,是盛水、奶的理想用具,若将多耳穿带,可拎提,方便实用。
瓷铃瓷钩是西夏瓷器中的特殊产品,也是游牧生活中的必需品。西夏境内铜铁等金属矿产资源缺少,遂想出以瓷铃、瓷钩代替金属的钩、铃。
牛头埙瓷埙的一种,形似牛首而得名。其正面有二孔,顶部有一孔,吹之能发出美妙声音,体现了游牧民族淳朴细腻的感情世界。
瓷塑出土所见瓷塑主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艺术题材取自佛教及世俗生活,造型简洁浑厚,人物民族特征明显,就有典型的西夏风格。
4.纹饰题材特点、
西夏瓷器纹饰题材内容丰富,有植物纹、动物纹、图案纹及反映民间生活习俗的纹饰。植物花卉以牡丹为最多,可分三种:缠枝牡丹、串枝牡丹、折枝牡丹,多用于扁壶、经瓶和深腹罐上。另外也有少量的莲花纹、菊瓣纹、石榴纹用于经瓶或滴水上。动物纹主要有鱼纹、鹿纹、狩猎纹等。其中鹿衔牡丹或莲花较有特色,鹿为瑞兽,莲花牡丹象征吉祥富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人物纹仅有婴戏纹一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除以上主要纹饰外,还有一些作为边饰的图案,如卷草纹、几何纹、钱纹、水波纹,卷云纹和山形纹等亦比较常用。
5.装饰技法
西夏瓷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剔刻釉、剔刻化妆土、印花、点彩和镂空等。其中剔刻釉装饰主要用于褐釉、黑釉的经瓶、扁壶、钵上,个别的在白釉瓷上。剔刻花常见于器物开光内的主体纹饰,开光外则为地纹。剔刻釉由于剔出地胎露出灰黄的胎色,达到烘托主题纹饰的目的,并使纹饰具有浮雕感,艺术效果很强。
剔刻化妆土是在施化妆土的胎体上剔刻出花纹,然后罩以透明釉。烧成后,剔花部分在浅青色地上呈现出白色花纹,刻花部分则在白色地上显现出浅青色花纹,两者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素雅之感。
另外,采用开光装饰瓷器是西夏瓷器较为突出的特征。在西夏瓷器中壶、瓶、罐、碗、盆、钵无所不用开光,其比例之大是其他窑口无以伦比的,并且开光不拘一格,有菱花形、连弧形等。开光全部采用剔刻技法,即开光内剔掉花纹以外的地,露出浅色的胎,开光外划满斜道纹或水波纹,以突出开光内花纹有浅浮雕之感,艺术效果极佳。
西夏瓷窑在初期主要受到耀州窑的影响,这以回民巷为代表。北宋亡后,山西北部诸窑直接影响到西夏瓷窑,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受到陕西、河北诸窑的影响,这以磁窑堡窑为代表。
   综上,西夏瓷器在土生土长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周边瓷器文化的特点,最终发展成独具特色、美观实用的西夏风格,堪称盛开在大漠深处一朵艺术奇葩。

金石斋 发表于 2014-10-11 17:46:48

西夏瓷器鉴赏


1.白瓷高足碗
高8.2厘米、口径12.6厘米、底径4.3厘米
1975年宁夏灵武崇兴乡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敞口圆唇,斜壁曲腹,高圈足,圈足以上均施白釉。西夏瓷器中的碗、盘、钵等圈足器均挖足较深,器壁近底处较厚,近口处较薄,这是因为碗、盘、钵等主要是顶碗覆烧法烧制而成。白釉瓷多先施以化妆土,然后挂釉。白釉器多呈灰白色或牙黄色。其他釉色则是直接挂釉,挂釉情况也不同,碗、盘、钵内壁挂满釉,外壁半釉。
党项族有尚白习俗,他们以白为美、为善。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称帝以后,衣白衫,戴白高毡帽,以示崇高。因而西夏瓷器多以白瓷为贵。


2.白釉长颈瓷瓶
高15.4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9厘米、底径5.7厘米
1986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遗址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此瓶敞口折沿,长颈,圆肩鼓腹,喇叭形圈足。通体施白色釉,白中泛青,并有冰裂纹。


3.白釉花口瓶
高18.7厘米、口径5.7厘米、腹径9厘米、底径6.5厘米
征集内蒙古博物馆藏
这件六瓣花口瓶,细长颈,圆肩鼓腹,喇叭形高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光亮,白中泛青。这种花口瓶,承袭了宋金的器形并有所变化。


4.白瓷豆
高8.8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6.4厘米
1986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遗址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此瓶敞口圆唇,斜壁收腹,喇叭形圈足。通体施白色釉,白中泛青,并有冰裂纹。


5.白釉刻划瓷罐
高30.7厘米、口径16.5厘米、腹径30.2厘米、足径16.4厘米
1986年宁夏灵武瓷窑堡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该罐平口、鼓腹、平底,施化妆土和透明釉。三层纹饰,上下层剔刻卷草纹,中间剔刻缠枝菊花纹。整体布局疏密得当,表现出高超的剔刻花工艺水平。


6. 黑釉剔刻牡丹花经瓶
残高38.8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9.5厘米、底径12厘米
1986年宁夏灵武瓷窑堡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种经瓶圆肩深腹,肩部有一涩圈,釉色光润明亮,腹部装饰开光剔刻牡丹枝叶纹,形成白地黑花的效果。开光两侧刻划花叶和密集的弧线纹作为底纹,起到了局部装饰的作用。
西夏经瓶,多为剔刻花装饰,施釉均不到底,制作精良。造型特点为小口,束颈,丰肩,腹部修长下收,暗圈足。牡丹花是西夏瓷器中最常见的纹饰,在西夏的扁壶、罐、瓶、盘和盆等器物上大量使用,体现了西夏人对牡丹花的喜爱。


7. 黑釉剔刻海棠花花口瓷瓶
高21.4厘米、口径9.5厘米、腹径11.5厘米、底径10.1厘米
1981年内蒙古准格尔旗准格尔召乡出土
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藏
这种花口瓶,直颈,圆腹,高圈足外撇,施黑色釉,腹部剔刻缠枝海棠花纹,圈足底部无釉。


8.褐釉剔刻海棠花经瓶
高33.8厘米、口径6.7厘米、腹径16.4厘米、底径9.6厘米
1971年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出土
内蒙古博物馆藏
经瓶台唇小口,细颈折肩,圆腹平底,腹部施褐色釉,以剔地露胎的技法于腹部剔刻开光海棠枝叶纹。


9.黑釉双耳剔刻花瓷罐
高26.6厘米、口径4.2厘米、腹径19.5厘米、底径11厘米
征集
宁夏隆德县文管所藏
该罐双棱小口,束颈,长圆腹,圈足,颈部两侧贴附带状双耳。腹部剔刻大团花叶图案,刻花上下各有两道弦纹,腹部以下至圈足部分露胎。



10.褐釉剔刻花瓷扁壶
高33.3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32厘米
1985年宁夏海原县征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扁壶小口、卷沿,口沿一侧有堆刺纹,肩部二系。腹部扁圆,正面是褐釉剔刻的两组牡丹花纹,背面有圆形圈足,侧边缘有仿自皮囊壶缝线的堆刺纹。



   
11.黑釉剔刻花四系瓷扁壶
长35.4厘米、直径31.6厘米、厚17.3厘米
征集
宁夏海原县文管所藏
此扁壶直口台唇,长颈,壶体扁圆,肩部和下腹部各有一对带状耳,腹部两面正中为圈足,便于卧放,圈足周围以剔釉露胎的技法,剔刻出连枝牡丹花纹。



12.褐釉瓷碗
高7.8厘米、口径19厘米、底足径6.7厘米
1986年宁夏灵武瓷窑堡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瓷碗敞口,略曲腹,矮圈足。内壁和外壁上部施褐色釉,器内底有刮釉涩圈,腹下部及圈足露胎。



13. 黑釉瓜棱小瓷罐
高8.1厘米、口径11.9厘米、底径6.5厘米
1986年宁夏灵武磁窑堡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该罐直口圆唇,折肩收腹,矮圈足。除圈足露台外,通体施黑色釉,腹部呈瓜棱状。



14.瓷人头
高4.3厘米,正面宽3,7厘米,侧面宽4.1厘米
1965年宁夏石嘴山省嵬城遗址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是一尊瓷塑人像的残件。人面部圆润,略带微笑,神态安详头顶秃发,具有西夏党项人的面貌特征。


15.母子瓷俑
高7.3厘米
宁夏灵武瓷窑堡出土
宁夏武裕民先生藏
这尊母子瓷塑像表现了一位慈祥的母亲低头看着伏在自己右腿上的孩子,是当时一个生活场景的再现。母亲头戴发冠,身着紧袖长衣,并腿端坐。发冠部位施褐色釉,其余皆施浅绿色釉。


16.褐釉瓷骆驼
长11.4厘米、宽4.4厘米、高7.9厘米
1986年宁夏灵武瓷窑堡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骆驼昂首卧伏,双眼圆睁,双峰耸起,腿腹部以上施褐色釉,下部露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

爱的就是你 发表于 2014-10-13 23:13:14

牛叉的。。。

wdpfox 发表于 2014-10-17 11:26:38

古代文明,神奇的创造呀......

winfrend 发表于 2014-10-18 20:23:57

古朴风格。

luowyz 发表于 2014-12-22 10:37:00

好东西,见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夏瓷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