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忐忑的考试
高考本应是令人非常紧张的考试,高考后的等待本应是令人万分焦躁的等待,可是我对此却都显得麻木,似乎这只是一次平常的考试,似乎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假期,我对此无动于衷。
考完后,父母没有说什么,没有问考得怎么样,没有问大概能得多少分,他们一贯的观点是:考完了,一切都已成定局,再去想考试、想分数,只会让人感到紧张,感到彷徨,却又于事无补,何必呢!干脆就不去想,不去问,像平常那样过日子就好。
在这样的家庭里,再加上平时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有些信心,于是在高考过后,我丝毫没有感到紧张,该玩的还是玩,该笑的还是笑。别人很奇怪,有一个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伙伴甚至问我:“你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吗?”“担心?”我摇摇头,说:“不,不担心。为什么要担心呢?一切都结束了,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伙伴用惊讶的目光看看我,似乎觉得我是个怪异的动物一样,而他的眼里则充满了忧虑。
终于在分数公布的那一天,我有些不安了,因为结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甚至比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还要差些。“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错了?”我看着各门考试的分数,努力想回忆起高考时的情景,到底在什么题目上出了错。可是任凭我怎么回忆,就是想不起来。我脑海中一片空白。我深深地叹了口气,自我解嘲道:“已经这样了,再想有什么用呢。”于是,我又有点释然了,只是不再像前段时间那样几乎无忧无虑地过日子,毕竟那不是很理想的分数像一把楔子插在了我的心中,在我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中不可能不想到它。
父母也没有说什么,对这样的分数不置可否。我知道,他们没有提,是不愿让我担心。可是我看到,父亲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了,平时就很少说话的父亲这时说得更加少了,有时一顿饭从头到尾一家人都是在沉默中度过。天哪,我能够通过这一关吗?我默默地为自己祷告。
不久,电视和报纸上发布了高考分数线,我一看,那颗心……。我的高考成绩比一本投档分数线要高十几分。十几分,是多还是少?是多还是少?谁能说得清?如果是重点高校、重点专业,可能没门;如果是一般高校,一般专业,则可能还有些希望。我的心变得忐忑不安,仿佛这一生的命运就和这区区的十几分联系在一起了。“我能通过吗?我能通过吗? 不会失败吧?”我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我不止一次地听过这样的例子:即使考试比一本投档线高出十几分甚至几十分,但由于第一志愿填的学校太好或专业太好,竞争太激烈,而没有被录取;第二志愿的学校一般也不会录取没有把它放在第一志愿的考生的,这样,即使分数比一本高出许多,最终也可能落到二本的学校。这种残酷的事情会在我身上发生吗?我努力想使自己保持镇定,但心里显然慌张了许多。不知是不是母亲看出我心理的改变,公布高考分数线的那天中午,她特地为我做了一道我最喜欢吃的菜。
夏日的太阳越来越毒辣了,知了也吵得人心烦,电风扇在不停地转着,我懒洋洋地躺在藤椅上,还是满头大汗。——这一年的夏天真是热。
“咚、咚、咚。”一天午后,忽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母亲去开门,只见父亲站在门外,满脸喜悦,手上捧着一个红色的信封。一看见母亲和我,他就迫不及待地说:“中了,中了,这是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我一下子从藤椅上跳了起来,从父亲手里一把抢过那个红色的信封,抽出里面的录取通知,看了一遍,又是一遍。录取了,果然录取了,是一本之前提前录取的院校,也是我在志愿表上认真填写的第一个院校。我终于要上大学了,要离开父母,到外地去上大学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大学已毕业,又过去了好多年。如今的我想起那一年的夏天,仍然感到分外激动。那一年的夏天,在烈日之下,父亲天天都往外面跑,原来就是要看一看,有没有我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年的夏天,母亲也尽力地做我喜欢吃的饭菜,或许她知道,我即将离家远行,再也无法品尝她的手艺了。那一年的夏天,我波动的心情告诉我,虽然高考不是我生命的全部,但经历了高考那一刻,我的生命无疑丰富了许多。
确实,人,经历了高考,无论成绩如何,都变了,变得有承受力了。 承受力就是要靠不断的磨练,练出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