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若水 发表于 2014-9-21 23:58:50

【原创首发】谈谈“换位思考”

谈谈“换位思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在既定的已发生的事件上,让自己进入他人角色,体会他人因环境背景、自身生理、心理状态,更接近“他人”在本位上的感受与逻辑。因为自己已体会“同样”的经验,所以也就更容易理解了当事人所处状态下的反应,以致理解这种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就算是自己的看法与人不同时,也能够理解对方在心理、情绪或行为上的反应,但能够理解并感同身受对方的反应并不代表是认同对方的行为。

摘自《维基百科》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换位思考,首先要做到对人对已同一标准;再则就是宽人严己。

摘自《百度百科》

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当我看到维基百科后面的一段话之后,释然了。

从逻辑上讲,别人的感受是别人的,没有实在的方法可以进行确认。中国的思想家庄子曾著有一篇文章“知鱼乐”,庄子随口说道:“你看河里那些鯈鱼舒鳍摆尾轻松遨游,是鱼的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道:“我不是你,所以不了解你;你也不是鱼,本来也不了解鱼”庄子又道:“请你回到谈话的主题。你问我:‘你在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你这么问,说明你已经承认我知道鱼的快乐,所以才会问我怎么知道的。可见,你再说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就违反了你的所谓逻辑。我是在濠水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维基百科》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看似有用的理论,很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位思考”,应该解释为“换角度思考”,或者说“换立场思考”,而不是想当然的“换角色思考”。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法论”。以及对待人生的看法“人生观”,还有就是对待世界的看法“世界观”。可以说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从思考的层面来讲,哪怕是一个表面看起来再简单的人,我们都无法复制对方的思想。只能通过对方所处的一些环境来模拟对方的思想。

这个就是重点:模拟。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模拟。维基百科上的解释还是比较靠谱的:同理心。一方面是模拟对方的心智状态,另一方面是模拟对方的情感。

同理心可分为两个主要的部份,它们分别如下:
•认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又称“心灵内化(Mentalizing)”或“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一种辨别他人心智状态的能力
•情感同理心(affective empathy),一种以正确的情感回应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

--《维基百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所模拟到的心智状态以及情感,始终无法脱离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只能通过模拟来尝试体会,而不能将模拟后的结果就直接认定这个结果就是对方的思考。这种模拟之后得到的结果,只能用来参考,而不是直接作为某些结果的起因。这句话貌似有些绕口。

或许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换位思考”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永远无法成为对方。就像惠施说的:我不是你,所以不了解你;你也不是鱼,本来也不了解鱼。就像维基百科中指出的一样,换位思考是有着逻辑问题的。所以都没有将其作为词条来解释,而是用更清楚的“同理心”来解释。

当我们尝试用“换位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的时候,要明白这个思考方式的局限性。就像我一直在同身边人说的那样,我们没有做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发言权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倾听,而不是急着去用自己的观点下结论。这样的结论是没有实践支撑的,是随时可能会倒塌的。

当两个人开始争论的时候,如果双方都有“同理心”的话,或许就很容易解决问题。前提是双方都能够冷静下来,将自己的视角与立场转换,并且将自己的标准与对方的标准相对比,尝试找出问题的所在。而不是尝试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也不要把自己通过所谓的“换位思考”所得到的结果强加于对方。

一种有局限性的理论得到的结果肯定也是有局限性的。你自己的思考最终都会有着你自己的烙印,再怎么换,还是以自身的标准为依据。只有自己也经历过同样的场景之后,才有机会体会到对方的一部分感受。只能是一部分而已。

很显然,这“一部分”并不能够代表全部。所以说,当我们说出“我理解你”的时候,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理解呢?或许只是虚伪的客套而已。



                                                                   中山若水读书原地首发
                                                                           2014-9-20

来风 发表于 2014-9-22 17:37:31

慢慢品味大作!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14-9-23 19:54:58

所谓换位思考很多情况下要模拟交换利益的,中国多数人心常态是有便宜要占,一点小亏都不能吃!(农业文化占据主导的社会,保障系统不足,管理不到位,加上著名的三年大饥荒和后来严重的物资短缺票据时代,大量人群思维更多的是逃荒的思维)
我们从小受到的非黑即白简单二元论思维教育培养起来的多数人都没有很习惯换位思考,往往不能理解这个世界除了中国外还有更多更新鲜的世界,也就说我们的国内教育很多时刻是一种对人斗争的教育,根本不是寻求沟通交易的教育,而换位思考更多是体现利益交换的需要,所以换位思考需要的是更多人和人的交易沟通的训练后才能形成的习惯。

云上的日子 发表于 2014-9-24 10:45:20

我出生便有我,我生后才有他,有了他渐长大,你我他终有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首发】谈谈“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