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丕”字到底读作什么?
闲来无事,把老大送的电子书倒腾出来看看。国学方面的书都太深,就想从简单点的入手,于是从《说文解字》开始,没想到一页没翻过去就卡住了。“丕”字现代读pī,但是按“敷悲切”,是不是应该读作“feī”,向各位老师求教,为什么读音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种变化有规律吗? 那上面的什么切注音,有好多与现代的发音不太一致。具体原因偶这个泥腿子是无法知晓的。 你看呸胚,还有坯邳,就知道古音韵母ei,后来分化了 古音與今音不同,但大體為官音和主流音相融匯的結果。切韻廣韻平水韻等的研究可以看出古代音韻變化的發展。 引用第0楼iceeyes于2013-06-03 20:54发表的 求教:“丕”字到底读作什么? :
闲来无事,把老大送的电子书倒腾出来看看。国学方面的书都太深,就想从简单点的入手,于是从《说文解字》开始,没想到一页没翻过去就卡住了。
“丕”字现代读pī,但是按“敷悲切”,是不是应该读作“feī”,向各位老师求教,为什么读音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种变化有规律吗?
楼主须知古音学上有一条著名的理论——“古无轻唇音(即非、敷、奉、微四类)”——用今天语音学的话说,就是没有唇齿音。
楼主所说“敷悲切”,反切上字是“敷”(大约读作今天汉语拼音的“f”),就属于轻唇音(唇齿塞擦音),这是唐以前没有的声类。造字时代,这个轻唇的“敷”,大概要读为重唇的“滂”(双唇塞音,大约是今天汉语拼音的“p”)。
而反切下字“悲”所代表的中古韵母,大约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的“i”,而不是“ei”。
所以“敷悲切”折合成今音,读“pi”(平声)。
反切今读条例非常复杂,楼主要追根究底的话,要读专门讲反切的书。 引用第4楼宋公明于2013-06-05 20:50发表的 :
楼主须知古音学上有一条著名的理论——“古无轻唇音(即非、敷、奉、微四类)”——用今天语音学的话说,就是没有唇齿音。
楼主所说“敷悲切”,反切上字是“敷”(大约读作今天汉语拼音的“f”),就属于轻唇音(唇齿塞擦音),这是唐以前没有的声类。造字时代,这个轻唇的“敷”,大概要读为重唇的“滂”(双唇塞音,大约是今天汉语拼音的“p”)。
.......
受教了~~能拜托老师推荐几本相关的书吗? 引用第5楼iceeyes于2013-06-06 23:14发表的 :
受教了~~能拜托老师推荐几本相关的书吗?
专讲反切今读的书,以前有林序达《反切概说》很详尽,现在不容易买到了。
音韵学教材里多少会谈谈反切,可供参考。推荐兄阅读以下著作,作为起步。
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入门》,这本比较好懂。
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这本也比较明了。
万献初《音韵学要略》,这本比较全面,适合自学。
自学音韵学,不太容易弄懂,多看几本入门书,此详彼略,互为补充吧。
看兄在读《说文》,此书反切是徐铉引用的孙愐《唐韵》切语(另外小徐本《韵谱》依照《切韵》,《系传》用朱翱切语)。和《广韵》反切有所不同,不过,也可互相比较,所以可以翻翻曹先擢、 李青梅《广韵反切今读手册》。《说文》今读也是很复杂的问题,各家说法有出入,这方面可以翻翻崔枢华、何宗慧《标点注音说文解字》(这本主要依据大徐的反切),还有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这本主要依据《广韵》、《集韵》的反切)。
阅读《说文》,任重道远,问题很多,反切今读还算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西天路途遥远,兄如果被这拦路虎挡住,就便回头,只怕取不到真经。其实读书总会遇到些问题,能解决就好,不能解决,也不妨留个记号,搁置困难,然后“而今迈步从头越”,先赶路要紧。 曹操的大儿子不是就叫曹丕吗?三国演义里面对他的评价却是不高的。 这不是曹丕的丕吗?读音:pi 三声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引用第8楼kasd于2013-08-24 18:48发表的 :
这不是曹丕的丕吗?读音:pi 各位不愧是学术大家,对此研究如此深入 太多东西需要学了. 古音和现代的音有很大的差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