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读懂了向日葵
那一次,我读懂了向日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然,予独爱向日葵。
——题记
记得第一次见到向日葵是在一本书里,而那时,我对向日葵的认知仅止步于是一种金色的花。但是,在后来的岁月里,我爱上了这种美丽的花。
画家的花
梵•高一生只创作了十幅向日葵,《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所作。梵•高像闪烁着的熊熊火焰,满怀的热情令极富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与纸的接触是那样的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单纯中又充满了智慧与灵气。所有人在观看它后,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随之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那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这,便是画家的花,丰富热烈而又粗厚。
诗人的花
“你挣破情调奔出/我俩都是感伤怀旧的人/你每一个细胞都燃起生命的奇迹/你的生命是那样的充实!/你的感情多么热烈/因为你在阳光中生存/呵,你是青春骄傲的象征!/然而,你面对过严寒、面对过阴影吗?/你是一首升飞的彩色抒情诗/你伴着无声的歌儿腾跃/你领悟了生命的内涵……/呵,多么惊人的自我意识!/多么宏大的存在感!”
日本诗人野口米次郎的诗带着人们走进了向日葵的世界。仅十二句,却蕴含着无比的哲理。向日葵的美是一种对生命的超越。
不管是否曾经经历过多少的苦难和忧伤,向日葵永远朝着明亮的阳光在生长歌唱,在自我绽放,而不去在乎或者不愿意过多地去感伤以及为未来的凋零而担忧。
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享受生活,超越自己,获得一种自我意识的满足以及自身存在的意义。这,也是诗人的花,超越生命而绽放。
农民的花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美妙传说:
古代有一位农夫女儿名叫明姑,她憨厚老实,长得俊俏,却被后娘“女霸王”视为眼中钉,受到百般凌辱虐待。一次,因一件小事,顶撞了后娘一句,惹怒了后娘,使用皮鞭抽打她,可一下失手打到了前来劝解的亲生女儿身上,这时后娘又气又恨,夜里趁明姑熟睡之际挖掉了她的眼睛。明姑疼痛难忍,破门出逃,不久死去,死后在她坟上开着一盘鲜丽的黄花,终日面向阳光,它就是向日葵。
明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而向日葵在农民心中是一种给人带来美好希望的花。并且向日葵全身是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这,更是农民的花,厌恶黑暗而渴望光明。
向日葵是美丽的,独特的。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它没有茉莉的淡雅幽香,它没有清莲的独步于世,它没有玫瑰的沁人芬芳••••••但是,它属于任何人,没有谁会嫌弃或厌恶它。
明白了向日葵的真谛,我读懂了它更爱上了它。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后记
[孩子习作] 文笔不错,写文章是用心来表达的过程,多练、多思,敢想,敢写,绝对有好处。支持一下!
本文评价:
优点:行文流畅,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表达明确,感情丰富。
不足:语言风格不太统一,前面模仿《爱莲说》,用文言,后面用白话。最好统一用行文风格。
建议:读一读沈从文,冰心的文章,可以模仿着写。咏物抒情的散文,往往要明志,借咏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 为赋新辞强说愁,看完就是这感觉。
本来应该鼓励一下,但是确实读起空洞,没有真实感,纯粹的文辞堆砌
我以为作者对向日葵的看法改变是看到了真实的向日葵或是什么跟向日葵相关的事情而得到改变
没想到读诗读得改变,太空洞。没有真情实感在里面。
对不起,不是我想批评,虽然你看了也难受,但我确实说了实话。 1、有文化味。
2、太重花架子,不是很实在。
3、既然文题是“那一次,我读懂了向日葵”,那就应该写明是哪一次。三个小标题,难道指三次? 每天坚持多写、多想、多记
相信你的孩子会日后文本肯定会很牛 向日葵进入中国大约在17世纪初,各地普遍种植或为19世纪初,不是司马的葵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