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偶感
牋牋最近看到几件事,一件是一个学生言语中得罪了一位教师,或者发生了些小冲突。背后那个教师嘀咕,以后就不说你,看你以后什么。还有一位学生对该教师的研究方向不理解,说了些轻视的话,那位教师从此故意纵容学生犯错而不指出,等到学生发现自己错了而且是已经弥补不了的错了。牋 你叙述中就不客观,有点先入为主的意思哦:“背后……嘀咕”;“从此故意……恶狠狠……乃至堵住(出路)”。这老师活脱脱小人、罪魁嘛!
若要公道,打个颠倒:对应的笔法来写学生,那学生或许就是“(大呐呐的)言语中得罪了”;“(既不屑于又不愿意地)不理解……说了些(凭你的鲁钝之资也配教我这种惊天之才之类)轻视的话”。
好了,我不绕来绕去谈笔法了。我要说的是:强调师心是对的,但一边倒,就成了教师以委屈自己来求得学生之全,没人检讨这“全”的含金量,却把“委屈”看得颇重:小学、中学如此就罢了,本科、硕士、博士竟然还如此,君不见:“个性”学生何其多,“潇洒”教师几次闻?
退一步说,当学生不再是学生(毕了业,总是要毕业、要进入社会的),是否还有如此包容、乃至近乎纵容的人一如既往地呵护他/她这种幸运?话再说回来,只要掌握好度,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未免不是老师的一种合理的教学教育手段。
教师做好自己的本分,学生做好自己的本分,如此已经足够,其他就看缘分好了。 关键还是现在的孩子太有主观性,不把当下老师的话当真,很多孩子表面是服从背后对老师权威性是根本不认可的。
还有我们的不少影视剧吹捧还有不少纪实文学也是这样的,常见段子:
青年才俊就是灵机一动不听老一辈的陈腐教条,马上就功成名就了,连当初泼冷水的老一辈也出来恭喜青年才俊成功
说服这样的孩子,可以采用多种办法:
拿数据,告诉孩子,此前毕业班多少比例的人如此,后来如此
拿生涯案例,前面师兄师姐当年如此,后来如此,不听老师话走了多少弯路,不信的可以请教某某导师
教师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残酷现实的旁观者,虽然流水般的孩子这么多,真的有心聆听并且真的悟道的真的不会太多,或许就是二八定律的一种反应吧 现在的孩子连老子的话都不听,何况老师。老子不要把责任都往老师那里推,先想想自己该怎么与孩子沟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