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成本被浪费 八成医学毕业生转行为什么
2013-11-05 19:12:38 来源: 新华网我国每年培养的医学毕业生都在60万人以上,然而最终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六分之一,高昂的培养成本被白白浪费。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是古今往来有识之士的一种理想情怀。然而时至今日,却有八成的医学毕业生在学成后放弃从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医改政策研究专家李玲日前透露,近几年,我国每年培养的医学毕业生都在60万人以上,然而最终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六分之一,高昂的培养成本被白白浪费。
这无疑是令人担忧的。一者,培养一个医生是非常昂贵的。据教育部的数据,中央本级财政给医学教育生的人均拨款,2008年先从7100元提高到了1.15万元,2011年又提高到1.4万元。六分之五的医学毕业生流失,浪费不可谓不严重。二者,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据人民网等媒体此前报道,农村医生缺口53万。
虽然在大多数国家,医生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有着丰厚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在我国,不仅医生的职业光环远没有那么耀眼,而且高投入并不能换来高产出——按照惯例,医生工资应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到6倍,但在我国仅为1.19倍。对于大多数医生而言,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病人,并且不能有任何差错。
因为当前医患关系有日趋紧张的趋势。据《法制日报》2011年5月31日报道,北京市医患纠纷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有72%的医院出现过“医闹”。而就在前不久,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更是让医患冲突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甚至于在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当然,众多医学毕业生之所以选择“逃离”,也在于其“就业难”的严峻事实——在当前中国80%的患者分布在农村,而80%的优质医疗资源却集中在城市的现实背景下,三甲医院的事业编制和户口名额都严格控制,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进得去,而一些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对于医学毕业生而言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医学毕业生流失严重或与近年来医学院扩招,以及“宽口径”招生、重基础轻临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培养模式不无关联。所以,教育部、卫生部在去年5月发布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十二五”期间将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原则上不增设医学院校,不增设临床医学专业点;将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服务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确定临床医学专业点的招生数量。
眼下必须加快解决影响医患和谐的“以药养医”问题,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正如此前《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就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让最优秀的人才呵护生命,是一个社会回归理性的标志。如果一流人才去卖药,二流人才当医生,那么,谁还敢把生命托付给医生呢?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廖水南
http://edu.163.com/13/1105/19/9CUJQ31S00294JD0.html
点评:
所谓浪费之说其实也是高考扩招后的一个必然成果:
第一高考扩招的成果之一就是大量家长为了孩子高学历投入了大量钱财,高消费支撑起来中国高教商业市场的火爆,但是因为毕业就业问题,高校扩招的弊端到现在已经多处显现,而且出现大量的农民工工资高过大学毕业生的窘境,还有年年火爆的公务员考试背后其实也是大量毕业生就业途径不佳的表现。
第二这些预备医生资源其实很多都是为了未来中国老龄化的预备人才储备,如果不善加利用,未来老龄化的恶果可以看看当今日本老龄化的问题,日本现在大量进口护士等给老年人护理的人员,就是因为工资低高负荷心理压力过多日本本国人不愿意照顾大量的老龄人口,中国属于未富先老,未来老龄化状况比起日本来或许更加棘手,现在大量浪费的储备医学人才实属不明智。
第三银色经济是这几年大量反复提出的词汇,延迟退休等等老龄化必然的问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必要解决相关人的岗位和培训问题,最近几年城市提出的社区养老和社区工作者的路径,其实也给这样医学人才提供一个就业机会,社区配置医学院学生同时解决户口等等问题,同时给予必要的医学锻炼机会,将来走社区养老或者医院升职的路径,或许也是老龄化的一个应对措施。 热门专业不一定热门 因为学校是部招生机器,
看不到市场反应,
而且市场反应与招生数无关
这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只管生产产品,不管销路和市场的行为完全一样。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详解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其本质主要不是教育机构,而是一个垄断设租的机构。其收益主要来自于垄断租金(虽然只是全部垄断租的一小部分),而非服务于客户(学生和家长)的酬劳。由于其垄断地位,它并不太关心市场对教育的真实需求。简言之,大学卖的是文凭,而不是思想和知识。因此,虽然用人单位对大学教育的成果(毕业生质量)怨声载道,大学却能端坐钓鱼台,岿然不动,继续年年大跃进的步伐。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055357.html?touping
碰巧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提供了一些看问题的角度,是否正确,或部分正确,供大家参考。 不管哪个专业毕业后都有转行的吧!学校和用人单位不对接,招生规模过大,真正能用上专业的还真不对!前几年的生物技术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毕业了不都得转行! 引用第4楼小环保于2013-11-09 14:00发表的 :
不管哪个专业毕业后都有转行的吧!学校和用人单位不对接,招生规模过大,真正能用上专业的还真不对!前几年的生物技术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毕业了不都得转行!
LZ的重点在于这种转行形成的社会浪费,
加上最近某些专家提倡的延长退休时间
这些问题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需要统筹协调解决。
个人觉得,教育不能占用社会太多时间,
如果有每年延长退休时间一月的理由
那么这些理由同样适用于
每年缩短学制一个月。
如何? 我觉得是我国的教育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想学的人学不到,学到了一不定能学以致用。而且学校与相应的行业就业严重脱节。学习的方式多样性,认证和考核制度的更加合理和公平、适用于就业及实用。也许会减少培养成本被浪费。 引用第6楼zca369于2013-11-22 09:04发表的 :
我觉得是我国的教育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想学的人学不到,学到了一不定能学以致用。而且学校与相应的行业就业严重脱节。学习的方式多样性,认证和考核制度的更加合理和公平、适用于就业及实用。也许会减少培养成本被浪费。
制度的问题,还是人的素质问题? 这一直是个问题。
制度是既定的,只要社会在发展,制度就会有漏洞。
过分强调制度不完善,实际是掩盖人主观能动性的不足。
而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有共同的社会信仰和社会基础,要不然主观能动性的过度发挥又将陷入无法无天泥淖。 热门专业不一定热门 根本还在院校的教育出了问题,医学特别是临床,主要应在实践上,而不是坐在教室里读理论。两年的理论课,三年的医院实习课,毕业后就能上岗,其不更好? 我爱人家的亲戚从遥远的Y市来省城手术,打了封闭连夜坐火车10几个小时。让我感慨的是到住院部一路的人流。这个住院第10部我以前没来过,来了,真真开了眼。高高的大楼,20多层,坐电梯真是震撼,等待的人流已经排了长长的三个大队,有8个电梯同时工作,每个电梯到达不同的楼层。我算了一下,维护电梯秩序就有近15人(每个电梯有专人操作,其他维持秩序),排啊排(每队有3-4十人)终于等到。这辈子第一次这样坐电梯。进了那一层楼,再看,病床都摆到外边走廊里了(没床位了加床),屋里病人加上每个病人的护理,人多啊,空气不够呼吸的感觉,憋闷啊。这生意好的,没法再好了,这就是省城某大医院某一个住院部的景象。(亲戚来对了,不到这里命就真没了,切开才知道怎么回事情)
要多少钱能进这里,还得是最低最低著名医大的硕士生?几十万,自己猜?
我今年做手术的另外一个医院也是一样,那主任说的真切,一天手术从早上做到晚上,钱?挣钱都挣到没意思了,没时间享受,没时间花。(实话之大致意思,主任挣的是“设备”;主治挣的是你点滴的一瓶子又一瓶子的药回扣;小护士最忙啊,都忙疯了,恨不得穿旱冰鞋加快速度吧。。。。。。)(就一小手术,进去1万多)
再看另一个医院,也是省级的,“能人”都跑到那几个大医院去了,你去住院部,护士和医生比病人多多了,真静啊。也是医生,都哪里毕业的,OK,您能猜到的。但就这样的医院编制也满了。都谁是谁的亲戚啊,别瞎说话哈,他舅舅就是那谁啊,呵呵,她姑姑就是那个谁啊……“你看那个谁,这两年被逼无奈卖药去了,挣的钱都够退休养老的了,就你不让我去”,“亲爱的,我让你不去了吗?”,“那得经常在外面跑,应酬陪吃陪喝,你愿意啊?”,“我,我……”
再看社区那个医院,什么?治病?我就是来点滴的……坐着的这几位不是吗?
发广告的小贩又塞给我个卡,我一看就是“男科医院”(外地人真不见的知道怎么回事情),顺手就撇旁边垃圾桶里了……
还有几千亿医保没花完?好,去老年公寓看看,有一个没病的,就是我有病。刚给我父亲来了一次点滴半个月(医药费是报销了不少),我都快累死了,最后找到一个全天陪护。180*15(陪护费)+40*15(饭费)。要是有钱,就天天在这里呆着了。(住的是单间每天150,病人每天非医花费最少50,多时上百,总之这一通自己花了近1万。怎么就不能就近社区解决?怎么能省点?医药怎么报销?)
医改,改,改,改的真好,就改成这个样子。 有关系人士早已瞄上有限的编制 个人觉得医生行业现在靠关系,靠经验吃饭的行业,没有10年以上忍受清贫的生活,甚至一生时间去等待的行业。
很多大学生看不到在这个行业里面自身成长空间,所以都早早转行,至少其他还有机会,说实话靠经验行业很多人
都会很早转行,10年忍耐很少人满足,其实其他行业也是这样,比如说之前模具行业,也是经验丰富,要熬到5年
以上待遇才会好,而且公司招聘也要经验丰富的,这样两头挤压大学生,所以很多都看不到希望,刚毕业那样什么
经验,然后就业都转行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