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花香 发表于 2013-4-26 15:01:06

婴孩与希望:《纺车图》和《骷髅幻戏图》臆想

宋代人物画里有许多关于婴孩的图像,好像突然间,宋代人变得如此热爱婴孩,他们都热衷于赋予婴孩以各种吉祥的含义。这自然让人想起从宋代开始,“中国转向内在”这个判断。转向内在不是别的,正是转向如婴孩般的纯洁的内心——这当然是古人的看法,现在看来,小孩也可以是邪恶的,尽管他们可能没有丝毫善恶的观念。无论如何,由于婴儿还没有受到社会要素的影响,因此就成了人和自然之间的接缝,人和自然之间最亲密的关联。当它摆脱了自然的时候,大概也就成人了。

有一幅画可以作为这个意思的恰切隐喻。据《图绘宝鉴》记载:“刘宗道,开封人。作照盆孩儿,以手指水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如果这幅画还在的话,它肯定是很有趣的。根据拉康的理论,镜像阶段是每个个体形成人格的最初的关键一步。这幅画恰好是在描述这个最初的瞬间,婴孩仿佛马上要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了,因为它马上就要在镜像中分辨出自我出来。

无论如何,婴儿在宋代似乎作用是很大的,即使在最绝望的境况里,他们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婴孩身上。

宋人把希望寄托在婴孩身上的例子,传为王居正的《纺车图》是一个。所谓“王言正如丝,亦付经纶才”,丝纶象征对政治地位的掌握和继承,这大概在当时是人们一目了然的意思。这幅画在构图上颇为大胆,长长的丝线占据了画面的一大部分主要空间,这给人造成十分异样的感觉。政治权力顺着丝纶转动、从年老一辈手上被传承至年轻的妇人,再传至正在哺育的婴儿。但此画的两位大人均地位过于卑贱,身上毫无“经纶才”可言。对于他们,政治权力毋宁是莫大的讽刺,它更多像老一辈对后代寄托的理想。所以希望得寄托在尚在怀里的婴儿。

奇特的是,画面的右方出现了刘海戏蟾的描画。这嬉皮笑脸的孩子手上的丝线与《纺车图》的主题——位于图画中央的丝纶——形成呼应。王居正之所以要这么画,只不过是为了保证这个贫苦家庭的希望不会落空罢了,所以画了刘海戏蟾来作为某种心理上的暗示或保证:希望是会实现的,妇人怀里的婴孩就是刘海手中的金蟾。大概一般人的家庭会很乐意挂上这幅吉利的画,挂上这幅画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多生养婴儿,总会有成金蟾的。

其实,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也可这样解读。这里存在三对大人和小孩,他们自然地被分成三组。大骷髅和小骷髅二位本身即对他们活的生命的反讽。当死亡懂得操纵玩物来引诱人的时候,别提那有多可怕了。右手边的一组,则是一个大人在试图阻止孩子受到死亡的诱惑。然而这似乎已经徒劳,因为骷髅玩具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这孩子已经亲不自禁地堕入其中。当然,婴孩才不会管善或恶、真或假、生或死,他们所有一切的无非是完全的游戏态度。

突然,我们意识到,这位试图伸手去触碰小骷髅的婴孩,跟上面《图绘宝鉴》提到的刘宗道画的“照盆孩儿”竟然是一模一样的。刘宗道的画是婴孩在用手指着水中的镜像,而李嵩的画中,婴儿同样以手指着它的镜像:水中的镜像和骷髅带有同样的虚幻性。如果说刘宗道的“照盆孩儿”所呈现的是拉康精神分析中的镜像理论,即人建构主体人格的开始,那么李嵩的画更是绝妙的对拉康理论的全面诠释:这个小骷髅实际上代表了婴孩刚刚通过镜像建构起来的主体人格的虚幻性,这个主体人格说白了就是一个骷髅、一具死尸。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个大骷髅就是拉康所谓的“象征界”的化身,它是最终操纵这一切的幕后黑手????ㄈチ巳魏味?鞯谋局适顾?嵌急涑慎槛每?埽?比凰?约阂裁挥斜局剩??运?且痪叽篦槛谩

gidiok 发表于 2013-4-29 17:26:44

不知是不是我这儿的问题,《纺车图》只看到左半图?

yingchen987 发表于 2013-5-1 09:08:37

好贴,深受启发,想不到宋朝画作即有如此深刻的哲学意味。

鸟语花香 发表于 2013-5-2 14:57:55

引用第1楼gidiok于2013-04-29 17:26发表的 :
不知是不是我这儿的问题,《纺车图》只看到左半图?

我这也是看着半截。。。都怪本人发贴技术糟糕。。
你可以把图保存下来,就能看到完整的啦。

鸟语花香 发表于 2013-5-2 15:07:14

引用第2楼yingchen987于2013-05-01 09:08发表的 :
好贴,深受启发,想不到宋朝画作即有如此深刻的哲学意味。


谢谢:)
本人并非研究国画的专家,这种多半胡扯的小文章,能够有所启发,大概就算完成使命了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婴孩与希望:《纺车图》和《骷髅幻戏图》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