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mxhj 发表于 2014-1-27 11:15:17

读《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

偶然的机会看到曹石珠著的《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作为一个谜人,简单的翻了一下深有感触,于是决定好好读读这本书,试着看看以非谜人的眼光下研究字谜是什么状况,并就该书中一些分析以谜人的眼光重新注读。
    先看下百度百科对作者的介绍:
    曹石珠,男,1954年10月出生,湖南永兴人,教授,现任湘南学院校长,中国修辞学会会员,中国修辞学会中南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语言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sanmxhj 发表于 2014-1-27 11:24:57

Re:读《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

        作者在绪论中提到了离合一词,并进行了解释,这与我们谜界通常的理解的确不同,现简述如下:
        从汉字修辞学的角度看,离合这一术语所包含的内容有一个谁离谁合的问题:“作者离,读者合”,这是拆字;“作者合,读者离”,这是并字。其中的“离”就是拆开,是把一个汉字拆开;“合”就是合拢、组合,是把几个部件组合成一个汉字。无论是拆字还是并字,作者利用汉字形体的方法与读者利用汉字形体的方法完全相反。
        当然,曹教授也提出了谜家作灯谜评析时不恰当术语的运用比比皆是,解谜时乱贴标签,烦琐而不得要领。这也是我想认真拜读此书的原因。
(1)功一半,过一半 边
(2)边吃边唱边吟 品
(3)残阳如血 媪
从谜人的眼光看,此三谜分别为半字法、选拼法、残缺法。用汉字修辞的眼光看,都是减笔。曹教授认为搞出三种方法来,实在是繁琐得不能不令猜谜者昏昏然。但事实上对谜人而言进行细分还是很有必要的,其中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能快速、准确的解谜,竞猜时得以秒杀。
(4)一片丹心留人间 太
书中指出此谜为借助方位法的拆字。《中华字谜鉴赏大典》说“谜法上采用了增损离合”,这种说法是很不准确的。这应该是曹教授对谜界的“增损离合”一词存在误解,增是增笔、损是减笔、离是拆开、合是组合,增损离合仅仅是指的用这四种方法成谜的一个大类,评析者对此谜未作细分而已。必须说明的是谜面中的“间”也至关重要,否则可取底“犬”(多底了),而一间字指明了丹心所在的位置。
(5)孟德放歌乌南飞 一
书中指出这是一则借助了会意和方位法的减笔谜。谜家说是用了“拆字法”,并且认为该谜“离合循理”。曹教授认为评析者不懂拆字。严格说来这只是对成谜手法的理解不同,谜界普遍将增损离合成谜的手法统称为“拆字法”与修辞学中的拆字法本意也许不同。当然,谜界是否应当接受曹教授的观点,对字谜的成谜手法以汉字修辞学的角度重新进行分类和定义?这值得我们一试。顺便说一下,“孟德”得出“曹”应该是借代手法,以字代姓。(是否算修辞学中的专有代泛称?)
“东西南北燕分飞” 口
方位法结合减笔法。

谜界习惯上将用增笔、减笔、拆开、组合等方法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成谜的手法,通称为“增损离合法”、“拆字法”或“离合法”。而继续细分可参见蔡芳老师的《教你猜字谜》等谜书。

sanmxhj 发表于 2014-1-27 12:50:28

Re:读《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

第一章 字谜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字谜
(1)春夜盼郎归 一 (减笔)
(2)西安早上有雨 潭 (增笔)
(3)黄金玉帛镶美景,真丝秀丽巧织成,滴水可以汇大流,仙境玲珑寂无人。
(4)原本有心花不开,偶尔有人来相伴,悔时无心已有泪,吞下口去情无声,来者耳边轻轻诉,缺少左边心相应,东风带走一二点。(打七个汉字)
例(3)出自洪东流《字谜》,是一则拆字与减笔连用的字谜。第一、二、三句用了拆字,第四句用了减笔。谜底为“锦绣河山”。
例(4)谜底为“愿你每天都快乐”。曹教授认为第一、二句、五句用了拆字,第三、四、七句用了减笔,第六句是借助减笔的拆字。
从书中对(3)、(4)的分析来看,显然在曹教授的眼中这2条谜作并无太大差别。事实真的如此吗?
例(3)中,除了第四句,将“仙”字减去“人”,得谜底“山”这一分析没有什么问题外,并未注意到前三句中的形扣与义扣相结合的双扣手法:第一句,黄“金”玉“帛”拆字得“锦”,“镶美景”提“锦”字之义被忽略了;第二句,真“丝”“秀”丽拆字得“绣”,“巧织成”提“绣”之义被忽略了;第三句,滴“水”“可”以,拆字得“河”,“汇大流”提“河”之义忽略了。
例(4)此例估计是百度来的所谓谜作,此谜作有几大问题:一是闲字过多:“花不开”、“已有泪”、“情无声”、“轻轻诉”等都与扣全无关系;二是面不成文:“吞下口去情无心”、“缺少左边心相应”、“东风带走一二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让人无法理解;三是胡乱减损:“东”字比“乐”字多出来的部分能称为点吗?顺便说一下,"心相应"似乎应为“心相映”才对。

制谜八忌之面不成文
面要成文

sanmxhj 发表于 2014-1-27 15:19:38

Re:读《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

第二节 字谜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1)嘴上长着八字胡 只
此谜不太好,从形象来看,应该是八在上,口在下。
(2)七人头上长了草 花
典型的事不符实

制谜八忌之事不符实
事须符实

sanmxhj 发表于 2014-1-27 15:47:32

Re:读《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

第三节 字谜属于文艺语体
(1)月照古渡头 湖
(2)鸡鸣鸟齐飞 叹
(3)一径花谢后,不见人复来。 茎
“一字身长一尺八,不在城市在乡下” 村
曹教授认为“一字身长一尺八”这七个汉字就准确地描述了谜底,增加“不在城市在乡下”,完全是为了增强谜面的艺术性。结合本书在前文多处双扣谜未作解析来看,曹教授显然没有注意到双扣这一现象的。其实“不在城市在乡下”是对“村”字进行提义。

双扣,除了增强谜面的艺术性外,另一重要作用是为了避免多底。比如2014.1.25云南台的《中国灯谜大会》中有一谜,“新春前后”猜“音”,其实也可以是“昱”,完全可以将谜面改造一下“新春前后,联合声明”,用双扣法予以避免。

(4)姑娘出嫁 家
(5)言传身教,寸步不离 谢
(6)有草气味香,有言问短长 方
增笔
(7)、(8)民间谜语
(9)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辉
此谜以军光来会意谜面扣合太泛。
(10)十八相送 目
(11)挖空心思 田
(12)仙山缥缈云缭绕 丢
解谜时,将“亻”误作“人”,这样容易得出底为“会”的误解。
(13)又是一年春草绿 青
此处曹教授终于注意到了双扣。谜面中绿油油的“春草”,同样具有鲜明的形象。
(14)小舟人卧伴鸥眠 迄
解谜时未注意到“人卧”应为“乞”字的上半部分,平白少了几分谜味。
(15)一湖月色买酒归 朋
拆字、会意、减笔
(16)、(17)、(18)、(19)、(20)民间谜语

sanmxhj 发表于 2014-1-29 08:43:32

Re:读《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

第二章 字谜的特点
第一节 字谜谜面的特点
一 巧用成句
(一)借用成句
(1)水流绝涧终日 门
面出唐皇甫冉《送郑二之茅山》,减笔。
(2)千古艰难唯一死 估
面出清邓汉仪《题息夫人庙》,借助减笔的拆字。“艰难”闲字!不过成句挂面的谜作,也的确是不乏闲字的。
(3)一一垂丹青 更
面出文天祥《正气歌》,丹青引申为史。拆字。
(4)无尺土之封 一
面出李陵《答苏武书》。尺换算成十寸。拆字。
(5)掀起你的盖头来 规
面出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以“夫见”、“见夫”或者是“二人见”来扣合谜底,都算不上一条好的灯谜。
(6)我家就在岸上住 闿
面出歌曲《我的祖国》。“己、山、门”。书中认为:此谜拆分出来的部件未直接出现在谜面中,从而增加了谜面的艺术性。这一观点与谜界的评价标准似乎相左,至少我不认为这是一则佳谜。
书中提到成句被不露痕迹地赋予了汉字修辞方式,是抛弃了诗文歌词作者的本意,是巧妙又独特的创新。比如例(1),诗作者用它来写景,字谜作者却用它来描写谜底。再如例(6),歌词作者用它来叙事,字谜作者却用它来描写谜底。书中还提出一件作品完全借用原句,不改一字,不加一语,结构无异,语法无别,却能构成一件与原句表意完全不同的艺术作品,唯有字谜而已,任何其他的语言艺术形式恐怕都是无能为力的。我认为这话说的不错,但“字谜”应替换成“灯谜”。

(7)琢玉妆成一树高 柱
(8)疏梅半落水清浅 栈
(9)同根相煎何太急 “豆斗”
(10)片月孤舟一叶横 适
(11)小桥流水飞鸟鸣 淌
(7)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拆字。但“琢玉”将“玉”变成“主”有点牵强。
(8)宋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
(9)曹植七步诗,病谜!真要会意成“豆斗”的话,“何太急”闲字!用成句入谜时对闲字的要求还宽松些,既然改造了成句,就必须无闲字。
(10)宋王质《长相思》:“一叶扁舟深处横”,是否真的由此改造存疑。
(11)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拆字。书中“小桥”比喻偏旁“冖”有误,应为“桥”比喻(象形)成“冂”,否则谜底中“尚”的 上半部分将踏空。
书中引用莫志刚“有人专门撰文说,成句只字改动是字谜创作的一条极佳途径。”并指出“极佳”则未必,“只字改动”也不准确,但说改造成句是创作字谜的一条途径。
(12)四面山形连草色,一钩月影伴星辉 葸
书中认为是改造自宋秦观《南歌子》:“天外一钩残月伴三星”。并指出“一钩月影”比喻“乚”、“星辉”比喻三点,不如直接用“一钩残月伴三星”,认为这是改造成句不好的例子。其实早有谜友以“一钩残月伴三星”为“心”谋面,并获佳谜奖。而例(12)我不知道出处,以“星辉”扣合三点,明显是一则病谜,以此作为有改造成句不好的例子是不妥当的。此谜的作者,明显是因有“一钩残月伴三星”猜“心”的佳作在前,不得不以“一钩月影伴星辉”来自撰谋面创作出了病谜。
二 巧用成语
(一)借用成语
(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踵
(1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詈
(15)目空一切 日
(16)牛衣对泣 器
(14)将“四”=“詈”之上半部分,此所谓“形扣从宽”。
(16)语出《汉书@王章传》。以“牛衣对泣”会意为“两口子对哭”,感觉还是不好。
(二)改造成语
(17)为人要一日三省 春
(18)初生牛犊不胜梨 犄
(19)一定要善始善终 豆
(17)书中引用了《中华字谜鉴赏大典》中申立峰分析此谜时说:“此谜之作,首先将原是反省、省悟之‘省’,别解为节省、省略之‘省’。这样,谜底‘春’字上将‘三’省略后,岂不是剩下的为‘人’和一‘日’字吗?谜作者寥寥几笔,妙笔生花。别解巧妙,错落有致。”并认为“这段分析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其一,此谜的谜底‘春’字的三个部件‘人、日、三’都在谜面中直接出现了,由此可见,作者创作此谜时,就是将‘春’字拆成‘人、日、三’三个部件,让它们直接在谜面中出现,用的是单纯的拆字,并且很自然。其二,此谜是拆字谜,不是减笔谜。谜面未用减笔,但无须如申立峰所说的从‘春’字上减损‘三’,况且因为此谜不是减笔谜,便无须如申立峰所说的从‘春’字上减损‘三’,况且因为此谜不是减笔谜,谜面中根本没有‘春’字,这个被减损的‘春’字从何而来?其三,此谜是一则单纯的拆字谜,被作者从谜底‘春’字中拆分出来的‘人、日、三’三个部件全部都在谜面中出现了,猜谜者只要根据拆字谜的解说规律将‘人、日、三’组合起来,便轻而易举地得到谜底。请问,作为一则单纯的拆字谜,何来‘别解’?所谓‘别解巧妙,错落有致’,实为‘乱点鸳鸯谱’。可以说,申氏的分析实际上把一个简单自然的拆字谜分析得乱七八糟、令人不知所云了!”从这段分析不难看出,显然曹教授没有注意灯谜的一大特点“面须无闲字”。因此申立峰兄的分析将“省悟”之“省”别解为“省略”之“省”并无过错,当然此谜也可这样来解析:为“人”要一“日”“三”省(省作领悟解),这就切合了曹教授的分析。不过这样一来此谜少了别解,也就少了几分谜味。
以申氏的评析来看,用的是猜谜常见手法之一:设底为“X”然后减去“三”,余“人、日”求“X”。
(18)用了反面会意“牛、大、可”,此谜一般。
(19)运用了方位法。
三 不同谜面表述同一个谜底汉字
(20)、(21)、(22)、(23)以“明”为底的民间谜语。
(24)拼命三郎死拼,短命二郎丧生 一
(25)、(26)、(27)以“一”为底的民间谜语。
例(24)以曹教授的观点解谜,“三郎”减去“二郎”,得谜底汉字“一”(用了减笔)。无疑又将一则佳谜解成了面有闲字的病谜。
 拼命三郎死拼 短命二郎丧生
  谜底:一 作者:毕洪河
  【赏析】“拼命三郎”是文学大师施耐庵笔下赫赫有名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之一,姓石名秀。有首《西江月》词描写石秀:“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浇油。心雄胆大有机谋,到处逢人搭救。全仗一条杆棒,只凭两个拳头。掀天声价满皇州,拼命三郎石秀。”那“短命二郎”却是“义胆包身、武艺出众”的阮氏三雄之一,叫阮小五。此人“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面皮上常有些笑容,心窝里深藏着鸩毒。能生横祸,善降非灾。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蚖蛇丧胆。何处觅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短命二郎与拼命三郎先后投奔梁山聚义,最后,死拼的死拼,丧生的丧生,好不惨烈!
  谜面,似乎在描写两好汉在疆场上拼杀的场面,其实系谜作者故布疑阵。作者妙用谜面自销减形之法,层层剥离,最后析出只有一画的“一”字来。其上句“拼命三郎死拼”,巧用生来死去的“死”字。自行销掉面句中的“拼”字,余下“命三郎”三字,复用下句“短命二郎丧生”,通过顿读、别解,用“短少”的“短”销去“命”。用“丧生”销“三郎”中的“二郎”,如此“一”来,便“大白于天下矣”!是谜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富有传奇色彩。成谜连用三个变义词语:“死”、“短”、“丧”,作为抵消词从“拼命三郎”四字中析出一个“一”字,堪谓构思机巧,拆字有方。 (陈振凡)

四 谜面短小
(28)旬 早
(29)万点 方
(30)十撇 千
(31)不放心 怀
(32)、(33)、(34)民间谜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走进字谜的艺术宫殿  汉字修辞视野下的字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