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21c 发表于 2013-1-26 18:57:38

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你会做吗?

链接:牋 http://bbs.zzstep.com/viewthread.php?tid=42377

whywhy 发表于 2013-2-1 18:35:54

获得一个知识: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1904年7月4日!
看着那些题目,个人认为比现在的高考难度要大!

sonia6949 发表于 2013-2-1 19:44:49

唐德刚说了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绝对比高考难得多
好多大文人死活考不上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13-2-9 21:45:42

引用第1楼whywhy于2013-02-01 18:35发表的 :
获得一个知识: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1904年7月4日!
看着那些题目,个人认为比现在的高考难度要大!

时事和案例的比较多,但是真正靠数理逻辑或者统筹的似乎少不少,这也是我们传统应试长期的一个弱点,大清南方不少城市的掌控权最终都落在师爷或者留学生手里(左宗棠就是师爷出身),这也是传统应试教育逆向淘汰的一个成果吧

大清最终崩盘的标志之一就是东南互保,这个背后隐隐浮出来就是南方地域财团的庞大的非传统人才的多年经营储备

hsq2516941 发表于 2013-2-16 12:46:36

这些题也相当不错啊,对于当时还是很前卫的了。。。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13-2-16 18:01:20

两个时间点让大家联想:

第一南宋末年金朝被蒙古铁骑消灭前夕,金朝几个末代皇帝古汉语水平都很高,玩词藻玩汉族特色文化游戏特别精专,而且当时北方汉族和金朝统治阶层相融合也是比较好,抗击蒙古铁骑的金朝王牌军队主力就是汉族契丹族战士(完颜陈和尚的军队号称对蒙古铁骑战无不胜)

第二大清末年,大清科考也是全国聚焦的一个传统,但是当大清废黜科举制度,但是同时因为改革过快没有安排给大量旧式教育产生的知识分子以新的出路的时候,大量因为利益受损的旧式知识分子为了吃饭参军学习新军编练,最终成就了北洋体系的新军阀的快速崛起和南方风起云涌的抗清起义(辛亥革命主力就是当时清廷编练的新军,大量中下层指挥官就是科考废黜后不得不参军混饭的中下层知识分子)

这些清廷自己培养的智力资源,最终大部分都走向另外一面,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对清庭来说其实很关键

最后一场科举,这些题目也是一道历史风景

johnaloft 发表于 2013-5-20 20:01:05

末代探花商衍鎏之次子,即商承祚教授,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

choumaobing 发表于 2013-5-21 22:47:11

见识了。谢谢楼主!
    看这些题,是实实在在在考人的见识。见识是做事的基础,自然也是做官的基础。有人否定科举,以为科举戕害人才,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且不说科举选拔的人才支撑了封建政体1500年左右,单就要人有知识、有见识一点而论,应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科举是造出了不少迂夫子,那是只有知识没有见识、不懂社会和生活的一群,在所不免;但又确实培养了很多有识之士。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有了见识之后,是否又有决断力。又有见识,又有决断力,定能成大事。但事实是,有了知识和见识的知识分子却偏偏又缺少决断力,像寇准那样决断澶渊、硬拽着皇帝上前线的士人绝少见到。于是,旧时就有了士人出见识(即智谋)、王者下决断的绝妙组合,而且成就了包括建立新王朝在内的许多大事。
   又想到,如果现在的文科博士们或考公务员的现代士人们来做这些题,不知能不能做下来,又能得多少分。呵呵!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1 23:58:31

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试题(1905年) --附满分试卷
佚名

首先是乡试,也就是各省海选。各省分拟各题,侧重各不相同。最切合朝廷风向的自然是顺天乡试了。拟题如下:(以策论为例)

题1,《汉初驰商贾之律论》

题2,《东汉中兴功臣多习儒术论》

题3,《龚遂治渤海虞诩治朝歌论》

题4,《隋唐二史不为王通立传论》

题5,《吴兢上贞观政要张九龄上千秋金鉴司马光上资治通鉴真德秀上大学衍义论》


以下再列几省相对有特色的试题

河南,《中州形势论》

陕西,《王猛治秦论》

山西,《韩信引兵下井陉如陈余用李左车策信将何以待之论》

(这类题型属于地域色彩相对较浓的一型)


最嚣张的是湖南,《夏少康年四十以一成一旅致中兴论》(明摆着是亲光绪啊)

最有趣的是广东,《武以侠犯禁论》(估计是当时广东革命党暗杀之风太烈了)

最费解的是山东,《辽金元开国兵力论》(也没人举报它,这种题目足够兴一场文字狱了)


然后是会试:

光绪三十年正逢西太后七旬万寿,为庆贺太后寿诞,故将本是正科的会试和殿试改称为甲辰恩科.

考时:四月初十日

考点:由于京师贡院毁于庚子拳乱之时,故时会试改在开封举行.

考官:裕德(协办大学士),张百熙(吏部尚书),陆润庠(左都御史庠),戴鸿慈(户部右侍郎)。


考题: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 “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最后会元之选落在两个人头上,其一为福建闽县人林志烜;其二为湖南茶陵人谭廷闿。两人学问,家世相当(小林子是晚清名臣林则徐的族人,老谭是前两广总督谭钟麟的爱子)。两厢比较,朝中还是湖南人比较有面子,主考之一的张百熙,湖南长沙人,出来说了几句:

“吾乡二百余年,三鼎甲具备,独少会元。场中得湖南一卷,写作俱佳,以正大光明次序论,吾班次第二,例中会魁,科举将停,机会难在,情商裕相,庶使吾乡科名免有缺陷”。于是首席主考裕德(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卖了一个人情给他,另外两位考官戴鸿慈(字少怀,广东南海人),陆润庠(字凤石,江苏元和人,状元出身)也无异义,遂点了谭廷闿,如此一来湖南科举虽然完美收场,而大清少了一位大三元(林志烜之前已是福建省之解元,此次要不是被放了鸽子的话,殿试时,按科场规矩铁定会被推点状元,以成就一番科场佳话)。


最后是殿试,也就相当于领导监督下的决赛,马虎不得。

考时:五月二十一日

考点:保和殿

考官:王文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鹿传麟(字滋轩,直隶人),陆润庠(字凤石,江苏元和人,),张英麟(字振卿,山东历城人),葛宝华(山阴人),陈璧(字玉苍,福建侯官人),李殿林(字春丞,山西大同人),绵文(宗室)

考题:策题四道:

1,“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2,“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3,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4,“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


最终名次: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传胪,张启后。


附上会元谭廷闿的满分试卷。

提问:“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回答;湖南考生谭廷闿

西儒有曰:“两平等相遇,公法即权力,两不平等相遇,权力即公法”。吾每诵其言而悲之,公法之诚不可恃,恃公法乃适为强大者之藉口也。

近百年来,泰西诸国势均力敌,盖无可以瘠人以自肥者,而保全土地之名以起,猝然闻之,或有所甚不得已,甚且劳师縻饷不惜,天下皆从而谅之,或有颂祷之,以为于大义然,于公法亦然也。究其实罔不以义始而以利终,彼其为人乃其所自为也,外交政策之巧,有如是哉。

昔拿破仑之欲袭英也,英人以自卫故,夺丹麦之海军,又以保全西,葡,驻兵干涉其内政。当时无非之者,以合于公法也。及其终英遂握海上之全权而无与抗,此一事也。

维也纳之会议,所以保全欧洲之局也。举拿破仑所破坏者,一一而建设之。名非不正也,而其既也,俄奥普遂分波兰,索逊割地与普,荷兰得莱茵河之上流,英专地中海之大势,此又一事也。

且夫克里米亚之役,世所称义战也。遏俄人之南下,存土祚于将危,一举二善,而英法无所利焉。迨巴黎约成,英遂巩印度之防,法之路易拿破仑遂一蹴而登皇位矣。意奥之争,法起而援之,保同盟也,沙尼两地,折而入法。丹麦之纷,德奥合而敌之,保同种也,而雪,霍二州愤而属奥,德。希土之战,俄出而预之,保同教也,而黑海之条约遂废。

此四事者,原因不一,成效不齐,要之保全者率不利,利独归倡保全之人,此其故可以深长思也。有保全土耳其之名,而英得以据沙衣白纳,有保全古巴之名,而美可以县非列宾。握苏彝士之航路,有法所不能争者,保全埃及之说为之也。开尼加拉之运河,而哥仑比亚不能问者,保全巴拿马之说为之也。有其甚者,朝言保全而夕已夺之,英之印度缅甸,法之越南柬蒱塞是已。

呜呼,保全土地者,公法之精理也,而徒为人攘利之资,以公法所不料也。以彼强大国之锋,虽以无道行之,固无敢谁何者,况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哉。朝鲜之降为半主也,旅顺大连湾之暂租也,初非无保全土地之说也,而今者又纷纷见告矣,远探历史之成绩,近揽列强之深谋,危乎,恤乎,毋为外交政策所笼而不自悟也。

不过谭并不是忠臣,几年后湖南独立,他是都督,日后更曾为国民政府的主席,状元刘春霖也不是善茬,投奔袁世凯去搞洪宪帝制了。

用当时清朝遗老的话来说:一则憔悴京华,仍效犬马之走,一则驱弛岭表,徒为蛮触之争,已忘其为故国词臣,先朝仙吏,国家养士二百年之报,如此结局,尚何言哉?

来源:中华国学网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04:42

刘春霖楷书作品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09:02

http://history.gmw.cn/2010-12/21/content_1474823.htm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11:18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0_08/11/1926242_0.shtml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17:49

民国总统科举试卷拍卖会抢手 字体非常漂亮

(图) 徐世昌的科举试卷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18:32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



臣对: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何谓实政? 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何谓实心?振怠惰,励精明,发乎渊微之内,起于宥密之间,始于宫闱穆清,风于辇毂邦畿,灌注于边疆遐陬,沦之洽之,精神意虑,无不畅达,肌肤形骸,毫无壅阏者是也。实政陈,则臣下有所禀受,黎氓有所法程,耳目以一,视听不乱,无散漫飘离之忧,而治具彰;实心立,则职司有所默契,苍赤有所潜孚,意气以承,轨度不逾,无丛脞惰窳之患,而治本固。有此治具,则不徒驭天下以势,而且示天下以守,相维相制,而雍熙以渐而臻。有此治本,则不徒操天下以文,而且喻天下以神,相率相勖,而郅隆不劳而至。自古帝王,所为不下堂阶而化行于风驰,不出庙廊而令应于桴答,用此道耳。厥后,崇清净者深居而九官效职,固以实心行实政也。


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故伪增受赏所从来也;语玄默者,首推汉文,彼其简节疏目,可谓阔矣!而注精于修持,则修持之所默化者,必洋溢焉,故四海平安所由然也。盖治具虽设而实心不流,则我欲责之臣,臣已窥我之怠而仿效之;我欲求之民,民已窥我之疏而私议之。即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而上以文,下以名,上下相蒙,得聪察之利,亦得聪察之害。实心常流而治具少疏,则意动而速于令,臣且孚我之志而靖共焉;神驰而慑于威,民且囿吾之天而顺从焉。凡注厝、规画悬焉不设,而上以神,下以实,上下交儆,无综核之名,而有廉察之利。彼汉宣不如汉文者,正谓此耳。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睿智原于天授,刚毅本于性生。草昧之初,即创制设谋,定万世之至计;底定之后,益立纲陈纪,贻百代之宏章。考盘之高蹈,颍川之治理,必旌奖之,以风有位;浚民之鹰鹤,虐众之枭虎,必摧折之,以惕庶僚。用能复帝王所自立之,称联之理政务尚综核者,欺蒙虚冒,总事空文。人日以伪,治日以敝,亦何以继帝王之上理,后隆古之休风,而称统理民物、仰承天地之责哉?


恭惟皇帝陛下,毓聪明睿智之资,备文武圣神之德,握於穆之玄符,承国家之鸿业,八柄以驭臣民而百僚整肃,三重以定谟猷而九围式命,盖已操太阿于掌上,鼓大冶于域中,固可以六五帝、四三王、陋汉以下矣!乃犹进臣等于廷,图循名责实之术,欲以绍唐虞雍熙之化,甚盛心也!臣草茅贱士,何敢妄言?然亦目击世变矣。顾身托江湖,有闻焉而不可言,言焉而不得尽者。今幸处咫尺之地,得以对扬而无忌,敢不披沥以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臣闻:


人君一天也,天有覆育之恩,而不能自理天下,故所寄其责者,付之人君。君有统理之权,而实有所承受。故所经其事者,法之吴天。用是所居之位,则曰天位;所司之职,则曰天职;所治之民,则曰天民;所都之邑,则曰天邑。故兴理致治,要必求端于天。今夫天,幽深玄远,穆然不可测也;渺茫轻清,聩然莫可窥也。而四时五行,各效其官;山岳河海,共宣其职。人人沾浩荡普济之泽,在在蒙含弘广大之休。无欠缺以亏其化;无阻滞以塞其功者,盖不贰之真默,酝酿于大虚,不已之精潜,流衍于无极,故实有是化工耳。


然则人君法天之治,宁可专于无为,托以深密静摄哉!是必有六府三事之职司为实政者;人君宪天之心,宁可专于外务,强以法令把持哉?是必有不贰不已之真精为实心者。粤稽唐虞之世,君也垂裳而治,贻协和风动之休;民也画象而理,成《击壤》从欲之俗。君臣相浃,两无猜嫌,明良相信,两无顾忌,万古称无为之治尚矣!而询事考言,敷奏明试,三载九载,屡省乃成,法制又详备无遗焉。盖其浚哲温恭,日以精神流注于堂皇;钦明兢业,日以志虑摄持于方寸。故不必综核,而庶府修明,无事约束。底成古今所未有之功,乾坤开而再辟,日月涤而重朗。盖以实心行实政,因此实政致弘勋。


其载在《祖训》有曰,诸臣民所言有理者,即付所司施行,各衙门勿得沮滞,而敬勤屡致意焉。列圣相承,守其成法,接其意绪,固有加无坠者。至世宗肃皇帝,返委靡者,振之以英断;察废弃者,作之以精明。制礼作乐,议法考文。德之所被,与河海而同深;威之所及,与雷霆共迅,一时吏治修明,庶绩咸理,赫然中兴,诚有以远绍先烈,垂范后世也。


今我皇上,任人图治,日以实政,望臣工矣!而诞谩成习,诚有如睿虑所及者。故张官置吏,各有司存。而越职以逞者,贻代庖之讥。有所越于职之外,必不精于职之内矣!则按职而责之事,随事而稽之功,使春官不得参冬署,兵司不得分刑曹,此今日所当亟图者也。


耻言过行,古昔有训,而竞靡以炫者,招利口之羞。有所逞于外之靡,必不深于中之抱矣,则因言而核之实,考实而责之效,使捷巧不得与浑朴齐声,悃幅不至与轻浮共誉,又今日所当速返者也。巡行者寄朝廷之耳目,以激浊扬清也。而吏习尚偷,既使者分遣,无以尽易其习。为今之计,惟是广咨诹、严殿最,必如张咏之在益州、黄霸之在颍川。斯上荐剡焉,而吏可劝矣。教化者,齐士民之心术,以维风振俗也。而士风尚诡,即申令宣化,无以尽变其风。为今之计,惟是广厉学官,独重经术,必如阳城之在国学、胡瑗之在乡学,斯畀重寄焉,而士可风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四海之穷民,十室九空,非不颁赈恤也,而颠连无告者,则德意未宣;而侵牟者有以壅之,幽隐未达;而渔猎者有以阻之,上费其十,下未得其一。何不重私侵之罚,清出支之籍乎?四夷之内讧,西支东吾,非不诘戎兵也。而挞伐未张者,则守圭纨绔之胄子,无折冲御侮之略;召募挽强之粗才,暗驰张奇正之机。兵费其养,国不得其用,何不严遴选之条,广任用之途乎?民氓之积冤,有以干天地之和,而抑郁不伸,何以召祥?则刑罚不可不重也。故起死人、肉白骨、谳问详明者,待以不次之赏;而刻如秋荼者,置不原焉,而冤无所积矣。天地之生财,本以供国家之用,而虚冒不经,何以恒足?则妄费不可不禁也。故藏竹头、惜木屑、收支有节者,旌以裕国之忠;而犹然冒费者,罪无赦焉,而财无所乏矣。


盖无稽者黜则百工惕,有功者赏则庶职劝,劝惩既明则政治咸理,又何唐虞之不可并轨哉!而实心为之本矣!实心以任人,而人不敢苟且以应我;实心以图政,而政不至惰窳而弗举。不然,精神不贯,法制虽详,无益也。


而臣更有献焉:盖难成而易毁者,此实政也;难操而易舍者,此实心也。是必慎于几微,戒于宥密。不必明堂听政也,而定其志虑,俨如上帝之对;不必宣室致斋也,而约其心神,凛如师保之临。使本原澄彻,如明镜止水,照之而无不见;使方寸轩豁,如空谷虚室,约之而无不容。一念萌,知其出于天理,而充之以期于行;一意动,知其出于人欲,而绝之必期于尽。


爱憎也,则察所爱而欲近之与所憎而欲远之者,何人?喜惧也,则察所喜而欲为与所惧而不欲为者,何事?勿曰屋漏人不得知,而天下之视听注焉;勿曰非违人不得禁,而神明之降监存焉。


一法之置立,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一钱之出纳,日吾为天守财,而不私为盈缩。一官之设,曰吾为天命有德;一奸之锄,日吾为天讨有罪。盖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何言汉宣哉!臣不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


臣谨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译文:

我回答:我听说帝王亲临驾驭国家,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而后才能约束民众,在错综复杂的事情中日理万机,以致有雍熙皇帝(宋太宗赵光义)那样的治理;必须有倡导和率领国家的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而后才能够磨练和激励百官,振兴和改革各种事务,有达到极其兴盛的理论。

什么是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就是要立纲纪,要颁布法规制度,悬挂在各级官府之象魏(即阙:古时天子、诸侯宫门外两侧的一对高建筑,也叫侧楼)上,放在各种法令条文之首,张挂于走廊和宫室屏风与门之间的的地方,发送到各级官府和全国各地,上下纵横,大小单位,莫不具备,处处严密,丝毫没有疏漏的地方。什么是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就是要振奋懈怠懒惰的人,激励精明能干的人,发自于内心深处,起之于细微之间,从朝廷宫中开始,风行到朝外各地,灌注到边疆角落,波及各处,人的精神意志,无不畅达,肌肤形骸,到处都没有堵塞的地方。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实行了,则官员有所承受,百姓有法可依,人们看到的听到的都一样,视听不乱,没有散漫飘离之忧愁,治理国家的国家机器就有明显的效果了;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树立了,各职权机关就配合默契,贫苦百姓暗自信服,意志统一,法度不乱,没有繁琐懒惰的祸患,这就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了。有这样的国家机器,就不是空有驾驭天下的势力,而且能昭示国人守住天下,上下相互维持和制约,雍熙皇帝时的局面就逐惭达到了;有这种从根本上的治理,就不是空有操纵天下的法令条文,而且能晓喻天下人的精神,大家相互竞赛和勉励,一个非常兴盛的社会就不劳而至。自古的帝王们,不下宫室台阶就能把自己的所为迅速风行于天下,不出宫殿之门就能像击鼓一样与外界对答如流,就是用的这种治国之道!其后来,崇尚清净的帝王深居宫中而百官效忠职守,就是用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推行了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

后世人说的精明的帝王,首推汉宣帝(刘询),他的文武百官声称百姓安宁,可谓治理有效了!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不到的地方,必有遗漏,虚假的多了,不该受赏而受赏的人也就随之而来了;后世人说的深沈静默的帝王,首推汉文帝(刘恒),他简约节制,不巧立名目,可谓是政策宽缓了!而他又特别注重整治和管理国家,这种整治和管理思想潜移默化,发扬光大,所以四海平安的社会就出现了。国家机器虽设而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行不通,则皇上就责备官员,官员窥视到皇上的懈怠而效仿;皇上想要求民众,民众窥视到皇上的粗疏而私下议论。即使国家的纲纪、法度明明白白地制定了,而上面只有空文下达,下面用虚假相对,上下互相蒙骗,能得聪察之利,亦得聪察之害。治国思想畅通而国家机器又不疏忽,就能把想法迅速变成命令,上下官员就信任皇上的意志而平安无事。心神向往又慑于威力,民众就局限在皇上的天地之中而顺从;而一切处置措施、法律条文无所依据也不陈设,上边是虚的,下边是实的,上下相互儆戒,无反复查对之名,而有详细考察之利。其汉宣帝(刘询)不如汉文帝(刘恒),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惟我宽宏大量的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他的聪明和智慧原是上天授予的,刚毅性格是生性决定的。在国家草创初期秩序末定之时,他就建制度设谋略,定万世之至计;天下奠定之后,进一步立纲纪、陈法度,为百代留下了恢宏的章程。对在考盘(地方名)之崛起,颖川之治理中表现出来的高的境界和大的业绩,都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作为风范鼓励各地学习;对榨取民众的鹰鸇猛禽,虐待民众的猛虎野兽,必须挫败和折服他们,以警惕众多官吏。用能复帝王之位而自立,说皇上不理政务尚能反复查对的人,搞虚假欺骗,最后是一纸空文。人一天天虚伪,治理一天天坏,这怎么能继承帝王的那些至高无上的理念,然后高出古代那些美好的风气?又怎么说能统领万民万物、仰承天地赋予的责任啊!

恭敬的皇帝陛下,您有天生的聪明睿智之资质,具备文武圣明之道德,掌握着严肃而美好的玄色令牌(权力),承担着国家的鸿大基业,手握驾驭臣民和整顿百官的多种权柄,再三决定谋划和策略让九州臣民低头站立听命,已将太阿宝剑操于手中,国内已有冶炼之炉和锻造高手,这就可以高于五帝(黄帝等,历史上说法不一)、胜过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汉以下各代皇帝都太渺小了!您仍然让臣等来到朝中,谋取循名责实之术,欲继承唐尧、虞舜、雍熙皇帝时的风气,甚为盛大宽广的胸怀啊。我是草茅卑微之人,怎敢妄言?也是亲眼目击了世态变化啊!看看身托四方各地、听到的话而不可说、说的话又不能说尽的人,我今天有幸身处离朝廷咫尺之地,得以畅所欲言而无顾忌,哪敢不披肝沥胆以献给皇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认为:皇上就是天,天有覆育大地之恩,而不能自理天下,故寄托给一个有责任的人,这就是皇上。皇上有统领国家的权力,也实有所承受。因此所经办的事情,其办法就来自广大无边的天。所居的这个位置,就叫天位;所掌管的职责,就叫天职;所统治的民众,就叫天民;所设置的城邑,就叫天邑(城市)。所以复兴理论达到治理,必须要求天来审正。而今说的天,幽深玄远,美好但不可测量;渺茫淡清,像坠落下来又不可窥探。而四时五行,各为各的官效力;山岳河海,都显示自己的职责。人人沾光于浩荡的普济之恩泽;处处蒙受含弘光大之福禄,没有因欠缺吃亏而求其改变的,没有因停滞阻塞而求其立功的,这唯一的真谛默默酝酿于太空之中,取之不尽的精华暗暗流衍于无穷无尽,这就是大自然固有的创造力。

要按天的法则治理天下,宁可专心于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托付于严密冷静的整顿!这就必须有六府(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等职能部门和官吏为之推行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皇上要按天的法令统一民心,宁可专心于身外的事务,即用强大有力的法令来把持政权!这样就必须有些一心不停、真诚精明之人为之推行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像回到唐尧、虞舜的时代,皇上也能不费力气地治理;使亲睦协调,享受着春风吹动一样的欢乐,百姓也把法规条文张挂在象魏上而懂道理,实现了玩“击壤”(古代多人参与的一种投掷游戏)这种众人所向往的风俗。君臣相互通彻,两无猜疑;贤明善良的人相互信任,两无顾忌,万世称颂的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的治理实现并超过了!

考核言行与所谋相合而有功,陈述奏章公开考试,三载九载,屡屡检查即可成功,法制又详细完备起来没有遗漏了。这样,深沉而有智慧、温和而谦恭,作为一种精神一天天灌注到官署大堂之中,令人钦佩的兢兢业业的作风,作为一种意志一天天引持于各个地方,所以不必反复查对,官府都能阐明无事约束。地上成就了古今所从未有过的功绩,乾坤开辟了再开辟,日月明亮了再明亮。这就是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推行了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建立了弘大的功勋。

有记载的祖训说,诸臣民言之有理者,就要交给管这事的机关施行,各级官府不得阻挡,而且敬肃不断地表达这个意思。后来诸位道德极高的帝王们都相互继承,遵守这个固定的法则,接其前人未竟的功业,只有不断完善而没有丢弃的。到了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让委靡不振的人知返,用英明的决断振奋他们;看到被废弃的人,用精明的手段激励他们。制定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兴建娱乐场所,议论法律,考试文化。道德所覆盖,与河海同深;威力所到,像雷霆共迅。一时吏治昌明,众多业绩皆有条有理,国家赫然中兴,这是真心实意地继承了过去的先烈,垂范于后世啊!

我的当朝皇上,任人图谋治国,日益实行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寄希望于群臣百官。而人已放纵成习,的确如明智的人所顾虑到的那样。所以要设置官吏,各有各的职责。对超越职权而得逞的人,就以越俎代庖来讥讽他。有人愿做超越职权之外的事,必不精心于职权之内的事!这就要按照职权做其负责的事,再根据所做之事考核其功绩,使春天的官不得参与冬天的公事,管军事的不得再分管刑事的事,这就是现在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能否让耻辱言行通过,自古就有法则。而竟把奢侈加以炫耀的人,必招能言善辩之人的羞辱。那种称心于外表奢耻的人,必不能有深沉远大的胸怀!所以要从言论考核他的实际,再从考核实际看他对所负责任做的功效,使敏捷灵巧的人不得与糊涂迟钝的人得到同样的名声,使诚实的人不得于与轻浮的人得到同样的荣誉,这又是当今所应当迅速返回的做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巡察的官员是朝廷寄托的耳目,目的是激浊扬清。而官吏已养成了苟且偷安的习惯,即使分别派遣下去,也不能完全改变他们的这种习惯。为今之计,惟一的办法是广泛咨询,严把首尾,必须像张咏(身份无记载)在益州,黄霸(汉宣帝时颖川太守)在颖川,上边荐举的意见尖锐了,下面的官吏就好规劝了!教育是整治并规范民众的心术,以维护和振兴好的风俗习惯。而民风中还存有欺诈、虚伪的东西,即使一再下令宣布改变,还没有让这种风气全部改变的办法。为今之计,惟一的办法是广泛磨砺培养治学官吏,独重经学儒术,必须像阳城(唐朝人,好学,曾在国学司职)在国学,胡瑗(宋朝人,重经术,曾在湖州等地教学)在乡学,给予他们以重托,民众就可以教化了!

全国的穷苦民众,十室九空,不是不颁发赈济和抚恤。社会上有穷困不堪而投告无门的人,是因为好的道德尚未显示出来。而贪取、牟利者能蒙蔽人,是隐蔽手段还末暴露出来。对渔猎者有人加以阻拦,上边费十分力气,下边得不到一分好处。为何不加重对秘密贪取者的惩治而罚他个倾家荡产呢?四方少数民族内部互相倾轧,应付了西边应付不了东边,不是不想动用军队。而征讨还没开始,守着宝玉的那些富贵出身的纨绔子弟,没有抵御敌人欺侮的谋略,召募了一些挽弓射箭粗鲁毛糙之人,暗地里随便用一些作战方法,国家用军费养着他们,该用的时候不能用。为什么不严格遴选条件,广开用人之途径呢?民众当中的积冤,关系国家的和平安定。而抑郁之气得不到表白,怎么能招致吉详世道?所以刑罚不可不重用。审判定案时把案情问得明明白白的人,能让蒙冤的人起死回生,应待以好的奖赏。而严肃的刑法繁细又苛刻,对该赦罪的也不原谅,这就没有什么积冤了。天地所生的财产,本来是供国家用的。而对虚报冒领无正常规范,国家怎能长久富足?对胡乱浪费不可不禁止!所以对那些连竹头、木屑都积攒和爱惜的人,对收支有节制的人,应该表彰他们富国裕民的忠心。而对那些仍然冒领浪费者,坚决治罪无赦,国家的财富就不贫乏了。

对没有功绩者予以贬斥,则能让百官得以警惕;对有功者予以奖赏,则能让许多在职者得以勉励。勉励和惩罚明确,政治上就显得有条有理了,又怎么能不与唐尧、虞舜时的社会秩序齐名呢!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是根本啊!用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任用人,人就不敢用苟且偷安的态度应付皇上;用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谋划国事,国事就不至于因人的懒惰而不振兴。不然,人的精神不贯通,法制虽然详细健全也无益。

我还有建议奉献给皇上:我认为难以成功而且容易毁坏的,就是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难以掌握而容易丢掉的,就是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这就是必须谨慎于细微之处,防备于局部小事。不必在明堂上听政,就可决定意志和谋略,而且庄重得像上帝那样正确;不必从宣室(宫殿名)到屋舍,就可用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约束民众,而且严厉得像师保(古时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到来一样。使本源澄彻,如明镜止水,照到的地方没有看不见的;使方寸之地豁然开朗,如空谷虚室,邀请来的人没有不能容纳的。一种想法萌生了,知道这是出于天理,就要让它如期见于行动;一种心愿出现了,知道这是出于个人的欲望,就要让它如期灭绝殆尽。

在爱憎感情上,察觉到所喜爱的人就想靠近他与察觉到所憎恨的人就想远离他,这算什么人?在喜惧态度上,察觉到所高兴的事就想去做与察觉到所惧怕的事就不想去做,这算什么事?不要说屋漏了,外人不知道,而天下人们的眼晴和耳朵都在注意着;不要说还没违令,人们就不来禁止,而神明降下来监视着每个人的生存。

一种法规的设立,是说我为天守护制度,而不能私自议论兴起或革除;一分钱的出纳,是说我为天守护财产,而不能私自增加或减少;一个官职的设置,是说我为天任命有德之人;一个奸邪的除掉,是说我为天讨伐有罪之人。这就是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首先树立起来,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就继而奏效了,雍熙皇帝时的社会风气就不难达到了,还说什么汉宣帝呀!我不知道什么是忌讳,敢冒犯帝王之威严,不胜恐惧失职跌倒之至。我谨慎回答以上问题。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19:26

科举考试试卷批语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规定用“八股文”,且不许考生自由发挥,被束缚得头脑发昏的考生,在试卷上写出了许多贻笑大方的文句,而一些主考官又在这些试卷上批下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批语——

●某考生在答题时,引用了《书经》中的“昧昧我思之”,但因把“昧昧”误记成“妹妹”,于是就在试卷上写了“妹妹我思之”。

主考官一见,一边笑一边信手在试卷上批了“哥哥你错了”五个大字。答批成对,妙趣横生。

●一考生因平时写文章喜欢用“而”字,所以在答卷时,处处不离“而”。

主考官见试卷上“而”字林立,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挥笔批道:“应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十八个字的批语,竟用了十一个“而”字。

●李鸿章的一位远房亲戚,平时不学无术,大考之年却仗势前去应试。试卷到手,只字未答,想走主考官的后门,于是就在试卷上注明自己是李鸿章的亲戚,但因不会写“戚”字,于是就写成了“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

主考官阅后,将错就错,用“娶”代替“取”,批曰:“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

●有一个考生自以为自己是“大家手笔”,就在试卷上“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想让主考官“拍案叫绝”的文章。

主考官看后,写的八个字批语是:“高山滚鼓,扑通扑通”。“扑通”是“不懂”的谐音。

●又有一考生面对试题《父母在》,下笔开头就写道:“夫父母者,何物也?”

主考官阅后,气得立即批道:“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不知,生下你这怪物也!”

●另一考生在答卷时,把“枇杷”写成了“琵琶”。

考官写的批语是:“‘枇杷’可不是‘琵琶’,只恨平时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24:12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1904)
作者:   来源: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发布日期:2009-08-28
http://www.bjdclib.com/dclib/subjectdb/exam/jinshitimingbei/200908/t20090828_27108.html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①(1904)

  第一甲三名

  劉春霖   朱汝珍   商衍鎏

  第二甲一百二十名

  張啓後   林世燾   顏 楷   朱文劭   王 賡   張茂炯

  麥鴻鈞   翁兆麟   鄭 言   賀維翰   黃瑞麒   徐 潞

  林志烜   莊陔蘭   何景崧   熊 坤   宋育德   陳 震

  杜 嚴   張成棟   谷芝瑞   莫以增   樓思誥   岑光樾

  林 乾   陳 毅   江孔殷   劉穀孫   郭壽淸   呂祖翼

  謝啓中   龍建章   潘 浩   王慶麟   譚延闓*  葉先圻

  楊毓泗   李翹燊   王 枚   許承堯   蒲殿俊   李盛和

  朱振瀛   唐尚光   陳之鼐   吳德鎭   高振霄   蔣尊褘

  蘇源泉   方兆鼇   馬步瀛   季龍圖   童錫燾   何毓璋

  陳蜚聲   張恩壽   錢崇威   朱點衣   施堯章   閻士璘

  李湛田   李 榘   李景綱   李言藹   唐桂馨   汪士元

  潘鳴球   徐鍾恂   陳國華   景 潤   吳 琨   梁禹甸

  劉敦謹   陳繼舜   沈鈞儒   陳 度   程宗伊   劉鍾俊

  舒元璋   錢 淦   濮文波   龔福燾   謝鑾坡   徐金銘

  張成修②  張 琴   張世畸   沈秉乾   鍾剛中   王炳震

  田明德   傅增濬   陳啓煇   蘇 輿   張國溶   段國垣

  雷延壽   馬蔭榮   閻祖訓   單志賢   關賡麟   戴寶煇

  何振淸   張 詒   章祖申   吳晉夔   楊巨川   湯化龍

  李景銘   王季烈   雷多壽   朱元樹   胡家鈺   許業笏

  陳世昌   宋名璋   歐陽鼐   張其鍠   張介孚   張名振

  第三甲一百五十名

  張 鴻   竺麐祥   陳賡虞   陳正學   劉啓瑞   白葆端

  陳敉功   隨勤禮   姚 華   舒嘉猷   張雲翼   梁成哲

  顧顯曾   周之楨   方 貞   張則川   曲卓新   董繩燾

  邵孔亮   張朝輔   舒偉俊   劉遠駒   袁永廉   李延眞

  畢太昌   陳宗蕃   歐陽紹祁       何震彝   聶傳曾

  果 晟   朱秉筠   彭運斌   鄭元楨   周觀濤   邵從煾

  朱澤年   王鴻兟   葉大華   熊範輿   賈景德   陳熙朝

  王 烜   王慧憫   程叔琳   張又栻   雷 恒   孫家鈺

  楊光瓚   張履謙   邱景章   郭鍾美   章 梫   吳兆梅

  陳兆槐   姜迺升   宮炳炎   覃壽堃   欒守綱   錢昌頤

  謝桓武   鄧 隆   陸光熙   張俊英   彭守正   馮巽占

  尚崇基   王寶璜   忻江明   閔 道   楊濟時   趙錄績

  朱崇年   雲 書   崔炳炎   林基逵   孫 鸞   任嘉莪

  王樹忠   曹元鼎   黃爲基   馮汝琪   張肇銓   程鎭瀛

  葉大章   劉光篔   楊灝生   李應壽   章圭瑑   朱大璵

  葉 湘   孟應奚   李鳳書   李熙仁   李臣淑   王元璐

  仲延仕   周安康   劉紹曾   陳迪吉   李維第   賽沙敦

  劉緜訓   榮 濬   李德鑑   楊大芳   程天錫   王言綍

  韋延秩   賓光椿   李維漢   張廷棟   徐 培   田明理

  范家駒   史之選   夏和淸   饒孟任   張應濟   李 凝

  梁善濟   陳金華   段 維   鄭猷宣   張學寬   李壽祺

  余維翰   王文煥   張肇基   許樹聲   增 春   陳煥章

  林振先   董 鏞   茹欲可   喬海峯   江紹杰   林 蒼

  邢 端   金 梁   蘇兆奎   張稱達   郭輔唐   夏道煇

  王景崧   王愼賢   萬寶成   楊靖恭   章錫光   王承佐

  李景濂

  ①本科因太后七旬萬壽,改正科爲恩科。

  ②復姓:葛成修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25:40

历代三甲书画作品展-清朝篇
http://www.bjdclib.com/subdb/exam/kjzl/201110/t20111024_117965.html
  三甲,是中国士子中的顶尖人物,是科举制度的骄子,是古代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在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长河中,曾经演绎出一幕幕历史的活剧。从他们的队伍中,先后走出了无数名臣贤相。

  纵观中国古代书画史,由唐至清,跻身三甲而又是书画名家者不乏其人,他们以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进程。

golden21c 发表于 2013-5-22 00:30:17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試金榜

http://zh.wikipedia.org/wiki/Template:%E5%85%89%E7%B7%92%E4%B8%89%E5%8D%81%E5%B9%B4%E7%94%B2%E8%BE%B0%E6%81%A9%E7%A7%91%E6%AE%BF%E8%A9%A6%E9%87%91%E6%A6%9C

faith 发表于 2013-5-24 16:53:39

开眼界。对刘状元之知识、文采与思想佩服有加。不禁想起了当今的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以及高考作文。比之过去的科举,我们的现在的要求已经是极低了。当然,高考还要考数理化,英语等,现代和过去对人才的要求、定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现在的语文已经与政治理想无关了。对,回答LZ,没准备,做不了;有准备都能做。

浪子博锋 发表于 2013-5-25 23:09:57

科举考试也是在九州选拔高级人才,这题目没有渊博的历史与现实知识以及独到的眼光,说什么要做好,纯属扯淡。当下大学内外,古文基础好点的能有几多啊。纵横古今中西发论,不离经世致用之本,没有十年训练,我是做不好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你会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