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教务秘书年终考核有感
元月8日,参加了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教务秘书年度考核会议,作为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去给教务秘书评分,我感到使命重大,面对优秀的教务工作者,要优中选优,实在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20多位教务秘书光述职差不多花了2个小时,谈到工作中的辛酸着实让人感动。有几点我至少认为可以值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去思考的东西,怎么把工作做得更为细致,让处于底层的教师能更加心态平和地去做好本职工作,特写出来与各位商榷。考核目的
我在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供职,对于教务这方面的工作不熟悉,只是对实验室里面的实验教学管理环节有点接触。通过各位教务秘书的述职报告,感觉教务工作是比较繁杂和需要耐心的。那么我们对其考核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对他们全年工作的一次很好的总结,是一次相互交流学习各自先进经验的良机,管理部门应该往这方面多引导,而不仅仅是组织秘书们到一起来一较高低,评优评先。
考核标准
考察他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往往很多时候是看教务处长的意志,或者是相关学院的办学效益,学院效益好的往往他的教务秘书也跟着受青睐。而教学常规工作能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和学院信息的上传下达是否及时?学生学籍学位、四六级考试组织工作等等,我认为应该有个细化的考核办法出来。事实上,学校近5年来,先进和优秀都是那么几个学院轮流接管,考核变得没有悬念。
灌输理念
大学是什么?上世纪50年代“大学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当时会做个电水解实验的学生就很有可能被视为天才,主要是国家百废待兴,科技人才奇缺,大学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比较合理的教育目标。文革前后一段时间,大学是“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充满了政治色彩,但是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主要是社科跟外语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办学开始蓬勃发展,大学教育越来越不是承担精英教育的角色了。那么,现阶段大学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想跟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关,有号称培养世界一流学者的,有说要坚持特色办学的,有说要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有跟企业对接办学的,五花八门。云南大学高教研究院院长曾说过:“对于‘中国高校’这样一个‘事业单位’,我越来越搞不懂它的生存逻辑:上面服从于行政的逻辑,下面服从于市场的逻辑,在这样两个逻辑夹击之下,教育放弃了自身的生存逻辑,大学精神只剩一个悬空的概念,没有落地的可能性,实在可悲。”教务秘书行使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职能,要当好领导的好参谋,教师的好朋友,在工作中,要自觉灌输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定期沟通反馈教学信息动态,整理好一手资料,沟通渠道要保持通畅,这应该也要纳入考核的范畴。
业务能力
大学的核心任务是教学、研究,主要由教师去承担这些工作,虽然教务工作者不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看起来好像就是干点杂碎的事务,但是,教务工作是维持日常教学正常有序的重要保障。教务秘书要对教师和学生都服务,对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更高,个人业务能力说到底是最为重要的。而目前很多教学秘书都是牛太太,呵呵,可以说是高校的一个通病。招高层次人才总要解决配偶就业吧,图书馆享清福的去了一部分、剩下的要分流下来,教学秘书也算是个香饽饽了,正式教师编制,工作量按照教师待遇进行折算,比你到实验室整日闻毒药水味的强多了。业务能力本来是最重要的,放到最后说,那是因为你要动起来实际上是最难的,因为牵一奶恐动全局呐!
打完分后回来一直诚惶诚恐,但愿下次考核我正出差。 教务处的基本工作其实有点类似企业里面产品经理的一部分职责:
规划年度指标任务
协调相关配合资源
做不同部门沟通润滑的桥梁
新规划新产品的定型和检测还有用户的潜在需求匹配
相关文档管理和文宣的定制
承担部分对外媒介宣传的沟通职能
作为考核,其实也可以参考分步打分,基础分按照不同部门的反馈或者360环评来做,个性化部分实现雨露均沾人人有份。 给教学秘书打分,首先是要看是否通过努力实践和积极创新确保了学校现实教学秩序的稳定,这是教学秘书的基本功。
其次是要看他是否能够从繁荣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脱身出来为领导做好参谋工作,“只是低头干活,不会抬头看路”的秘书是不称职的。
第三就是要看教学秘书的服务意识有多强了,是否能够掌握第一手的几层教学信息,是否能够有效和师生沟通,是否讲究仪容仪表并有亲和力。当几层单位有需求的时候,他是否能够想办法及时周到的为基层排忧解难。
第四就是要看教学秘书是否廉洁,生活作风是否正派,群众对其“八小时”以外的评价如何。
具体的指标,可以分三级来细化,我就不再赘述了。 呵呵,很专业的哦 惠普最近业务重组,把最赚钱的打印机业务和最不赚钱的PC业务组合在一起,但是奇特就是两条线其实管理线并不如大家所料一样整合,而且全部业务形态仿照其实就是IBM那样进行方案的升级改造,试图摆脱原先硬件产品的传统搬箱子的运营思路,就是说虽是表面一体,但是各自业务都独立而且全部按照统一要求进行业务思路的升级,变成一个方案公司。人员也是按照多条考核政策评比,比如都背两条产品线的任务但是侧重不同。
页:
[1]