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lou2013 发表于 2013-5-7 07:21:53

【原创非首发】《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赏析

【原创非首发】《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赏析


乌鸦入诗,不新鲜。但所起的往往是反面角色的作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又有何含义呢?
我在赏析中发现含有下面几点:
首先,“昏鸦”的“昏”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黄昏时分;二是形容乌鸦觅食一天,黄昏时已无力、没精打采,幸好找到一处栖息之地,那昏昏欲睡的样子在游子的眼中是可怜又甜蜜的。因为它们毕竟还有个“巢”啊!看到乌鸦归巢,联想到自己长年漂泊他乡,寄人篱下,欲归不得时,内心深处更加激起一种异乡孤苦的思家欲归之情。
其次,“昏鸦”的“鸦”字指的应该是乌鸦。俗称“老鸹”,“老鸦”。鸟纲,鸦科。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多在树上营巢。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宋 范成大 《欲雪》诗:“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 明 王世贞《过长平作<长平行>》:“乌鵶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乌鸦》:“乌鸦大觜而性贪鷙。”
   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却以一个鲜明的正面角色出现:乌鸦——这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此说并非杜撰,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黄昏时分的乌鸦是不是为母衔食而归?游子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快,就是(乌鸦)母子团圆的幸福时刻!乌鸦入目,游子心动:乌鸦尚知反哺,自己堂堂七尺男儿,何时尽孝母前?自古人云: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己经年远行他乡,会让苍苍老母怎样揪心牵挂!不能膝前尽孝已是不孝,还让老母揪心牵挂,这该是怎样的不孝、怎样的罪孽!昏鸦的出现,更加牵动了游子的思乡和思念的心弦!
第三、 “昏鸦”,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昏鸦”又从声音和形象上配合“藤”、“树”,动静结合, 共同渲染悲凉的气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非首发】《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